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1日 星期一

準備好了 要毀掉日月潭!(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2008..4.1)

中國時報 2008.04.01 
準備好了 要毀掉日月潭!
■杜震華/北市(副教授)



     「『馬』上,就會好!」這句簡潔有力的口號,成為總統大選後期的順口溜;馬蕭當選之後,觀光旅遊業已摩拳擦掌,迎接七月起每天三千人次、第四年每天一萬人次的大陸觀光人潮。僅僅是第一年的觀光效益,預估就達到六百億元台幣。然而,我們果真「準備好了」,要迎接這些企盼已久的「錢潮」嗎?


     中國時報報導,日月潭目前旅館數有兩千餘個客房,只要開放每天一千位陸客,就需要三千個客房,目前政府正以BOT方式,鼓勵業者快馬加鞭地在未來三年提供一千五百個客房。但是比照未來馬政府將要增加開放的速度,這樣的供給還是趕不上需求;日月潭周邊,甚至潭內,將會興起一波建築熱,以搶奪「先占先贏」的商機!


     然而,日月潭小小的潭內和周邊腹地,可以經得起這樣的蹂躪嗎?筆者春節期間才到過日月潭住宿過節,從觀賞日月潭最佳角度的文武廟往潭中看去,正在興建中的近二十層旅館高樓竟然已經成為觀賞日月潭的「風景殺手」,那種破壞景觀整體性的突兀,是任何一個旅客都會感到驚駭不已的!一個國家級的全球著名風景區,竟然可以通過這種三流國家才會出現的「核准破壞風景」情事,讓人深深感覺到:台灣完全沒有準備好,除非是要毀掉日月潭!如果也以這種心態經營「阿里山」、「太魯閣」,可以想像的到,四年之後的台灣,大概只有在回憶中去尋找這些曾經讓台灣人在世界上抬頭挺胸的風景了!


     筆者強烈建議,不管是現在的,或是即將要執政的團隊,都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立刻組成一個「開放陸客觀光應變小組」,全面深入審視未來陸客湧入對台灣觀光旅遊環境可能造成的破壞,以及目前早已造成的傷害,進行預防和補救。絕對不可賺得了鈔票,毀掉了祖先遺留的大好環境!






2008年3月29日 星期六

以匯市自由化來追求全民最大利益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3.30)

以匯市自由化來追求全民最大利益


 


    為了消除通貨膨脹的心理預期,並抑制新台幣的匯率飆漲,中央銀行宣布了三項重大的金融措施:一是調升央行重貼現率半碼,二是大幅調降外幣存款準備率(由百分之五降到百分之零點一二五),三是引導銀行業調升定存利率、調降活存利率。我們支持央行的這些措施,但也呼籲央行未來讓匯市有更為自主的波動空間,以免在央行的干預下製造問題,自行造成必須解決問題的壓力!


    央行之所以調升重貼現率,並引導銀行業調升定存利率、調降活存利率,當然是要收回市面上的新台幣游資,以免引發通貨膨脹。而所以要收回新台幣游資,是因為大筆的外幣湧進國內,央行進行干預而買入美元、釋出新台幣所致。而大筆的外幣為何湧進國內,則是因為外資看好國內經濟在馬蕭勝選之後將會好轉,長期被低估的台幣無可避免地將會升值所致。而台幣為何會被長期低估,則是央行長期以來經常進場干預,其最常見的模式就是在尾盤進場大買美元,讓台幣價位回貶。央行之所以抑制台幣價位,則又是為了強化出口商的國際競爭力、促進出口,來提昇經濟成長率。因此,我國央行除了穩定物價的功能以外,對於經濟成長還頗有貢獻,可謂績效卓著!


    然而,央行長期如此干預的結果,對台灣經濟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出口固然因為匯率被人為壓低而讓出口商獲利,也讓經濟成長率獲益;但是這也導致所得更加集中、所得分配惡化。而在匯率不利於進口之下,進口物價頻頻上升。但是在國內景氣不佳的情況下,進口成本上漲的成本難以轉嫁,零售業經常自行吸收、難以獲利。惡性循環之下,國內民間消費持續不振,導致百業更為蕭條。2003年的民間消費仍以6.35兆超越出口的6.00兆,但到了2007年卻以7.45 兆大幅落後出口的9.28兆。這種匯率政策造福了「出口資本家」,並且以一般人民和「小型內需產業企業主」為代價,造成科技新貴們日進斗金、出手豪宅鑽錶,而各種餐廳卻門可羅雀!


