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6日 星期日

拼速效就要掏空觀光客 (蘋果日報 經濟人語 2012.9.17)

拼速效就要掏空觀光客(杜震華)


20120917


更多專欄文章


國內景氣受到國際影響,一時間難以反轉頹勢;習於安逸順境之國人難忍「由奢入儉」,部分媒體更樂得煽風點火,弄得政府招數盡出卻仍被評為「無感」。在中長期方案難以安撫民心下,短期措施也幾乎用罄,成果卻似乎難收速效。
想獲致景氣升溫的速效,目標可放在入境旅客上;因為跨境旅遊人士通常口袋較深,花錢意願較高;只要刺激或誘因夠強,就會令其掏錢消費。因此,如何讓入境或轉機旅客願意掏錢,甚至設法「掏空」他們,應該是想獲得速效的企業和政府主管機關的重點。






應重「值」不重量


過去國內將重點放在對入境旅客人數「衝量」,媒體也將報導重點放在入境旅客又創下何種新高;然而,進一步思考就會發現「衝值」才應該是重點,因為消費多寡和經濟生產有更高度的相關。
統計數據印證了這種看法:2010年法國的入境旅客為世界第1,為7715萬人,美國5979萬人為世界第2;可是美國的入境旅遊收入卻以1658億大幅超越法國的567億美元;也就是說法國的入境旅客人均花費735美元,而美國的入境旅客卻人均花費了2773美元,為法國的3.8倍。美國入境旅客花錢多的原因,可能是停留天數較長、購買物品較多、進入遊樂園等消費較多等。
台灣若以入境旅客(2010557萬人)來看,會遠落後幾個競爭鄰國:馬來西亞2458萬人、香港2009萬人、泰國1594萬人、新加坡916萬人、韓國880萬人、日本861萬人、印尼700萬人。
以收入來看,台灣的92億美元超越印尼的76億美元,但和馬來西亞183億美元、香港270億美元、泰國234億美元、新加坡142億美元、韓國138億美元、日本154億美元仍有一段距離。
台灣的入境旅客人均花費約1600美元僅落後日本的1790美元,超越其他鄰國,已實屬不易。若要更上層樓,唯有雙管齊下,一方面以更好的設施爭取更多的旅客,另方面讓入境旅客人均花費繼續攀高。以92億美元佔當年國內生產毛額約2%來看,若能增加一半,就可能讓經濟成長率提高1個百分點——當然,這要假設這些消費全部在國內生產;但即使只有一半為自製,也有0.5個百分點。
有很多辦法讓入境或轉機旅客提高消費:在轉機大廳設立高檔台灣精品區、伴手禮區、護膚美容區、珠寶玉石區,讓轉機客花光錢、爽爽地離境;提供免費巴士和轉機簽證,帶他們到鄰近的台灣精品館甚至到台北6小時花完錢再走!
入境旅客在等候查驗證照時送上整本「折價券」,刺激其消費欲望,特別是高價遊樂園;提供網購、手機購、入境購離境取、宅配等服務;以不同星級區別各種服務的品質,提高其休閒消費的信賴感。
只是,不少措施需要效能及部會間的合作,行政院目前有這種執行力嗎?


<經濟人語>作者為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政策所所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