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以國家基礎建設連結 才能真正降低失業率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10.28)

以國家基礎建設連結 才能真正降低失業率


 


    行政院主計處日前公布九月份的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四點二七;較上個月提高百分之零點一三,創下四年來的新高記錄。今年一至九月的平均失業率也高達百分之三點九六,同時創下了三年來的最高紀錄。更新的負面消息,是九月份的景氣亮出衰退的藍燈,一口氣從八月份的十八分跌到了十二分,足足掉了三分之一,創下二○○一年底以來的新低!最新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也繼續探底,跌到五十二點二;不僅是連續第六個月下滑,也是自民國九十年開始進行此項調查以來的最低點,六項指標全部呈現悲觀!


    在美國引爆的金融海嘯之下,豈止是國內景氣低迷,美國失業率已經連續八個月攀升,八月份升到百分之六點一。英國六到八月份的失業率為百分之五點七,一個季度增加了十六萬四千人,是十七年來的最大增幅。日本股市跌到七千一百多點,創下二十六年來的新低;八月份失業率為百分之四點二,也是兩年來的新低。韓國跟著冰島和阿根廷,被懷疑可能是下一個「破產」的國家,外資已經在南韓股市拋售了相當新台幣九千三百億元的股票;其中央銀行為挽救企業,一口氣調降基準利率三碼(百分之零點七五),是南韓史上最大降幅!


    在內外交逼之下,今年的經濟狀況真是「雪上加霜」。經建會認為國際油價與部分原物料價格已經明顯下滑,通貨膨脹壓力將可逐漸舒緩;而政府提出的「因應景氣振興經濟方案」將可在短期內促進就業。另外,擴充國家發展基金的功能與規模,也可讓景氣儘速回穩。而衰退谷底一般為期約十二到十五個月,因此明年下半年景氣應可復甦。我們無意就景氣會在何時恢復進行討論,但針對失業率的解決方案,卻認為還有加以研究改善的空間,願意在此提供政府參考。


    目前勞委會提出了「立即上工計畫」和「企業單位人才育留專案」,前者針對企業新增職缺,將對企業雇用失業三個月以上勞工者,每人每月補貼一萬元台幣,效期六個月。後者將在明年初,針對企業聘僱勞工,補貼每日每人八百元,每月最多二十二日,期間亦為六個月。經建會也提出了「短期促進就業方案」,將由中小企業處提出「雇用薪資補貼計畫」,教育部提出「協助待業教師就業計畫」,內政部提出「公共服務就業計畫」,預期創造出數萬個工作機會。此外,研擬裁減外勞聘用人數,預計在三點五萬到五萬人之多,是外勞政策較大的改變。這些計畫如果順利進行,也許可以增加雇用十萬個勞工,讓失業率減少一個百分點,效果不可說不大!


    然而,如果全球景氣狀況真如部分人士所言,是一九二九年以來最嚴重的蕭條,則最嚴重的失業潮,也許還沒有到來;而上述的政府短期就業措施,也可能相形失色。因此,有必要繼續提出解決失業的良方,更積極地降低失業。例如,八月份大學以上學歷的失業者佔失業人口三成,達到百分之五點二六;這些高素質人口的失業,是經濟社會最大的損失。如何讓他們迅速投入生產,上述被動的措施顯然不夠,需要政府更多的創意。


甚且,政府提出的就業方案,並沒有和社會的「基礎建設」掛勾,使得這些就業措施無法產生更具建設性的積極效果。例如,可以讓眾多熟悉電腦和網路的大學畢業生深入鄉村,在農會教導農民(包括隔代教養的農業學童)資訊化;一方面不需要訓練就讓大學畢業生投入就業市場,一方面可以迅速讓台灣老化的農業和農民資訊化,跟上現代化的腳步,以網路農業解決資訊不足和供需失調的問題。若政府能搭配補助農民購置電腦,整個台灣農業可以立刻脫胎換骨!


另外,馬總統的競選政見,有必要重新檢討。提前讓就業效果好的方案推出,就業效果弱的方案延後;適當地擴大預算赤字,並增加BOT的方案,都是值得研究的模式。此時此刻,「拼經濟」已經不該是掛在嘴上的口號,而是必須捲起衣袖,努力不懈地尋找新方案,否則將面臨「大崩潰」的關鍵時刻!而解決失業問題的同時,也不是被動式地「解決失業」而已,更需要和國家基礎設施的提升連結,才能充分地獲得實效!