    猶有甚者,當央行不斷壓低台幣價位之下,各方意識到台幣被低估,當然想盡辦法要以各種名目進入台灣「炒匯」。央行認為外資沒有按照匯入目的進入台灣股市,難道依照目的進入台灣股市的外資就不能夠炒匯?如果依照目的進入股市,待股市和台幣雙雙高漲之後,再拋售股票獲利匯出,不是會造成更大的禍害?屆時不是股市崩跌加上炒匯大賺,中央銀行又能如何?


    如果央行能夠順其自然,在市場顯示台幣該升的時候就讓它升值,也許出口廠商會有壓力,但是也會促成它們「產業升級」,以更快的技術提昇、更多的研究發展來應變新局。只要時間足夠長,這對產業而言不是壞事。看看韓國的韓寰這幾年升值了多少,有因此影響到他們無法創造貿易順差嗎?而央行抗拒台幣升值了這麼久,如今卻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升值了百分之八,讓出口廠商措手不及,到底是幫了出口商多少忙恐怕難以衡量,決不是簡單清楚的答案!


    如今,在大力干預之下釋出太多台幣;恐懼通貨膨脹又必須加以「沖銷」(收入市面上的游資),只好提高利率。但是,經建會剛剛公佈的二月份景氣概況顯示:景氣綜合判斷分數減少兩分,「可能有進入收縮期現象」。因此,提高利率的作法已經遇到瓶頸,難以持續操作。如果過去不是如此抗拒市場,今天的操作空間必然會更大。


    由這些分析可以歸納為:央行抗拒外匯市場的操作不見得幫了廠商多少,而且對所得分配有嚴重的不良影響,並且還壓抑了民間消費。功過相抵,正負難判!


台大校運會捷報 (2008.3.29)

版主今天在台灣大學全校運動會的教職員甲組(51歲以上)獲得:


個人賽


1. 100公尺金牌 (15.56秒)


2.鉛球金牌(7.55公尺)


團體賽


3.四百公尺接力金牌(參加機械系教職員隊)


創參加校運會以來的最佳成績﹗也將獲得社科院一萬元的郵政禮券獎勵(一面金牌5000元獎勵)


2008年3月27日 星期四

Following in Singapore's footsteps (Taipei Times, Opinion, 2008.3.21)

Following in Singapore's footsteps


By Tu Jenn-Hwa 杜震華

Friday, Mar 21, 2008, Page 8

The Investment Commission of the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recently said the amount of Taiwan's 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approved last year was US$15.36 billion -- a new high.

Foreign investors' confidence in Taiwan is comforting. But if we believe that Taiwan's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s attractive to foreigners, then we are truly ignorant.

Around the same time, Singapore also published FDI approved last year for it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figure, US$11.2 billion, outshone Taiwan'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ith US$8.1 billion in FDI for the same period.

In terms of the per-capita foreign capital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ingapore's figure of US$2,460 also outdid Taiwan at US$355.

From flexib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esources to industrial network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aiwan has always been proud of it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ut surprisingly, its attractiveness to businesses is far inferior to that of Singapore, which is so much smaller.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immediate measures to rectify the situation so that Taiwan can catch up.

The "Inward FDI Potential Index," from the UN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which looked at 12 indices.

Taiwan ranked No. 20 among 141 economies between 2003 and 2005. This shows that the nation has competitive potential in the race to attract foreign capital.

Unfortunately, the index for FDI performance indicates that Taiwan has slipped.

"The Inward FDI Performance Index ranks countries by the FDI they receive relative to their economic size. It is the ratio of a country's share in global FDI to its share in global GDP," the UN says.

If the value is one, it indicates that the country receives FDI equal to its economic size.

Taiwan's performance has fallen from No. 49 between 1988 and 1990 to No. 101 between 1999 and 2001, and No. 125 between 2002 and 2004.

Its ranking rose slightly to No. 119 between 2004 and 2006, but it still lagged behind some undeveloped countries -- including Myanmar, Haiti and Zimbabwe.

During this period, Taiwan's index number fell from 0.93 to 0.39 and 0.24. It then recovered and increased again to 0.49. During the same period, Singapore's ratio reached highs of 13.60, 5.33, 6.08 and 7.62. In this last evaluation period, Taiwan was No. 5. Hong Kong was No. 2, with an index of 9.63, second only to Luxembourg at 17.48.

It is clear that Taiwan has been unable to attract FDI relative to its economic scale in the past 20 years. Even though FDI has increased somewhat in the past year, global FDI has grown even more, so that Taiwan has not made relative progress.

Many Taiwanese think that Singapore is only a center for finance and transport and are not aware that Singapore does not have protectionist policies for it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at its government has implemented effective measures such as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favorable tax policies, and created high-level public facilities, an excellent living environment, stable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public security.

For all these reasons, a lot of FDI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goes straight to Singapore. In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the city-state is also one of Taiwan's major rivals. In 2005, Singapore'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ccounted for an extraordinary 28 percent of its GDP, compared with Taiwan's 21 percent.

