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3日 星期六

經濟隔絕中國未必是良策 (台灣時報 社論 2010.1.14)

經濟隔絕中國未必是良策

│台灣必須有信心地和中國從事經濟交往,只要提升投資環境,台灣的地位就不會被「邊陲化」。

 
 在這波的金融海嘯之下,台灣經濟受到嚴重的衝擊,少數國人認為這是和中國經濟過度交往,資金、技術和人才被其吸收,地位逐漸「邊陲化」所致。國人不必懷抱如此悲觀看法,必須善用台灣優勢、吸納中國資源為我所用,並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才能獲取全球經濟自由化所帶來的利益!

 誠然,台灣在去年的經濟成長率為負成長百分之二點五,創下二次戰後的歷史最差紀錄,落後於競爭對手韓國的負成長百分之一。然而,這個數據在全球看來並不算太差:香港負三點六、新加坡負三點三、泰國負三點五、馬來西亞負三點六,更別提先進國家幾乎都比我們要差:美國負二點七、日本負五點四、德國負五點三、英國負四點四、義大利負五點一,只有法國「較好」,為負二點四。

 不少國人喜歡拿韓國來和台灣比較,認為台灣比起韓國逐漸落後,原因在於台灣經貿過於依賴中國。其實,這種觀點並不正確,韓國雖然擁有一些國際矚目的大廠牌,但經濟發展程度迄今沒有超越台灣。由於台韓兩地物價水準差異頗大(韓國較高),以經過購買力調整過的每人國內生產來看,一九五○年時韓國約為台灣的八成,到二○○八年還是以兩萬八千美元落後台灣的三萬一千美元(雖然拉近到九成左右)。而且,近來兩國間的競爭互有勝負,鹿死誰手還不曉得:在九○年代的十年間,台灣避開了亞洲金融風暴,以平均百分之六點五的年均成長率勝過韓國的六點一;在二千年的前八年,韓國的確以百分之四點四勝過台灣的三點四,也在此番金融海嘯中稍微領先;但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卻預估台灣在今年和二○一四年的成長率分別為三點七和五點零,兩年都領先韓國的三點六和四點五,國人沒有必要看衰台灣。

 少數人士倡議的「中樞│邊陲」論點認為:語言文化相同的兩個大小經濟體在交往過程中,小經濟體的資金人才和技術必然漸漸被大經濟體的中樞所吸納,小經濟體的政經地位隨之日益下沉,終於淪為邊陲。交通越方便、交往越自由,其吸納的過程會越快。這種論點和五○年代興起的「依賴理論」極為類似,只是加上一個「語言文化相同的大小經濟體」為附帶條件。

 其實,「依賴理論」在解釋拉丁美洲二次戰後的經濟發展時,的確有相當的解釋能力。但隨著亞洲四小龍的興起,早已被證明為錯誤的,只好自我修正其理論。為何早期有解釋力而後來被迫修正,其實很簡單:早期歐美國家挾其國際市場的「購買壟斷力」,的確可以將「生產剩餘」壓榨回國,使拉美國家成為「邊陲」,但亞洲四小龍是在一個公平自由的貿易環境下進行出口,當然可以獲取貿易帶來的利得。今天,如果兩岸的貿易是在公平而自由的環境下自然導致的,沒有理由會對台灣造成當年拉美國家「邊緣化」的後果!

 只要觀察過去的香港和今天的上海(和中國比較,是語言文化相同的大小經濟體)就知道:香港的興起就是靠著依賴中國的崛起需要一個對外窗口,雖然香港的人才、資金和技術不斷往中國輸送,但外地和內地流入的資源不斷在填補和墊高它發展的基礎;上海也在和中國各地經濟進行交往,包括中國本地和外國的資源卻不斷湧進上海,上海經濟得以蒸蒸日上。因此,關鍵在於誰的吸引力大,不是誰大誰小!如果台灣和中國進一步發展經貿往來,而且台灣走在中國之前,對中國和外地有吸引力時,沒有道理資源不會湧進台灣,而只有台灣湧進中國。過去是我們禁止它的資源進來,才導致資源移轉是單向的;只要對它們開放,假以時日當然有來有往,會扭轉目前的失衡狀態!

 這當然也不表示台灣就要無管制地向中國開放。只要中國還沒有民主化、自由化、對台灣有政治野心,某種程度的管制就是必要的。而且,在受到政治打壓時,更必須適時抗議來表達不滿,爭取該有的政經權益,才是應有的作法!反之,將中國市場看成洪水猛獸,認為必須「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卻是另一種不健康的心態,妨礙我們利用中國、擴展世界市場的機會。我們希望國人保持高度警覺,但卻能有信心地看待和中國的經濟交往!


