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3日 星期五

夥伴家庭計劃 打造祥和社會 (蘋果日報 論壇 2005.9.8)





















夥伴家庭計劃 打造祥和社會
2005年09月08日







美國紐奧良市的災後情況震驚了全世界。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社會福利工作雖然不見得有西歐那麼完善,至少在強大的國力支持下,也有相當的水準。然而一場水災下來,部分災民四處劫掠、性侵、殺戮的情況,和第三(或第四)世界國家沒有兩樣;必須出動相當數量的國民兵來鎮壓,才能維持基本的秩序,的確令人驚訝!

 











一般的說法是,那些沒有能夠逃離家園的災民,幾乎都是非洲裔的美國人。他們是社會經濟中的弱勢族群,沒有足夠的儲蓄、社會關係,乃至於車輛載具來離開家園。由於水災救援緩慢,生活無以為繼,他們只好就近「取得」可以維生之物,有其值得憐憫之處。然而,少數淪為「打家劫舍」的盜匪,似乎已經不是「生存所迫」能夠解釋的。這些藉機為非作歹的「匪徒」,極可能平時和常人無異,但是在所得懸殊的社會中,對於社會充滿了怨懟,只要遇到了天災人禍、社會秩序真空時,就如同火山爆發一般,展露出人性最黑暗的一面,嚴厲挑戰社會秩序和公權力,必須以「格殺勿論」來維持社會的基本秩序。
回頭看我們自己,幾年前的「九二一地震」是一次難得的檢驗,而我們似乎已經通過了檢驗,展現了許多人性的光輝,而沒有嚴重的人性黑暗面展現。這似乎顯示台灣社會的經濟發展大體上是公平的,因此災民自覺為社會的一份子而不會對社會有怨恨之心。然而,台灣這幾年的發展和過去相當不同:失業率攀升下所得分配正在加速惡化、政治的對抗和挑撥加速了族群分裂、外籍新娘大量「進口」後衍生出可觀的社會弱勢家庭。這些因素的交互激盪之下,台灣內部族群的分化越來越嚴重,是否能夠安渡未來的天災或巨變實在難以預料。因此,除了各級政府一般性的中低收入戶補貼計劃,以及各種就業、就學的輔助以外,如何促進社會中的每一份子認同於社會、塑造社會的歸屬感,應該是更重要的。否則,沒有人能夠肯定類似「二二八事件」的悲劇,或者較小型、局部的社會滋擾事件一定不會發生;而一旦發生類似事件,在「內憂外患」之下,也沒人能夠擔保其不會惡化發展,造成難以挽救的悲劇。



















   
   
 台灣的外籍新娘越來越多,而政府卻沒有給她們適當的協助融入台灣生活。資料照片 
政府應主動關懷弱勢
目前全國650萬戶中有8萬個低收入戶,約八十分之一。他們除了政府制式、冰冷的補助以外,少有來自於社會真正長期的關心和協助。他們的生活圈和富裕、成功的家庭是完全脫離、無關的,這其實塑造了相互對立的社會環境。如果由政府來推動一項「夥伴家庭計劃」,由自認為發展較為成功的家庭來「認養關心」這些弱勢家庭,在長期關心下產生的自然互動,可以讓弱勢家庭感受到來自社會真正的關懷,消除對於成功族群的嫉妒或敵意,凝聚整個社會的向心力和一體感。那麼每一個弱勢家庭都擁有了成功家庭的友誼和互動,所得分配惡化產生的社會問題自然會減少,社會遭遇災變時也不容易產生火山爆發似的族群問題。以北市為例,全市約90萬戶中有1.5萬低收入戶,只要每60戶中有一戶願意對另一低收入戶付出長期愛心,就可以顯著地舒緩問題、減少遊民、創造雙贏。
台灣人的愛心遠近馳名,缺乏的是良好的制度將這些愛心建立制度、有效發揮。自願性「夥伴家庭計劃」可以由政府經試辦並推廣,再造「台灣奇蹟」!


杜震華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