Taiwan cannot compare to Singapore on these points. But it does have other advantages, such as a better location for logistic reasons, mo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sonnel in the proximity of the Chinese market and a lower investment cost.

If the country could improve its weak points and further capitalize on its strengths, the future would be promising.

Information giant Google has been considering relocating its Asian information headquarters to Taiwan,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Taiwan does have competitive aspects Singapore lacks. But the inability to realize the "three direct links" and open direct flights to China closes doors for Taiwan, as does the inability to sign free trade agreements with other East Asian countries.

These factors make it difficult for Taiwan to make full use of its advantages. If the future government can overcome these problems and match Singapore's governance, FDI into Taiwan could once again return to the highs of the 1960s.


Tu Jenn-hwa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s Graduate Institute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Translated by Eddy Chang and Anna Stiggelbout

2008年3月25日 星期二

政府不應也不必持續凍漲油電價格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3.26)

政府不應也不必持續凍漲油電價格


-階段性反映市場機制才能平息物議


 


    在總統大選之前被「凍漲」的汽油、自來水和電力的價格,原來計畫在選後即將調整上漲。但在執政黨以二百二十一萬壓倒性的票數落敗之後,行政院居然在未聽取經濟部的專業建議之下,逕自做成決議 繼續「凍漲」到五二○。也就是要將這幾項重要公用事業的價格持續凍結,讓物價上漲的壓力和政權一起「移交」給新政府!這種儼然是政治操作的手法民眾全看在眼裡;而且對國家經濟也沒有好處,值得「看守政府」三思而後行,重新建立政黨輪替的典範!


    副總統當選人蕭萬長對於能源價格的高漲,認為是趨勢潮流,必須因勢利導,不能反潮流凍結不調整;否則短多長空,對台灣整體經濟發展有礙,這看法有其道理。眾所周知,台電、台水、中油三家公營企業在凍結價格調整之下,已經累計虧損超過了兩千億台幣。不管是馬上調價,或是等到政黨輪替之後再調整,都是無法逃避的狀況。依照經濟學理,處理物價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它完整反映,否則會因為扭曲價格而產生了「資源錯誤配置」的無效率狀況。這種基本原則除非是在極為重大的「社會因素」需要考慮,否則就應該盡可能遵循,才不會產生各種弊端。


    去年年底,國內開始面對日益猖獗的「輸入型通貨膨脹」,特別是原油價格的飆漲,讓政府在體恤民膜之下,決定凍結上路不久的「油價調整機制」。當時輿論並未反對,原因在於原來的「油價調整機制」有其不周延之處 中油公司居然在進口油價越高、調整汽油價格越多的情況下「獲利」越高,完全不符合公平正義。因此,暫時凍結油價、電價和水價,可以讓民眾喘一口氣,也讓已經波動的物價不要「藉機蠢動」,有其社會性功能。然而,這並不表示民意或輿論支持公用事業價格必須長期凍結;因為公營企業是全民所有,其虧損不可能不進行填補;如果累積過大的虧損,到頭來可能要調整的價格更高,不見得是一件好事!但是,政府似乎誤解了輿論,以為現在持續凍漲,一方面可以將調漲的責任推給新上任的政府,另方面還可以獲得「體恤民膜」的美譽,真是一箭雙雕!這種「刀切豆腐兩面光」的手法不僅不夠光明磊落,而且極可能被民眾嫌棄厭惡,值得政府審慎思考!


    當然,驟然完全調整公用事業價格比較符合經濟理論;但如果幅度太大,不僅容易引發民怨,也可能導致中下游業者藉機普遍哄抬價格,相關機構難以執行「公平交易法」來加以抑制。但如果分階段調整,也容易造成業者和民眾普遍認為還會有進一步的調漲,於是開始「囤積居奇」,造成「貨無法暢其流」的後果。因此,如何決策有其相當的困難度。此外,敗選的執政黨一向強調「比較關照」升斗小民,此時調整價格似乎亦有礙其情面。但如同前述,民眾基本上足以體會政府過去幾個月來,已經極盡照顧、體諒民眾之盛情,絕不會因為反應成本的調漲,就認為政府失信或缺乏照顧;反而會認為政府藉敗選而將責任轉嫁給「新政府」,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政治操作。如果政府果真要繼續「照顧」民眾,卻落得這種「誤解」,絕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萬分不值得!