2010年1月7日 星期四

不能讓ECFA壓垮大陸民企 (提供聯合早報 2010.1.8的文章給讀者參考)

不能让ECFA压垮大陆民企


2010-01-08


阮永松(上海)


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亲兄弟,明算账。大陆人民的切身利益必须得到保护,中共在展开ECFA谈判时,必须广泛倾听大陆各行各业的声音,大陆的地方官员、经济学家、知识分子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应停留在一厢情愿的幻想中。


笔者最近阅读 张录强 先生《ECFA对大陆弊大于利,应当缓行》一文,真是感慨万千。


   张 先生在文章中说:仅仅为了谋求那么一点点至今还无法确定的利益,以及基本上是望梅止渴的政治好处,就要大陆人民承受不匹配的经济损失和风险,实在是得不偿失;腐败官僚、官商勾结的利益共同体等集团已经是压在大陆人民头上的几座大山了。大陆没有人希望台湾借签署ECFA之机成为大陆民众头上的另一座大山,以及压垮大陆民众的最后一根稻草。台湾的利益不应该建立在伤害大陆民众利益的基础之上。大陆民众需要互利双赢的合作,不符合这个标准的任何双边或多边合作,都必然缺乏人民支持的合法性。良药苦口,希望大陆当局能够理解一个学者忧国忧民的呼声。


自虐型的亲台卖中


  针对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类似自由贸易协议),台湾朝野的论战热火朝天。但是,环顾四周,笔者发现大陆绝大部分民众和工商企业对此竟然一无所知。 张 先生的大作可以为大陆同胞提供一些背景常识。我结识的台湾商人中,对ECFA基本上认为只能受益,丝毫不能吃亏,而我们大陆内地民众却基本上都在状况外,内地媒体从未对此进行过深入讨论。


  实际上,在内地大城市娱乐业几乎是台湾钱柜好乐迪的天下,大陆的员工只配端盘子,台湾老板赚了多少钱、缴了多少税,天知道!台湾的居民可以在一些沿海城市开设个体工商户,大陆失业的摊贩却常常遭到当地城管警察穷追猛打。我们欢迎台湾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公平竞争,但反对这种自虐型的亲台卖中


  台湾人的中国认同日渐稀薄,这不是因为大陆过去给台湾的经济优惠不够。海峡两岸渐行渐远,根本原因在于大陆民主法治落后。执政党为了推动政治统一,试图以经济怀柔的方式拉住台湾。实践证明经济怀柔、政治独裁的方式,根本无法实现两岸的政治统一。中共如果愿意在政党利益方面做一些让步,适度节制政党利益,成全民族利益,比如开放台湾政党、媒体、文化团体在大陆设立分部,开放台湾消费者文教基金会到大陆发展,我们乐观其成,毫无异议。中共如果牺牲大陆同胞的经济利益,以此讨好台湾,我们对此坚决反对。


  ECFA不可能导致两岸走向政治统一,台湾已经表明ECFA是积木游戏的第一步,下一步就是与美日东南亚签订FTA(自由贸易协议),与政治融合毫无关联。台湾富商巨贾、娱乐明星在大陆赚走巨额利润,回到台湾后,谁敢说自己是中国人?


优惠措施必须先给大陆人


一些台湾人表示绝对不让大陆毛巾进入台湾,可是大陆要卖多少条毛巾才能买一台台湾电脑呢?说不定ECFA对很多大陆人的就业、生计也有影响。


  大陆民营企业过去长期遭受外企税收减免、国企垄断独大的排挤,一些优秀民营企业家不堪负荷不得不关门歇业。ECFA不可以成为压垮大陆民营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否则,大批失业一定会破坏大陆的社会稳定。大陆执政当局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ECFA也关系到大陆弱势阶层的切身利益,我们呼吁:给予台湾的一切优惠措施,必须首先给予大陆人民。一些沿海城市允许台湾居民注册个体工商户,却使用城管警察追击大陆摊贩,我们坚决反对歧视内地人民的自虐行为!大陆政府背靠的是大陆纳税人,必须首先善待大陆地区的人民,善待自己的纳税人。


  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亲兄弟,明算账。大陆人民的切身利益必须得到保护,中共在展开ECFA谈判时,必须广泛倾听大陆各行各业的声音,大陆的地方官员、经济学家、知识分子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应停留在一厢情愿的幻想中。我们深切关心台湾同胞的福祉,但是,台湾的经济利益不能建立在伤害大陆同胞的基础上。


作者是文化企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