2008年10月18日 星期六

台灣社會需要更多的王永慶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10.18)

台灣社會需要更多的王永慶


 


    「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在日前以九十二歲高齡辭世。各方的讚譽之詞不絕於耳,咸認為他是台灣的企業家典範。其工作之勤勞認真、生活之儉樸刻苦、台塑王國對台灣經濟的卓越貢獻,在在都成為眾人津津樂道的內涵。而其名下對企業集團的四百六十億元持股到底要交多少「遺產稅」,在行政院剛剛通過調降遺產稅率的決策之下,也成為眾人討論的焦點!


    然而,令我們特別注意的,並不是上述的那些議題;而是驚訝於王老先生一路走來,已經默默地在社會公益事業上進行了那麼多的奉獻。這些奉獻,分開來觀察,似乎不見得比得上其他企業家偶一行之的善行義舉;但如果累計來看,就會驚訝地發現,原來王永慶先生的善行,發願地如此之早、如此之廣、如此之深。和他的慈善志業比較之下,其他人的懿行善舉似乎都顯得黯淡無光!尤其是其他企業家經常是「敲鑼打鼓」地進行慈善,還不忘設計一些巧門來獲得「回報」,王永慶先生的善行顯得真誠、實在、恆常,更能讓受益者終身感念,並發揚光大,真正是所謂的「台灣之光」!台灣出現這樣一位堪稱「慈善家典範」的偉大企業家,我們感到無限地欣慰與光榮;但也為未來的台灣是否還能有這樣的企業家,感到些許的憂慮。


    王老先生最令人感動的,是對於原住民的照顧。他創辦的幾所學校,都對原住民獨立招生,不僅學雜費全免,而且全部住校、食宿全免,每個月還給零用金;學校和醫院也都提供原住民學生工讀機會。就以長庚技術學院(原長庚護專)來說,迄今受惠的原住民學生就高達了三千人,嘉惠經費達到十五億元。這是真正教原住民「釣魚」,而不僅是給他們「釣竿」而已!


    可能是自己只有機會受到小學教育,王老先生對於教育事業的奉獻特別重視。其創辦之明志技術學院、長庚技術學院和長庚大學,都是以正派辦學、品質卓著而著稱。王老先生每年捐給這三所學校的費用,就高達五十億元台幣,這種豪情大氣,在國內可謂無與倫比。在「九二一地震」之後,看到台中縣新社鄉協成國小的求救信,馬上以六千萬元重建一流設備的新校舍!為了讓失聰者重回有聲世界,王老先生花費數億元,讓海峽兩岸一千多人擁有一套價值七十萬元以上的人工電子耳。在親身受到肺炎之苦之後,王老先生提供大批肺炎鏈球菌疫苗供七十五歲以上老人免費接種,兩年來近五億元。從一九八○年開始,為鼓勵器官捐贈,提供捐贈者家庭十萬元以上喪葬費補助;迄今超過一千七百位的器官捐贈者大名,刻畫在長庚醫療大樓的大廳上,可謂開風氣之先。


    王永慶先生的愛心,也飄洋過海到了中國。今年中國大陸四川發生了「汶川大地震」,王老先生立刻率先捐出了一億人民幣,廣受大陸人民尊崇。而在此之前的二○○四年開始,他已經大手筆地規劃以三十億元人民幣,在大陸興建一萬所的希望小學,照顧廣大的鄉村失學孩童;發包興建的已經有兩千三百所,完成的有五百所。為協助大陸聾啞兒童開口,花費了十五億元人民幣,捐出了一萬四千多套的電子耳,讓這些孩童「絕處逢生」!