    若政府果真要轉嫁責任給新政府,則新政府必然要承擔責任,大幅調漲這些價格。然而,下次的大選還有四年,屆時調價的「效果」早已煙消雲散;而且民眾心知肚明是舊政府移交給新政府的「爛攤子」,沒有多少人會責怪「新政府」,反而會對「舊政府」產生反感;這樣的政治操作沒有任何價值,反可能喪失了看在眼裡的大批公營事業員工的選票。


    因此,我們認為,如果真有心「照顧」民眾,政府對幾種價格若無力完全調整,至少要「部分調整」其價格,並充分說明面臨的狀況和政府的用心;一方面讓民眾瞭解政府用心良苦、情有可原,另方面也讓價格減少扭曲,讓資源使用更有效率,讓更多「有知識」的選民在未來對執政黨容易產生好感。政治是長期的,執政黨以後還要選舉,逃得了這次,不見得逃得了未來。油、電、水價的「持續凍漲」,千萬要三思而後行!


2008年3月23日 星期日

二次政黨輪替是台灣民主的勝利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3.23)

二次政黨輪替是台灣民主的勝利


-馬英九與國民黨應開大門走大路承擔責任


 


    總統大選結果終於揭曉,國民黨的馬英九以近六成、絕對多數的選萬票超越民進黨謝長廷,中選會也已正式宣佈,馬英九、蕭萬長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的總統、副總統。我們在此恭喜馬英九與蕭萬長先生和國民黨,也向未能獲勝的謝長廷先生及民主進步黨表達慰問之意。


不管是獲勝或者失敗,選舉總是有贏有輸;台灣已是一個臻於成熟的社會,所有選民不管選舉過程如何激烈、心情如何起伏激動,在選舉結果清楚呈現之後,都只有坦然接受。「勝不驕,敗不餒」,敗方當然必須深自檢討,四年後仍可東山再起;勝方也是責任的開始,必須戰戰兢兢,否則下次又會被「輪替」掉,這就是民主政治的真諦!


    平心而論,台灣的大選熱鬧、激烈有餘,但比起先進國家的選舉,還是有令人遺憾之處。台灣的年均國民生產已經達到一萬六千多美元,被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列入三十個高所得經濟體之一,但是大選的焦點,卻不像先進國家幾乎都是在進行公共政策的攻防,而是花費大量時間精力,進行所謂「扒糞」的對抗 例如競爭對手是否「愛國」?候選人和親人過去的言行舉止是否合宜?相同陣營的其他人表現是否稱職?這些情事不能說不重要,但不宜成為選戰的主軸,否則對於候選人未來的行政團隊會將國家帶往何處,有何藍圖願景?其政見也難有深入的討論,不是一個進步國家應有的現象!


幸好,選戰最後的焦點轉到了「共同市場」和「西藏鎮壓」,可說勉強回到了政策面;但「共同市場」對台灣未來的影響,竟然有兩種完全極端的看法,而台灣是否會成為「西藏」,雙方解讀也是南轅北轍。雙方陣營為了選舉,都有簡化議題、推論極端狀況來強化對己方有利論述的方式來進行攻防;而民眾對這些議題的理解極為有限,經常被誘導地一頭霧水。此外,幾十年前申請的「永久居留權」或「綠卡」,到目前是否仍具效力,居然愈說愈令選民迷惑,這種政治操弄與負面的選舉文化固不足取,但也顯示政治人物與選民素質都有待提升,同時也凸顯了台灣在藍綠對抗下,已經缺乏具有公信力的機構,讓其論點能夠成為民眾有力的參考,這絕對是朝野未來必須思考突破的問題。


在馬英九擔任總統之後,國民黨掌握了絕對的「行政權」和「立法權」,這雖然讓新政府的施政毫無障礙,可以全力推動競選政見,但也極可能讓「一黨主政」成為「一黨專政」,這是目前許多人的重大疑問,端賴國民黨如何組織新政府、提昇執行力、防制貪腐官僚,並節制立法權、尊重在野黨,來化解各方的擔憂。 馬 先生曾經開出的支票,包括監察、司法、考試等院的職位要用非國民黨人士擔任,藉以平衡權力的失衡,化解人民對「一黨獨大」的疑慮,未來是否能兌現,就看馬英九與國民黨是否能開大門走大路,展現尊重、包容、分享、欣賞的大格局與泱泱大度了。此外,目前已經分裂對立的台灣,更有賴新政府的作為來化解各方的疑慮:例如,「兩岸共同市場」的推動,如何在促進台灣經濟發展之下,還能維護台灣主權,在在都考驗著新政府。我們認為只有一個既能維護台灣主權,又能促進經濟發展的政府,才能夠凝聚台灣人民、突破台灣現狀,讓台灣真的「向前行」!


