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3日 星期五

參與國際組織 避免邊緣化 (蘋果日報 論壇 2004.11.10)



















參與國際組織 避免邊緣化
2004年11月10日
















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先生率領台灣農民赴北京、上海訪問,企圖為台灣人民尋找出路。可以和這項新聞對照觀察的是,上月下旬陳總統為了即將在智利召開的「亞太經合會議」(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召開高層會議,責成相關部門及早因應中國的打壓與矮化策略,避免被排擠並形成慣例。它們點出了台灣目前產業轉型所面對的困境,以及在區域經濟整合中被對岸邊緣化的巨大威脅。

自由貿易協定是潮流
這些確實是值得憂慮的事實。自一九九○年代初期,區域經濟整合的狂潮席捲全球,至二○○三年底已經有二百七十餘個區域經濟整合協定向「世界貿易組織」備查,其中約七成屬於會員國相互免除關稅的自由貿易區,其他則是在關稅上統一對外的「關稅同盟」、優惠關稅協定和服務業協定。其中最為人矚目的當然就是使用共同貨幣「歐元」,進入「貨幣同盟」時代的「歐洲聯盟」─ 在廣大的二十五個國家之間進行自由貿易並且對外統一關稅,並已經和十餘個區域外國家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其國際競爭力迫使美國不得不轉變其一向依賴「多邊主義」─「世界貿易組織」的貿易自由化模式,逐一和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如今美國已經和加拿大、墨西哥、以色列、約旦、新加坡、智利、澳洲等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和泰國、南非等國的協定也在洽簽之中,並預計在明年底之前完成包含美洲三十四國(僅古巴除外)的「美洲自由貿易區」。
亞洲的新加坡一心要將該國構築為「亞太營運中心」,短短三年左右已經完成和日本、紐西蘭、澳洲、歐洲自由貿易協會、美國、約旦的貿易協定。澳洲、紐西蘭、日本和韓國也都在加緊腳步,擴張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區域。

我處境艱難寄望亞太
「東南亞國家協會」自由貿易協定則更早在一九九三年開始,到二○○二年底已經讓絕大多數的商品貿易關稅減讓到零到百分之五之間。雖然日、韓倡議應及早讓東協十國和中國、日本、韓國簽署「東協加三」自由貿易協定,甚至加上香港和台灣成為「東協加五」,但是中國卻快馬加鞭地和東協如火如荼地協商起來,希望在年內即將獲得協議,並提早釋放甜頭,和泰國展開了水果和蔬菜的自由貿易,冀望將東亞競爭對手一舉拋於腦後!
面對周邊堅強競爭對手的無情忽視,我國的確是處境艱難。其實傳統商品貿易自由化的衝擊,在各國關稅都在快速減讓之下已經不會太大,令人擔心的是相關的服務業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之下,帶動的巨大投資效果才會使台灣邊緣化。
歐盟經驗足以說明這種效果:在一九九三年統一歐洲市場的「單一歐洲法案」完成推動之後,歐盟各國相互間的投資數量大的驚人,例如二○○二年,比利時、荷蘭、英國、愛爾蘭、瑞典、芬蘭等高所得國家竟然都可以吸引到國內生產百分之十以上的外來直接投資,遠勝日、美和中國的百分之一、二和五;而丹麥、法國和瑞士也高達百分之七、八和九。易言之,「東協加一」自由貿易協定簽署之後,可能看到另一波極大規模的台商對東南亞和中國大陸的直接投資,排擠到對台灣本地的投資,屆時才是台灣被「邊緣化」的開始!
擁有包括美國、日本、俄羅斯等二十一個會員國的「亞太經合會議」是我國唯一擁有舞台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其區域內部貿易佔會員國總貿易額的七成多,甚至高於歐盟的六成、北美的五成七,建構自由貿易區的條件極佳。本月中旬的非正式領袖會議將首次討論自由貿易區協定,我國必須把握這項最佳機會,強烈支持其儘速推動自由貿易,以稀釋其他我國被排擠的區域整合計劃所產生的負面效果。支持的方法是以嚴謹的模型推估,得出亞太地區貿易投資自由化對於各國帶來的巨大經濟效果,來說服其中的美、日等大國即刻開始推動!但是區域內各國發展程度有所差異,可以參考歐盟和東協的「雙速整合」模式,讓較低度發展的會員國亦能無保留地支持。

亞太合會台商找出路
台灣目前不會承認「一中原則」,兩岸之間的任何自由貿易計劃看來皆不易實現,許信良先生的美意極可能只會有立委的「選舉效果」,而不會有實質上的助益。我國唯有利用「亞太經合會議」,在大國的利益中尋求出路,國內廠商亦應高度留意這種趨勢!


杜震華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