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3日 星期五

大學延緩分流宜謹慎規劃 (蘋果日報 論壇 2005.2.19)



















大學延緩分流宜謹慎規劃
2005年02月19日
















行政院通過了由經建會所提,跨部會小組建議的「高等教育延緩分流」的建議案,將交由教育部來規劃細節,並提供誘因給大學逐步推動。這是非常具有建設性的方案,如果能夠妥善實施,將對台灣大學教育和社會需求的供需平衡,以及大學的品質管制,產生巨大的影響,值得吾人肯定。但是在隨後的大學校長會議中,教育部似乎仍未能掌握這個新方案的精髓,導致部分大學校長未能完全體察方案的奧妙之處,可能影響到該方案的推行,值得進一步探討以有效推動。

延緩分流自由選課
所謂的「延緩分流」、「大一、大二不分科系」並沒有說清楚學士學位是如何頒授的。頒授的方式可以有兩種,一種是在升大三時再進行所謂的「科系分發」,這種方式和目前的聯招時選科系類似,只是時程延緩到大三、參與者的範圍限於一個學校的一個學院之內,其實質意義並不大。
筆者支持的,應該也是目前美國各大學實施的,是各科系只規定頒授該系學士學位的最低學分要求,除了共同和通識學分以外,哪些科目是必修學分、哪些科目是幾選幾,只要學生願意,就可以隨著他個人的意願去選課,在滿足了某一,或某幾個科系的學分規定下,就可以取得該科系的學位。因此,除了學院的學生數是固定的以外,沒有固定的科系學生人數,完全看某年有幾位畢業生獲得了某系的學位,才確定該年有幾位該系的畢業生。

定規則減少一窩風
這種學位授予方式最大的優點,是比較能夠配合社會的實際需求。只要學生們體會到某科系人才的社會需求提高,就可以集中修習該科系的要求學科,以獲得該科系的學位,不會因為科系學生數固定而無法適應社會的需要。但它似乎也有一個弱點,就是萬一學生一窩風地選修某個熱門科系的科目時,該科系難以應付學生的需求。其實只要有適當的設計和清楚的規則,這種顧慮是可以消弭的。例如,依照選課人數多寡來決定開授班次、每班人數多時分班進行實習、規定基礎課的成績在某水準以上才能選修高級課程、嚴格保持及格水準等等。
因此,不見得會「便宜」了本來只能錄取較低分科系的學生,不可能造成部分校長擔心的「各系錄取分數懸殊會造成課程困擾」或是「大三選系作業極為麻煩」等情事才對。因實施後的結果可能是一些熱門科系會就學生在前兩年的學習成果來進行科目學生的篩選,其真正的畢業學生不會大量增加,但卻是以一種大學前兩年學習狀況來進行選才,完全不帶大學聯考「運氣」成分的學位頒授制度,孰優孰劣當然一目了然!

彈性選系改變學生
這種制度的另一種優點,是可以矯正目前許多大學生抱著「由你玩四年」的心態。因為如果大一和大二懷抱著「混日子」心態的學生,大三大四在真正選擇科系或修習高級專業科目的時候,可能無法符合任何一個熱門科系的要求,因此必須臨淵履薄地認真讀書,以獲得較熱門的學位。
此外,以學院為錄取單位時,一個學院將成為一個志願,其錄取學生的同質性會提高,素質更為整齊,可以免除目前同一學院內不同科系高低錄取分數差異極大的現象。深入思考才發現這種以學院錄取學生,並以彈性選系的制度真的比目前的制度好得太多,各大學實在應該全力支持,讓台灣的大學脫胎換骨!


杜震華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