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3日 星期五

能源問題無需過慮 (蘋果日報 論壇 2004.8.25)



















能源問題無需過慮
2004年08月25日














《蘋果》論壇日前登載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薩克斯 (Jeffery Sachs) 教授的文章,指出能源問題已經「大難臨頭」,而人類尚不知「出路何在」。為提醒世人留意能源問題的話,該文無可厚非;但若讓讀者以為能源問題即將造成災難,則可能有誤導之嫌,有賴進一步澄清。

大限預測忽略價格機能
著名的經濟學家馬爾薩斯 (Thomas Malthus) 在1798年發表了著名的《人口論》,指出人口的增加呈現「幾何級數」,而糧食的增加呈現「算數級數」,因此人類的前途是悲觀的,長期間將在「糊口狀態」求生。事後的發展證實馬氏是錯誤的,世界人口由十九世紀初的十億增加到目前的六十餘億,卻大體上已經沒有「生產不足」的問題,雖然「分配不平」仍舊經常產生困擾。
1972年,一個由多位世界級專家學者組成的「羅馬俱樂部」發表《成長的極限》一書,經由電腦模式的計算,預言在人口成長率為2%,而工業成長率為7%之下,世界的資源將在2100年用盡,人類社會將崩潰,引起廣大的關注,在1970年代可說是「洛陽紙貴」!然而世界人口的成長率已經由1960年代的2%降到目前的1.2%,工業成長率也經常不足7%,新的資源不斷地被發現而污染也逐漸被控制,因此該書的預測顯然又將「摃」,該書也不再熱門。
目前許多對於能源使用的「大限」預測,和過去一樣都假設價格持續不變,依照目前的供給和消費趨勢持續下去,各種能源可以使用的年數。例如:石油約40年、天然氣60年、煤礦300年。但是,這種「靜態」的預期忽略了「價格機能」其實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調節機能。
因為一旦石油價格高漲時,經濟學告訴我們需求量將會迅速減少,其他非石油的現有能源將會受到青睞,來替代石油的使用;新型態的能源將會被研究開發;對於石油的使用也將更講求效率。這些「動態」的發展都會使得石油問題的嚴重性迅速緩和。

替代能源也將快速發展
例如:由1980到2000的二十年來,全球以石油發電的比例已經由29%降到8%,全球使用能源的效率也由每公升石油當量2.1美元提高到4.5美元,提升了一倍以上。1980年時估計石油儲量只能使用30年,到現在卻還能使用40年,因為新增的石油儲量增加了70%,僅僅在2002到2004的兩年間,新增的儲量就有10%!
除了新探勘的石油陸續出現,各種替代能源的發展也相當快速。天然氣已經提供兩成的發電,核能發電也有兩成,風力發電的效能急速提升,丹麥的風力電能占全國電力的一成,成本已經降到一度為四美分,估計在2030年將占全國發電量的一半。太陽能發電的技術近來發展快速,日本專家預測在五年內極可能比石油便宜!被視為最有希望「解救」人類的「核融合」發電,已經有美、日、歐盟等11國聯合,準備投資1.3兆日元,已經進入選址設廠階段。若加上效率的改善,能源的前景就更為樂觀。
日前,中研院梁啟源教授的文章,已經指出此次油價狂漲是一種短期現象,很快就會回穩。而在長期間,作者也相信「價格」作用配合「科技」發展,會一勞永逸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薩克斯教授對能源憂心的文章值得我們注意,但不必受到驚嚇!


杜震華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