2007年2月23日 星期五

學學La New和阿瘦皮鞋 (蘋果日報 論壇 2007.2.1)



















學學La New和阿瘦皮鞋
2007年02月01日

















政府應協助製鞋業者轉型,以提升台灣鞋業水準。圖為顧客在La New鞋店試穿情形。資料照片
圖片: 1 / 1













繼毛巾之後,政府又面對業者以「反傾銷稅」來保護國內製鞋業者的壓力。此種態勢若處理不善,台灣有可能步入少數先進國家的後塵,學會以各種「非關稅貿易障礙」來保護國內沒有競爭力的產業,不僅會延緩產業升級的速度,並將以消費者支付高價為成本。這種產業政策將使台灣快速確定「四小龍之末」的地位,不可不慎!

保住工作代價驚人
製鞋業就像其它傳統產業一般,特點是勞力密集、技術不高,無法抗拒開發中國家的挑戰。今天面對的是中國,明天可能就變成印度或越南,越保護競爭力越差,到頭來消費者付出了高價,廠商暫時存活下來,到最後還是要關廠歇業。如果能及早看清事實,或者轉往他業,或者合併升級,都比用反傾銷稅來保護要好。
有人認為反正業者人數不多,消費者多付出一些,就算是合法的「救濟」,也比讓業者失業要好。然而,貿易保護的成本其實非常高昂;美國國際經濟研究院90年代中期的一份研究顯示,高達20%的橡膠鞋關稅率雖然增加了1700個工作機會,但卻讓消費者一年付出了2.1億美元的支出,也就是為了保有一個工作機會,消費者要付出12.2萬美元,代價相當驚人。
經濟部和財政部明知這種效果,卻不願意也不敢面對業者和立委的施壓,煞有介事地仿效美國,先由貿易調查委員會調查確認國內產業受到實質傷害,再由財政部認定被告的傾銷程度,據以核定反傾銷稅額。在毛巾案中,表面上課徵了嚇人的204%稅額,並將執行期間設定為長達五年,卻又允許六家中國廠商「價格具結」,也就是依我方認定的「最低價格」繼續出口台灣,這種巧妙運用反傾銷制度加上價格設限的作法,雖然逃避了政策責任,卻沒有解決業者的困境,毛巾業者的不滿仍會造成政治效果。
同樣案例正發生在製鞋業,經濟部已確認國內業者產生實質損害,雖然在立委施壓下,財政部願將調查中國業者是否有傾銷的時間延後一個月,但如果遵循毛巾案例,政府還是會虛晃一招,將引發業者不滿。但若是玩真的,則鞋類價格將會大漲,面臨消費者反彈。行政院不能放任兩個部會玩這種把戲,卻不願意負擔責任!

協助業者合併求生
台灣製鞋業公會已由1989年的1423家會員降為目前的229家會員,員工人數不到2萬人,平均每家員工14.3人,超過1千人的只有兩家。雖然員工不多,但行政院應該協助業者轉型或合併求生,如補貼中小型廠商派員出國學習設計,或補助「鞋類設計暨運動休閒技術研發中心」聘請國際知名師資前來授課,讓台灣鞋業往義大利的水準提升。
La New皮鞋是達達玩具公司在1996年才成立的;而在1952年發跡、1965年正式上市的阿瘦皮鞋,已經在澳洲開了6家直營店。業者和政府應合作謀生,而非寄生求活!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杜震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