在馬英九、蕭萬長當選後的中外記者會中,馬英九也再次宣示將在五二○後負起台灣國家發展的全責,將「愛台灣十二項建設」與全球連結,完全執政也完全負責,預告「馬英九新時代」的來臨,值得人民期待。


令人讚賞的是,馬、謝雙方在選後也在第一時間相互道賀及慰問,展現最佳的民主風度,謝長廷團隊並公開要求支持者接受選舉結果;同時,陳總統也已表達政權和平轉移的立場。


這次大選給我們的寶貴教訓,是「負面選舉」在台灣效益已經不大,民眾要的是真正的牛肉,公共政策將成為未來大選主軸。新政府也將面對選民嚴厲的檢視,「政黨輪替」已經成為台灣民主政治的常態!我們為台灣民主的優質化喝采,也期待新政府真的帶領台灣邁向另一個新時代!


2008年3月20日 星期四

老師徵求短期研究助理 (2008.4-2008.5)

徵求短期研究助理


杜震華 2008.3.20


 


為進行「台灣的外來投資」研究計畫,需要兩名短期研究助理,協助老師蒐集台灣早期外商公司投資時之投資內涵和當時該產業狀況,以及國外類似投資的狀況等資料。有興趣此項研究者較佳;工作表現佳者會有學術發表上的回饋。


 


一、工作時間:每周8小時,工作期間至少兩個月,從4月開始;暑期看需要狀況而定


二、工作待遇:大學部每小時150元,研究生每小時200元新台幣。因此,兩個月下來,若是大學部學生,會有9600元所得;研究生會有12800元所得。沒有其他福利,但可學習如何進行研究資料蒐集。


三、工作資格:台大大學部或研究所學生;若條件相當,以修過老師課者優先


四、申請時間:即日起到3月底


五、申請材料:自傳一份(1頁,A4, double space


六、申請方式:透過E-mail: tujenn@ntu.edu.tw


七、面談:老師篩選後對可能採用者進行面談後決定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共同市場為何 必須兩邊協商 (蘋果日報 論壇 2008.3.20)




















共同市場為何 必須兩邊協商





2008年03月20日













 
















近日「兩岸共同市場」在總統選戰中成為重大議題,藍營認為是補藥,而綠營視為毒藥,激烈攻防之下硝煙瀰漫、是非真假難辨!林環牆教授的「香港經驗看兩岸共同市場」(以下稱「林文」)依數據推論,算是比較可以進行討論的文章。林文以香港在近10餘年製造業比重由17%下降至3%,加上實值工資成長緩慢,推論台灣若和中國大陸形成「共同市場」,將加速「去工業化」,並非一帖「補藥」!



不突破會「邊緣化」
然而,如果林文對香港1990年之後的推論是對的,那麼林文就無法對香港在1990年之前保有快速的成長和製造業的繁榮做出解釋,因為香港早就和中國大陸在經濟上緊密統合!其實,香港的繁榮是靠著中國大陸對她所提供的物流、金融、商業服務需求,而這些服務在90年代之後逐漸被深圳和上海分別取代,導致香港成長趨緩。因此,香港成長的起伏,和「共同市場」並沒有關係。如果香港經濟不和中國統合,那才是香港災難的開始!
經濟整合在「歐洲經濟共同體」1958年形成之後蔚為風潮,「歐共體」經濟成長加速之後迫使美國甘乃迪總統倡議「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世界貿易組織前身)進行「甘乃迪回合談判」,以大幅的關稅減讓來沖淡「歐共體」國家之間貿易自由化帶來的競爭力。1994年「烏拉圭回合談判」結束之後,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發現,農產品貿易的自由化已經走入窮途,各國開始競相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關稅同盟」、「共同市場」等不同整合程度的經濟整合機制,藉由消除貿易和投資障礙來擴大市場範圍、降低單位成本,以提升生產效率、強化競爭力;連過去對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並不熱中的美國,目前也已經和韓國等多國簽署。而中國也和東協十國簽署,台灣如果不努力突破,的確有「邊緣化」的危機。



善加規範提升經濟
然而,雖然理論上由「自由貿易協定」、「關稅同盟」、「共同市場」,乃至於「貨幣同盟」、「經濟同盟」是整合程度愈來愈高的型態,但實際上在國際間的應用,卻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我喜歡,叫什麼都可以!因此,可以看到「歐洲共同市場」成立了30年,人員在各會員國之間還無法自由移動,必須靠「申根公約」在1995年生效後才突破。「南錐共同市場」迄今不過是個關稅同盟,「中美洲共同市場」也是個關稅同盟,「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也是自由貿易區,外加半數國家的貨幣統一。有趣的是「中非關稅同盟」居然是自由貿易外加共同貨幣,就是沒有關稅同盟!「東非共同體」更在分配不均之下,撐了10年後解體!因此,「兩岸共同市場」的內容一定是協商同意後再定義,非套用理論名稱,認為「兩岸大開放,台灣死翹翹」!
因此,善加規範利用「兩岸共同市場」,當然可成為台灣經濟「補藥」!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經濟組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杜震華