    王老先為避免自己巨大遺產被國家無效率使用,早就規劃設立公益信託來照顧弱勢。他在四年前以雙親之名成立了兩個「社會福利基金公益信託」,迄今累積超過了一百億元台幣的資金,來從事社會慈善事業,真可謂「忠孝兩全」!其名下股份遺產若捐給這兩個基金,則能夠從事的慈善事業,又將大幅增加。


    王永慶先生的善行義舉,真是難以盡敘。此時此刻,我們固然緬懷王老先生為台灣經濟打拼的巨大貢獻,然而更感謝的,是他為台灣留下了這麼崇高無私的奉獻精神,成為眾多企業人士和芸芸眾生努力學習的典範,真正為台灣留下了「一盞心燈」,這才是王老先生獻給台灣最有價值的資產!


    我們呼籲台灣的企業家,學習王永慶先生的企業經營理念,更要師法其菩薩一般的慈善胸懷,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善盡企業家的責任,讓更多的「王永慶」溫暖地陪伴著台灣人民,到永永久久!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給調降遺贈稅一次機會 (蘋果日報 論壇 2008.10.17)

給調降遺贈稅一次機會 (杜震華)


20081017日蘋果日報


論壇


行政院終於拍板定案,將遺贈稅調降到「賦稅改革委員會」所提出的五種建議中,最低版本的稅率10%,外加「免稅額大幅提高」。這項決定一方面會讓企業界「雀躍不已」,二方面會讓部分升斗小民「忿忿不平」,三方面則讓某些專家學者、正義人士抨擊政府「照顧有錢人」、「向財團靠攏」!



筆者不認為反對者有必要對這個決策感到「如喪考妣」。反正,實施一年之後,如果決策者的預估效果落空,放棄了350億元稅收之後,流失到海外的資金卻還是如「斷線風箏」的話,大可以振振有詞地要求決策者「下台負責」,並要求調回遺贈稅率。這不是「固定投資」,一旦下了決策就難以更動;因此,大可「留院察看」,以觀後效。但如果資金大筆回籠,台灣果真成為「亞太資產管理中心」,甚至「國際金融中心」,則反對者可得要對決策者鞠躬道歉,大喊「閣下英明」才是!反正,「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道路!」一年之後即可見真章,沒什麼大不了!反正,國家債務已經高達數兆元,加個幾百億元猶如細石投入大塘,激不起多少漣漪。景氣低迷至此,誰能拒絕凱因斯的「赤字財政」哲學?


繳遺產稅多為中產
財政學界大老陳聽安教授苦口婆心地提出反例,其論點的確頗有道理,值得主政者細細思索,日後參考改進。然而,香港和新加坡在調降遺贈稅之後,資金大幅流入的現象,值得我們參考。特別是香港,有資料顯示在2006年廢除遺產稅後,外國資金從2100億美元大幅增加到12000億美元,這種效果不讓我們動心嗎?如果資金真如行政院所說,大幅回流、創造所得就業和更多稅收,再來用「累進所得稅」達成「所得重分配」效果,不是一樣可以達到「社會正義」嗎?
陳教授舉出荷蘭、奧地利和盧森堡等十個國家的遺產稅率仍高達50%以上,卻沒有資金外流;而日本和韓國也都是「逐步調降」到50%和35%,不認同政府快速調降到10%。然而,前面的看法有待檢驗,荷蘭是全球對外投資(或資金外流)比重最高的國家(看看台灣的飛利浦),不知和高遺產稅是否有關?奧地利和盧森堡的「有錢人」,說不定都落籍到「免稅」的摩納哥哩?擺在眼前的是:台灣繳交遺產稅的案件中,九成都屬於遺產在4000萬元以下的「中產階級」,真正的「有錢人」根本課不到他們的稅,因早就被移到海外置產,包括最近火紅的「海角七億」!


調降稅收未必不可
就以剛過世的「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來說,關切者查證,發現他在其「擁有」台塑關係企業,竟然「沒有」任何股票,政府對這個「台灣首富」(或首富之一)根本課不到遺產稅;那麼,調降遺贈稅算什麼「圖利富人」呢?這種死抱著表面的「社會正義」,卻無視於「實質正義」的反對者,不是和共產黨一樣只要「公平」,大家一起窮也行!更何況,若調降本來就課不到的稅,而能召回大量外流資金,不是幾近於「無本生意」、「只賺不賠」嗎?而「逐步調降」的做法,適合於「承平時期」。目前面臨「金融海嘯」,全球即將進入嚴重蕭條之際,「慢郎中」如何對付「急驚風」?沒有「大破」,又何能「大立」?
當然,陳教授對於調降遺贈稅,影響到地方稅收等等,需要有配套措施的看法,絕對要加以重視,並設法解決。但是,在冰山之前的「鐵達尼號」,惟有破釜沉舟,急轉方向盤,或可免除撞山、轉危為安。景氣低迷至此,難道不能給調降遺贈稅一次機會嗎?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副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召集人


