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3日 星期五

50年後台灣站在哪裡?



















50年後台灣站在哪裡
2006年09月25日
















在世界銀行的各國平均國民所得統計中,並沒有列入台灣的資料。但如果將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台灣數據插入比較,以物價(購買力平價)調整的每人平均所得,2004年台灣以25,300美元名列世界30名左右,不僅大幅領先韓國的20,530美元,也高於舉辦過奧運的西班牙(24,750美元)和希臘(22,230美元),甚至高於國人羨慕其生活環境的紐西蘭(22,260美元)!和兩顆「東方明珠」-香港(31,560美元)、新加坡(27,370美元)相比,差距其實也不大!

投資受限 成長減緩
這種表現讓不少國人覺得奇怪,不是說韓國超越台灣了嗎?沒錯,韓國由於近年匯率升值,表面的每人所得些微超過了台灣;但是韓國物價超過台灣,使得物價調整後的所得大幅落後於台灣。韓國物價超越台灣的原因,是過去長期以來,韓國偏重以高貨幣供給來刺激經濟成長,加上貿易政策比台灣傾向保護,導致物價膨脹率高於台灣。可見台灣過去穩健的財經政策和相對開放的貿易政策,有其過人智慧;使得台灣物價調整後的平均所得,超越不少「先進國家」(如上述的西班牙和希臘),也讓經濟成長的果實較平均地被國人享有。
然而,在兩千年政黨輪替之後,「新」政府經常高喊「拼經濟」,但台灣的經濟表現卻起伏不定。2001年經歷了-2.2%的創低紀錄之後,2004年開出了難得的紅盤6.1%;但去年在全球相當景氣之下,卻又降到4.1%。政府每每以「台灣已經是高所得經濟體,經濟成長率不可能太高」來回應外界的質疑。這種回應正確嗎?「平均」而言,的確是如此:2005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4.9%,29個先進經濟體平均只成長了2.6%,而其他非先進國家卻成長了7.4%。
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在這個「平均」之內,其實差異很大。先進經濟體中,香港(7.3)、新加坡(6.4)、愛爾蘭(5.5)、以色列(5.2)都超越了台灣(4.1)。而開發中經濟體中,暫且不談石油出口導致高成長的安哥拉(20.6)和亞塞拜然(24.3),較大型經濟體的優異表現者,如中國(10.2)、阿根廷(9.2)、印度(8.5)、土耳其(7.4)、智利(6.3)、孟加拉(6.2),自然都會吸引全球跨國企業矚目,引進各國的投資。台灣近年來逐漸減緩的經濟成長,加上對兩岸經貿投資的限制,已經讓外來投資顯著減少。以2002-04的三年平均而言,台灣已經以12.7億美元大幅落後於韓國的48.3億美元,更別提香港(191億美元)和新加坡(104億美元)!

開放政策 吸引外資
仔細觀察先進經濟體的高成長者,幾乎都採取高度開放的經濟政策,成為國際資金進入該地區的踏板,因此吸引到大量外資的經濟。除上述香港和新加坡都是外資到東亞的營運中心以外,四百萬人的愛爾蘭在努力經營之下,也成了外資進入歐洲的門戶,三年平均吸引的外資達到令人驚嘆的216.6億美元!因此,看看外來投資的變化狀況,大致就可以預測一個經濟體的成長潛力。50前的1957年,台灣每人所得是81美元,阿根廷是255美元而古巴是362美元。如果經濟上逐漸封閉,50年後,你認為台灣會走到哪裡?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杜震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