2008年3月17日 星期一

別讓「繁星計畫」變成「錦上添花計畫」(台灣時報 社論 2008.3.16)

教育部應平衡城鄉教育資源分配


--別讓「繁星計畫」變成「錦上添花計畫」


 


    為了照顧弱勢、均衡區域而提出的「繁星計畫」,今年錄取榜單已經公佈。在三百多個高中對二十五所大學推薦了近八千名學生之下,共有一千四百五十八人被錄取,滿足了許多偏遠地區高中學生有機會上國立大學或著名校系的機會。


    但是,表面上看來似乎頗有成效的「繁星計畫」,已經在逐漸變質 大量都會區高中佔用了這個原意是要提供偏遠地區學生上著名大學的機會,使得這個計畫的原意大打折扣。教育部有必要透過深入分析,和這些大學溝通,讓它們充分理解此計畫的原意,修正招生辦法來矯正目前已經失衡的現象;否則「繁星計畫」將淪為都會學校學生升大學的「第三條路」,城鄉差距將無法獲得有效的矯正,殊為可惜!


    「繁星計畫」原是清華大學為了提供條件較差的偏遠地區子弟一個上著名大學的機會所規劃的。只要學生在學校的名次居前,符合校系提出的基本學測門檻,校系提出部分名額給學生依志願和優異程度分別錄取,學校則指定教授加以關照指導,以免學習無法適應。這種制度和美國許多著名大學的「少數族裔保障」政策類似,都是要以特殊的制度來打破「市場競爭」之下,貧富不均所造成的升學機會不均現象,具有追求「社會公平」的效果。特別是在城鄉差異頗大的台灣,可以讓弱勢偏遠地區的優異子弟因為有此升學機會而願意留鄉,不會從小就離鄉背井地往都會地區流動,成長之後往往難以回到鄉區奉獻;也讓難得到鄉區執教的優良教師,因為還有優秀的學生留鄉而願意多停留一些時間,平衡教育資源上的城鄉差距。因此,這個饒富公平意義的計畫推出之後就廣受好評,也讓教育部劍及履及地要求受到「卓越計畫」支持的國立大學必須參與,提撥部分入學名額來共襄盛舉!


    然而,許多參與此項計畫的國立大學似乎並不瞭解此項計畫具有的積極性社會功能,消極地提撥相當有限的名額,並集中在相對「冷門」的科系,讓這個難得一見的優質計畫難以發揮應有的成效。更糟的是,雖然原意是為偏遠高中學生所規劃的,但該計畫的申請資格卻沒有對學校設限,乃至於目前的錄取者,除了少數被傳統名校佔用以外,已經淪為都會區二流學校的禁臠。舉例來說,台北市、縣合計就佔了三成的錄取名額,加上其他都會地區,已經超過了五成。傳統上的名校高中,如台北市的建中、附中、成功、北一女、中山女中、景美女中,以及其他都會區的著名高中,以及新興的都會區社區高中,都成了這個計畫的「受益者」。獲得錄取最多人數的高市小港高中、北市復興高中,剛好就是南北兩大都會的高中!請問,原意是要讓「星光」照亮全台灣各角落的「繁星計畫」,受益最多的竟然是南北兩大都會的學校,「繁星計畫」豈不成了「錦上添花計畫」?


    同樣令人遺憾的,是除了原來倡議的清華大學大方地釋出了電機、科技管理、材料科學十五或十四個名額,動力機械等八個優質科系各十個名額,交通大學也共襄盛舉地在多個優質科系提出相對應的名額以外,許多著名大學都是以「應付」的心態來「對付」教育部的要求。一年在卓越計畫中獲得三十億元、居全國龍頭台灣大學,居然只錄取了不到一百個名額,而且許多科系錄取的學生都是學測的「滿級分」;電機系錄取了三個名額,其中兩位出自傳統的名校高中。如果台大是如此「利用」繁星計畫,則繁星和申請入學有何不同?


    我們強烈建議教育部,應該要求參加繁星計畫的各大學,每一個科系至少釋出百分之五的名額來參與,並且要求將最近三年中有學生考上台大的學校暫時不得參加申請,將名額確實地讓給弱勢高中。各大學也應指定導師個別指導這些學生學習,密切查核該計畫的績效,以為後續改進的參考。繁星計畫不應該拉低各校的水準,但身為公立大學也不應該不為政府的社會政策盡點心力!


    我們再次呼籲:請各校配合,讓繁星照亮台灣每一個角落!