杜震華


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改善行政效率 才能提振企業的投資信心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10.10)

改善行政效率 才能提振企業的投資信心


-馬英九應正視企業界對政府效能低落的批評


 


    繼長榮集團張榮發先生詛咒不同意其基金會投資興建百億元「重粒子癌症研究所」,來治療癌症的衛生署官員之後,遠雄集團的趙藤雄先生也在媒體刊登大幅廣告,除了表達對台灣前途的信心以外,也一一指陳了政府幾項施政上的問題!加上日前聯電曹興誠先生為了檢調為疑似內線交易的「不當搜索」不惜在媒體大動干戈,在在顯示了企業界對政府相關部門的施政,有非常大的不滿。在景氣低迷加劇的此時此刻,正是政府重視企業界心聲,逐一檢視這些「苦水」、一一對症下藥、檢討改善的時候。如果因為前政府涉及貪瀆,就因咽廢食地刻意迴避和企業界的溝通,讓企業界的心聲無法上達,恐怕企業界會對台灣完全失望,投資繼續嚴重下滑,屆時恐怕才是全民真正過苦日子的開始!


    我們無意在此為特定企業進行宣傳,但是觀察遠雄集團長期以來在台灣的投資,包括三家建設和營造公司、人壽、自由貿易港區、海洋公園、飯店、巨蛋綜合體育場等投資項目,可以看出這家企業對「投資台灣」的雄心壯志 即使在景氣不是頂好的情況下,遠雄集團還是不斷地在台灣投資各種產業、帶來工作機會,可說真正是「立足台灣,放眼全球」的企業典範!


    然而,這些熱心在台灣投資的企業家,都面臨了企圖投資時「政府不友善」的狀況:張榮發先生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阿布達比公國熱情邀請,前往建造重粒子醫院的情況下,卻被本國官僚體系以「法規不符」的理由拒絕其申請,令其心灰意冷;趙藤雄先生得標的台北大巨蛋工程在環保團體的抗議下,被新增的環境影響評估絆住,迄今遲遲無法開工;而其先前在花蓮海洋公園的投資,興建前也是前前後後蓋了上千個章,令投資者感到身心俱疲!


我們不是,也不可能為這些企業說項。但是,台灣政府行政作業和環保法制的落後,早已清楚地顯示在世界銀行「經商環境」評比中的節節敗退,也在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和世界經濟論壇的國際評比中遙遙落後,難道行政上無法在維持應有的步驟或內涵上,獲得時效上的顯著改善嗎?就在世界經濟論壇日前剛剛公布的全球競爭力評比中,台灣又下降了三名,從十四名掉到了十七名,這不正是全面檢討台灣行政效率低落的時機嗎?新政府在此關鍵時刻,可有任何具體的作法來,來改善行政效率、提振企業的投資信心?


    趙先生在報上提出來的看法,不管是開放外資(含陸資)購買房地產、積極推動自由貿易島、廢除遺贈稅、調降營所稅、成立建設部、廢除「圖利罪」、調整公務員獎懲制度,個個都是企業界目前極度關切的問題;其建議不管是正確與否,或是可行與否,當然都可以討論;但是無論如何,政府都應該正視,甚至應該開個大型的「投資行政研討會」,找來各種相關專家、業者和官員來加以研究解決才對,絕不可因循苟且,「好官我自為之」地「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這些問題能否快速解決,正關係著企業界是否仍然願意在台灣投資的關鍵!


    前總統蔣經國先生在位時,經常舉辦和商界人士之間的「早餐會報」,和他們共進早餐來公開聽取建言,沒有人曾經懷疑過經國先生有「官商勾結」的嫌疑!如今,這項良好的機制已經不見,企業界人士每每必須花大錢、做廣告,來一吐肺腑之言和心中怨氣。這不是一個有效率的溝通模式,對政府的威信也有所損傷,政府實在不應該讓這種現象繼續,卻無動於衷。我們建議,馬總統或行政院長立刻恢復經國先生所用的政商互動機制,讓企業界的心聲有效地和政府互動,特別是在目前景氣低迷、投資不振的時刻!


