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3日 星期五

善用經濟實力拼外交 (蘋果日報 論壇 2005.10.13)



















善用經濟實力拼外交
2005年10月13日












阿扁總統出訪國外13天,由冰河轉往山地再進入沙漠,足跡踏過8個國家;除了中美洲5國外,順訪美國、阿聯、印尼峇里島,號稱為「外交突破」。這種「榮邦專案」加上「過境外交」和「颱風外交」的拼外交模式,是否真能帶來長久的外交實效,引發了國內熱烈的討論。
然而,雖然台灣的外交處境艱難、政治上處處遭到打壓,但以我國在國際間的經濟地位而言,其實外交不應該打到如此艱困才對。這些年來的外交作業似乎有戰略上的問題,沒有好好利用我國的經貿實力去拓展外交,老是以一些難登大雅之堂,甚至於勞動邦交國司法單位調查的方式在辦外交,長此以往恐怕真的會難以為繼。其實,如果好好利用我國在農業和製造業的實力,協助友邦甚至於有希望恢復邦交的國家發展農業和製造業,加上提供獎學金接受其優秀留學生前來深造農工科技,維持30個邦交國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不見得一定要像聖誕老人一樣年年帶禮物去撒,還不知是否有效!
身為國際貨幣基金會認定的「高所得經濟體」之一,而且在發展早期也接受過國際間的援助,其實已經是我國主動積極地回饋國際社會的時候了。除了民間自發的災難援助或象徵性的醫療性援助以外,我國應該學習「發展協助委員會」(Development Assistance Committee)的國家,每年撥款國民生產的固定百分比來進行國際經濟援助。這當然可以配合外交的需要,但如果真能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深入民間和產業紮根,將會是股巨大的基礎力量,讓外交工作事半功倍才是。



















   
   
 台灣的外交處境艱難,元首出訪頻遭打壓。圖為總統陳水扁出席加勒比海遊輪年會開幕大會。資料照片 
撒錢不見得有效
目前「發展協助委員會」22個會員國平均的年度援外金額在2003年為國民所得的0.23﹪,若以我國10兆台幣計算,我國1年應該編列230億台幣的援外經費。若比照這個組織內援款比例最低的美國(0.16﹪),也應該編列160億台幣才對。然而,目前「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的總基金不過是125億元台幣,能夠做的對外援助實在極為有限。全部在海外為我國紮根的技術專家只有261人,平均1個邦交國大約10個人在打拼,也難怪每年還要勞駕「大人們」去撒錢。
但是撒錢不見得有效,因為經常進了少數個人的荷包,不太會有其他人會為台灣講話;只有腳踏實地的紮根,才能結交真正的朋友。舉個實例:2000年3月台灣總統大選變天,但是隔天在西非的塞內加爾也經由大選變天。
即將上台的原在野黨在選前就宣稱,將在上台後立刻和台灣斷交而承認對岸。在塞國變天之後,我國大使杜筑生博士立刻將復交後4年我國協助該國的各種建設,以彩色精印的冊子分送給該國400位政要,引起該國政界人士重新評估和我國的友誼;甚至有部長發函杜大使說:中華民國4年來為塞國所做的貢獻,遠遠超過許多大國幾十年來為他們所做的!中塞邦交逐漸穩定,阿扁總統後來也能夠隆重訪問;該國著名的國家足球隊也來訪。如果是撒錢式的外交,塞內加爾早就斷交了!
但是,別說每年編230億元台幣,只要有100億元台幣去好好幫助友邦或有潛力的無邦交國,協助其發展我們拿手的農業和製造業,再以獎學金接受有潛力的青年前來求學,相信這些國家的政要和輿論都會支持我國,而且還可以幫助我國的青年到海外獲得「國際化」的經驗。
即使對岸去撒錢,也不見得挖得動牆角。1年100億有困難嗎?比起6千億的軍購,少買一點點的武器不就得了!


杜震華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