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3日 星期五

別小看新加坡的軍力 (蘋果日報 論壇 2004.8.6)



















別小看新加坡的軍力
2004年08月06日
















日前何振盛君發表的「不戰而退人之兵」一文,指出新加坡以靈活的外交關係,達到不戰而退人之兵的兵法高層境界,值得台灣學習。何君視野令人讚賞。然而,文中認為新加坡不管是在大馬或印尼的軍事行動下,不被占領的機會「微乎其微」,明顯有低估新加坡軍事實力的狀況,值得吾人進一步研析,甚至有值得我們學習之處。

星國軍力不容輕忽
先看看新加坡目前的軍事武力:軍隊員額六萬人,占勞動力的百分之三,耗用國民生產毛額的百分之五點六(四十七億美元),陸軍五萬人、海軍四千五百人、空軍六千人,配備坦克一千三百五十輛、艦艇五十艘(潛艇兩艘)、戰機二百三十架,以及三十萬名的後備軍人和十萬名準軍事部隊。比起耗用國民生產毛額百分之四(三十三億美元),使用勞動力百分之一,總兵員九點五萬人,配備近三十輛坦克、四十艘艦艇、八十多架戰機的馬來西亞,再加上兩國軍事訓練的巨大差異,萬一真打起仗來,可能會像「六日戰爭」一般,是新加坡軍隊長驅直入馬國,而不是不被占領的機會「微乎其微」哩!而印尼雖然有三十萬大軍,但是只有七艘艦艇、兩艘潛艇、一百一十架戰機,要越海進襲星國的結果,可能會被星國的「境外決戰」策略早早解決於外海。因此,任何以直覺來判斷新加坡軍事實力的國人,都會驚訝於新加坡的軍事力量,顯然她已經可以被稱為「東方以色列」,甚至被稱為「東方斯巴達」也不為過--雖然她也是「東方瑞士」!

領域過小部隊外訓
談到新加坡的軍事發展,我們不得不佩服李光耀資政。早期星國的防務依賴曾為宗主國的英國。在一九六五年脫離馬來西亞聯邦時,馬國對其並不友善,甚至有出兵星國的謠言。加上環處於回教勢力之下,迫使李氏自忖除了外交的周旋之外,必須建立充分的武力以自衛,才能有獨立自主的國際地位。因此立刻求助於以色列,由以國派遣軍事顧問,協助其訓練武裝力量。
但是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的煉油中心,相當依賴中東阿拉伯國家的石油,在阿拉伯的壓力之下,只好中止和以色列的軍事合作,在一九七五年轉向台灣,將步兵、砲兵、裝甲兵和海軍送到台灣訓練,空軍送到菲律賓克拉克基地由美軍訓練,以彌補其領域過小的限制。此外,她在汶萊、印尼和南非也透過協議建立訓練基地;透過各種雙邊和多邊的聯合軍事演習來彌補沒有實戰經驗的弱點。

自製武器進軍國際
然而,更可貴的在於她並不像台灣遭遇一個強大軍事力量的直接威脅,但卻願意花費巨大的支出來支持其軍事發展,其國防支出占國民生產的比例竟然高於台灣(二○○一年為百分之五點二),使得她的軍事裝備是東亞最先進的。目前,新加坡已經自製步兵戰車、巡邏艇、快速攻擊艇、砲艇、坦克登陸艦,砲彈和履帶式運輸車已經進軍國際。根據資料,兩千年向法國訂購的隱形護衛艦(應該就是拉法葉艦)有一艘在法國里昂製造,五艘卻是在本國製造;自行製造的大型登陸艦即將投入服役,使其具有遠海作戰能力。空軍戰機是東南亞最先進的,配置有空中預警機、空中加油機、阿帕拉契攻擊直升機等,並自行生產「天鷹」戰鬥機。新加坡的航空展已經是亞洲最重要的航空展覽,而新加坡也成為新興的武器出口國家。

培育人才制度完善
最令人佩服的,莫過於新加坡設立的「武裝部隊獎學金」。從一九七一年開始,每年挑選高中最優秀的畢業生,提供武裝部隊海外優異獎學金,讓他們到國外一流大學深造,並領取中尉薪餉。畢業後回國服務軍職八年,期間再送出國外數次,學習砲兵、裝甲、通訊、參謀、指揮、公共行政和商業行政的訓練。八年後可以選擇留任軍中或轉任公職,但每年仍必須回營數周訓練。這個制度將最優秀的人才引進軍中,並特別培養,包括現任副總理李顯龍、楊榮文、張志賢等部長等人才都是獎學金得主。
看看新加坡的軍事策略、武器發展和人才培訓,回頭看看曾經大力支援她發展軍事的台灣,我們能沒有感慨嗎?


杜震華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