    遠雄趙先生在廣告中相信:「台灣一定會更好!」但前提是:新政府的效能必須先好起來!


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

開啟金改第三波 (蘋果日報 經濟人語 2008.10.13)

經濟人語:開啟金改第三波 (杜震華)


20081013日蘋果日報


經濟人語(周一刊出)


馬政府上任後不久,提出了將重新打造「亞太金融中心」的目標,並以「籌資中心」、「資產管理中心」等為訴求。對建構台灣為國際企業和台商「區域營運中心」而言,「金融中心」具有關鍵性的地位;若能營造一個有效溝通企業資金供給和需求的平台,就容易吸引企業將其營運總部置於台灣。


韓國經驗值得學習
依照專家看法,此波金改的重點應放在「和國際金融機構策略聯盟」。筆者贊成這種看法,在此提供一些數據和案例,顯示成功的金融業可以成為一個先進經濟體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台灣的「二次金改」普遍被認為是失敗的,官方介入過深、明訂以兩年時間進行「金融控股公司減半」,導致少數個人得以介入個案、衍生出重重弊端,迄今難以釐清。
失敗的「二次金改」造成什麼後果呢?以金融業(包括保險和金融服務)的國際貿易「淨出口」(出口減進口)衡量其「國際競爭力」時,台灣在1995年為負97百萬美元;但由於改革失敗,到2006年這項貿易淨額擴大到負628百萬美元,增加5.5倍!
反觀韓國,在1995年僅有89百萬美元出口,卻有381百萬美元進口,產生292百萬美元貿易逆差;但在金融風暴後金融業完全開放、引進大量外資,也引進了「競爭力」,使金融出口到2006年大幅成長到2922百萬美元,大幅超越台灣。這產生了397百萬美元順差,對國民生產產生了挹注效果!台灣和韓國同樣進行改革,但途徑不同產生了巨大差異;可見金融改革是否成功,會對經濟產生何種影響。而上述討論僅限於「金融貿易」的結果,還沒觸及有效率的金融市場可以對國內企業的融資和營運,產生何種巨大效果!


改善法規增加誘因
金融中心都有較高的金融服務出口比,對國民生產產生正面貢獻。香港和新加坡的金融出口比都在10%上下(港10.6%、星9.4%),高於台灣6.0%和韓國5.8%。更驚人的是愛爾蘭、瑞士和英國:愛爾蘭已成為小國致勝典範,其金融服務貿易盈餘竟然以5082百萬美元遠超過新加坡(467百萬美元)和香港(507百萬美元),顯示一個新的金融中心可以在不太長的時間內打造成功。瑞士更以超高的金融出口比率(33.4%),創造出15198百萬美元盈餘,這就是瑞士成為全球所得最高國家的秘密吧!
成功的金融業仍然可以成為大國的成長動力,案例就是英國;倫敦迄今在金融創新上,自認為領先紐約。英國金融淨出口高達46245百萬美元,遠超過美國的4611百萬美元。其金融出口比率之高(26.0%),顯示大國同樣可以享有金融競爭優勢。
台灣目前發展金融中心面臨著幾個問題:一是金融法規不符需要,「企業購併」法規無法讓「非合意購併」產生。二是「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組織架構需要調整,以應付金融業務混合後的需要。三是沒有誘因來引進國際金融機構進行「策略聯盟」。四是打造金融中心需要在租稅和人才上和國際接軌。若能儘速研究解決,以台灣資金的充裕,以及在海外因降稅回流的資金,甚至爭取到部分境外資金,就有機會成為「亞太金融中心」之一。否則,前途就難以看好,政府必須審慎以對。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經濟組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杜震華


2008年10月2日 星期四

財經、股市、賦稅決策應有專業整合平台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103)

財經、股市、賦稅決策應有專業整合平台


 