2008年3月16日 星期日

吸引外資 請師法新加坡 (蘋果日報 經濟人語 2008.3.17)





吸引外資 請師法新加坡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日前公布了去年核准的外來直接投資,金額創歷年新高,為153.6億美元。外人對投資台灣有信心當然令人欣慰,但如果因此就認為台灣投資環境良好,令國際投資者近悅遠來,恐怕就是沒有自知之明。 約略就在同時,新加坡也公布了去年製造業吸引的外資,金額達到112億美元,大幅超過台灣的81億美元。若以平均每人吸引的製造業外資來看,新加坡以2460美元遠超過台灣的355美元,約為7倍之多!


 吸引外資績效差
台灣製造業不管是在研發人才、產業網絡和國際配合的靈活,在在都令台灣人「走路有風」;但是和蕞爾小島新加坡一比,竟然吸引力如此不堪,實在應該找出病灶、迎頭趕上才是!
事實上,聯合國貿易及發展組織以12種指標推估各國的「外來直接投資流入潛力指標」,台灣(200305)在141個經濟體中名列第20名,顯示台灣在吸引外資的競爭中具有相當潛力。
只是,在「外來直接投資流入績效指標」中,台灣的表現卻每下愈況19889049名快速下降到19992001101名、200204125名,200406才稍微回升為119名,落後於辛巴威、海地、緬甸等極度落後的國家!這項績效指標的計算方式,是以一國吸收外來投資所佔的全球比率,除以該國經濟生產所佔的全球比率,來去除各國經濟規模的差異。若該指標為1,表示該國吸收外資的相對績效和它的經濟規模相當。
台灣在上述期間的指標值由0.93下降到0.390.24,再回升到0.49;而新加坡在同期間,則分別高達13.605.336.087.62,最後一期的排名為世界5;香港更以9.63居世界第2,僅次於盧森堡的17.48。顯然,近20年來,以台灣的經濟規模而言,吸引外資的績效是不行的,沒有達到和經濟規模相對應的水準;即使近年來吸引外資的數字有所進步,其實全球對外投資成長得更快,我們並沒有明顯進步。


 無法三通是罩門
許多國人認為新加坡只是個金融和航運中心,殊不知新加坡的製造業沒有保護政策,加上良好配套智慧財產權保護、優厚的租稅誘因、高水準的公共設施、優異的生活環境、穩定的政策和治安、便利的全球和區域連結,使製造業外來投資一向執東亞之牛耳,在資訊產業中更是台灣的勁敵。2005年,新加坡製造業產值高達GDP的28%,大幅超過台灣的21%,令人嘖嘖稱奇!
上述新加坡的優勢,台灣幾乎都無法與其匹敵。然而,台灣擁有絕佳的地理位置、更多的科技人才和中國市場鄰近、投資成本較低等優勢,認真改進劣勢、強化優勢的話,絕對是前途無量。
最近資訊業巨擘谷歌(Google)準備將亞洲資訊總部移到台灣,顯示台灣並非一定競爭不過新加坡!然而,無法和中國大陸三通直航,一直是台灣的罩門死角,加上無法和東亞各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也使得優勢難以發揮。如果,未來的新政府能夠克服上述難題,再趕上星國的政府治理,台灣外資的湧入還是有可能重現60年代的熱潮,吾人馨香禱祝!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杜震華


2008年3月14日 星期五

邀請同學參加〈台灣競爭力論壇〉與葉菊蘭秘書長座談〈新任總統如何提昇台灣競爭力〉

時間:97年3月18日〈週二〉晚上六點至九點半


地點:台北市徐州路21號 台大法學院國際會議中心


參加者:台灣競爭力論壇各組召集人 〈請參考和江丙坤先生座談名單〉和葉菊蘭秘書長


2008年3月13日 星期四

邀請同學參加〈台灣競爭力論壇〉與江丙坤先生座談〈新任總統如何提昇台灣競爭力〉

台灣競爭力論壇與 江丙坤 先生高峰會


邀請函


受文者:台灣競爭力論壇成員


發文者:台灣競爭力論壇


發文日期: 中華民國970311


發文字號:(97)台競字第012


速別:最速件


 


   台灣競爭力論壇有鑒於總統大選即將舉行,新任總統當選後,將如何提升台灣競爭力,使台灣成為一個廉能、富足的社會,至為重要,特於2008315()晚上六點,在台大國際集思會議中心亞歷山大國際會議廳,舉辦一場由論壇學者與江丙坤先生對談之高峰會。高峰會談將保留一小時時間,讓所有在場人員針對會中所有政策之建議進行提問。特此  敬邀論壇成員參加與會。因場地十分寬敞,容納人數可至368人,固希望每位論壇成員能邀請30位學生、朋友以及對於台灣未來充滿期待、願意一起提升台灣競爭力之人士,一同前來共襄盛舉。


 


主旨:敬邀  閣下參與台灣競爭力論壇舉辦之「台灣競爭力論壇與江 


   丙坤先生高峰會談」


說明:


