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政府必須重視生活性服務業 (某報 社論 2012.11.7)

政府必須重視生活性服務業


 


我國服務業占國民生產的比重達到七成,近年來廣受重視,但新興服務業經常跨越不同產業,其主管或推動機關經常難以確定;政府在民國98年底成立「行政院服務業推動小組」,整合各部會來推動重要服務業發展,但遠趕不上產業的發展需要,必須重視並重整。


 


政府發展服務業的心態和策略,受到傳統製造業的強烈影響-選擇的對象經常考量其「出口」的潛力。易言之,能夠創造更多出口的服務業,就會被視為「重要」服務業;似乎缺乏出口潛力的服務業,就不太受到青睞。這種思維使得某些重要服務業被政府忽略,長期無法提供必要的發展環境;等到其發展問題叢生,嚴重妨礙國人生活時,才會受到重視、設法加以解決。這種現象不僅不利於新興服務業的發展,也阻礙國人生活品質之提升。舉例而言,被列為「十大重點服務業」的是美食國際化、國際醫療、音樂及數位內容、華文電子商務、國際物流、會展、都市更新、Wimax、高等教育輸出、金融服務等,除了「都市更新」以外,其他項目都是要促使其成為新興的出口項目,和我國發展傳統製造業的思維如出一轍。


 


我們認為,「生產性服務業」也許可以帶動經濟產值顯著提升,但對一般人民生活品質的提升關係可能不太密切;可以提升出口甚至可能讓所得更加集中,不見得有助於當前經濟發展。如果能夠滿足今後國人的生活需要,帶來生活品質顯著提升的服務產業,亦即「生活性服務業」,即使暫時無法成為出口產業,也應該是政府發展的重點。


 


「家事服務業」就是這種生活性服務業之一。在國人生育率極低、步入高齡社會、單親或獨身家庭大增之後,衍生出來的生活服務需求已經不限於傳統的個人照顧、洗衣熨燙及室內清潔打掃;在忙碌的頂客族家庭型態下,物品收納、代購、烹飪、課輔、園丁、護衛、簡易按摩、開車、文書、保全、建築清潔等各式各樣的家庭服務需求都會增加。目前,政府關心而在規劃發展的只限於老人或病患的居家式長期照護體系,但對家庭特徵改變所衍生的廣義家事服務需求卻完全忽略,乃至於對此行業的從業人員沒有相關等級的執照認定,企業也無法獲得經營內涵差異化的執照和管理規範;這使得基於「範疇經濟」而有意擴大經營內涵的傳統家事服務業者或保全、物業管理公司,無法健康發展。而對家庭環境快速變動的國人而言,也無法獲得充分的服務資訊及品質保障;家事服務市場無法擴大,就業機會無法快速成長,對於國家社會的發展其實是一種傷害。


 


這種生活性服務業無法健康發展起來的後果之一,是高收入的資本家和白領階級在國內無法獲得適當的生活支持,影響其居住於國內的意願,乃至於選擇投資其他國家;甚至影響跨國企業在選擇東亞的區域據點時略去台灣,改到容易獲得此類服務的香港和新加坡。如果這種產業在台灣發展成熟的話,自然可以進軍中國大陸,到對岸投資,或讓台灣成為為對岸培訓家事服務人才的基地。但最重要的,還是這種產業的發展可以讓台灣成為國人安居樂業的宜居國度,享有高品質的幸福生活,這才是發展服務業的首要目標,絕對不是出口來創造外匯。


 


職是之故,在總統府去年委託7位頂尖學者發掘台灣新產業的研究中,「家事服務業」成為他們推薦的選項之一。只是,該新興行業涉及經濟部、內政部、勞委會和衛生署,沒有一個部會會主動擔負起推動發展的重任,唯有靠行政院積極任事,整合各部會來儘速推動 ,提升台灣的幸福水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