    在各界殷殷盼望之下,總統府的「財經諮詢小組」總算成立運作,讓蕭萬長副總統有了發揮專長的空間。然而,這個小組開會之後,對行政院提出的兩項建議-「降低遺贈稅到百分之十」和成立國家「主權基金」,竟然前者被正在運作中的「賦稅改革委員會」部分成員嚴厲抨擊,後者更是被行政院的幕僚單位「經濟建設委員會」翻盤,弄得財經諮詢小組灰頭土臉;這不僅讓外界看傻了眼,也對蕭副總統的威望有所損傷,更不利於台灣當前的經濟現況,非吾人所樂見!我們認為,「財經諮詢小組」的運作模式必須更為慎重嚴謹,否則弄壞了這鍋粥,不僅執政黨會付出代價,全民也都會跟著受苦!


    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是在近來經濟景氣低迷,「博士內閣」成為「滅火內閣」之下,各界希望被馬總統譽為台灣「經濟總設計師」的蕭副總統能夠有機會出面,帶領一個專家團隊,根據自己多年的財經經驗,對這群各方菁英的建議進行討論、篩選、彙整,提出對國家經濟發展有利的政策措施,提供整天忙得不可開交的行政團隊參考,所設計出來的彈性機制。而在馬總統充分尊重體制的限制下,這個小組只提供建議,做為行政院的參考,沒有強制拘束力,以免違反憲政體制。本報在這個過程之中也表達了支持之意;其目的是在善意地為台灣經濟尋找出路,開闊內閣的視野、傾聽更多的民意,尋求更多的良方。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財經諮詢小組」的運作模式,應該是針對目前行政團隊的盲點所在、不足之處,提出自己的獨到創見,以打開行政團隊的眼和心,去觀察、思考未盡完善之處。但是,以這次開會結束後所提出的兩項建議來看,「調降遺贈稅」已經是馬總統的競選政見、行政院的既定政策,而且也在「賦稅改革委員會」中進行研討,大可不必由這個諮詢小組來「參一腳」才是。因此,諮詢小組提出調降遺贈稅建議,而且還暗示降到百分之十是多數意見,這是頗為令人奇怪之處!


    更難堪的,是提出要行政院「研究成立主權基金」的建議結論,居然被經濟建設委員會打了回票,而中央銀行更表示想要動用外匯存底,可是「門都沒有!」這項執政當局茶壺裡的風暴,到底誰是誰非我們暫時不予置評,但是這樣的建議模式和決策模式都有問題,值得我們探究,並獲取教訓。


    首先,「主權基金」雖然不是全新的東西,像新加坡淡馬錫公司早已存在三十年以上,但是這個名稱在國內卻是相當新的玩意兒,國內大部分人都不太瞭解。加上中東產油國家的主權基金到處投資,並介入某些經營,已經引起西方國家疑慮,國內媒體也有所報導。加上中國的主權基金到處投資能源,和西方國家搶奪資源主控權,已經引起注意,並準備針對這些非民主國家的主權基金投資制定控管規範。在這種氛圍之下,主權基金在國內被認知的是偏向負面的概念,也和進行國內中長期投資的建設性思維有些距離。驟然提出這樣的建議,不僅媒體和外界會產生疑慮,連學術界的人士都弄不清楚,以為目的就是要去為股市護盤。如果還要動用大量的外匯存底,那更是「茲事體大」,不僅難以獲得學界的支持,更引發了中央銀行強烈的反彈,這其實是可以被合理預料到的!


    但是,讓我們更擔心的是,經建會主委和副主委之間,以及行政院副院長之間,似乎出現了步調不齊一的問題;這顯示了政府部門之間,甚至於同一個部門的不同主管之間,其溝通協調出現了問題。這樣的問題,才真正是一個問題!如果無法迅速解決的話,面臨如此嚴峻的國際經濟情勢,國家未來的財經決策模式將會相當令人擔憂!


    因此,我們認為要解決當前的財經、金融、股市問題,除了行政院團隊應作弊要的改組外,更必須各方集思廣益,但絕不能「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在討論階段尚未定案的議題不宜對外放話,最重要的是,府院檔之間的決策平台,應有一整合性的專業幕僚團隊,提供正確的訊息,事前做好功課,再提供諮詢小組研討。如此,才能確實發揮功能;否則再多的財經諮詢小組也發揮不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