一、主題:新任總統如何提升台灣競爭力,創造均富社會。


二、時間:2008315(星期六) 晚上六點到九點半。


三、地點:亞歷山大國際會議廳(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B1-台大國際集思會議中心)


四、預定邀請擔任與談人之學者:


林建甫   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兼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副院長


彭錦鵬   台灣競爭力論壇秘書長兼憲政發展組召集人、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謝明輝   台灣競爭力論壇副祕書長、第三屆國大代表


朱雲鵬   台灣競爭力論壇經濟表現組召集人、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張亞中   台灣競爭力論壇國際戰略組召集人、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吳中書   台灣競爭力論壇財務金融組召集人、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李隆生   台灣競爭力論壇科技政策組召集人、靜宜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李嘉進   台灣競爭力論壇金廈特區組召集人、立法委員


林忠山   台灣競爭力論壇國家發展組召集人、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杜震華   台灣競爭力論壇國貿產業組召集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周祝瑛   台灣競爭力論壇教育政策組召集人、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


盧信昌   台灣競爭力論壇知識創新組召集人、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聶建中   台灣競爭力論壇行銷台灣組召集人、淡江大學財務金 融學系 教授兼系主任


五、邀請出席對象:各民間組織代表,學者、學生以及社會意見領袖。


六、活動聯絡人員:


    副祕書長: 謝明輝 0936-206-653


    祕書: 羅方聆、趙珈曼、王美欣 電話:(02)2357-7932 電子郵件:wwwtcf@gmail.com


 


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凍漲物價不能完全解決通貨膨漲的衝擊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3.12)

凍漲物價不能完全解決通貨膨漲的衝擊


-藍綠陣營應提出照顧弱勢族群的政策


 


    在去年台灣通貨膨脹率還算可以接受的情況下(年率百分之一點六),央行卻終於在日前承認了台灣面臨「輸入性通貨膨脹」的壓力,顯示物價壓力之大已經讓官方無法逃避。本報於三日的社論中,要求政府應努力降低輸入型物價上漲的衝擊,政府也有所回應;但我們仍要持續提醒政府,在努力應付通膨的時刻,必須隨時留意弱勢族群的權益,萬不可在弱勢族群最艱難的時刻,還讓他們成為應對通膨下的犧牲者!


    依照央行提供給立法院的資料顯示,今年頭兩個月份的消費物價上升了百分之三點四二,其中百分之二點七一(約八成)是進口物價上升的效果,主要是大宗物資和能源進口價格持續上漲所造成。因此,央行估計今年上半年物價漲幅約為百分之三,全年則在百分之二左右;央行將採取審慎微調的步調,持續調高利率、加強控制市場流動性,來加以應對。這透露著央行會讓利率緩步提高,讓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減少,來減輕物價壓力;但又不會讓利率提高太快,以免讓房地產價格太快反轉,反促成景氣下滑。


    央行同時提出了新台幣匯價和物價間的關係,指出大宗物資和進口能源價格兩個月來的年增幅為百分之十八點七;而在新台幣升值之後,年增率已降為百分之十五點五,確實減緩了輸入性通膨的壓力。這顯示央行可能讓新台幣持續緩升,來繼續舒緩來自外部的物價上漲壓力。其實,若以所謂的「大麥克指數」粗略地進行比較,新台幣至去年為止約被低估了三成,這是央行過去經常技術性干擾台幣升值、加速新台幣貶值的後果。在此面臨輸入性通膨的壓力下,趁勢讓新台幣升值以接近其真實價位,也算是適當的作法。它不僅讓通膨的壓力減輕,也讓民眾進行國際消費時獲得有利的地位,有助於台灣的國際化。此外,許多民眾認為長期以低估的台幣「補貼」出口的結果,除了讓經濟成長的數據稍微好看之外,只是讓高科技資本家獲利,對一般人民的生活沒有助益,反而惡化了所得分配。此刻讓新台幣適度升值,算是還升斗小民一點公道罷了!


    當然,在進口大宗物資和能源的價格持續攀高之下,政府控管的物價不可能持續「凍漲」。不管是水、電、油品、瓦斯等民生資源早晚必須要漲價,而且極可能在總統大選之後就會產生「震撼性」的上漲!但是,對於高所得的民眾而言,民生消費僅佔其總支出相對較低的比重,所受的影響不會太大;但對於中低收入戶而言,民生消費占生活總支出的比例頗高,物價上漲的壓力原來已經讓它們難以承受,選後如果讓上述物價如脫韁的野馬一股腦地上漲,極可能衍生嚴重的社會問題,甚至造成自殺或搶劫等重大社會治安事件顯著增加的後果。


總統大選的兩大陣營提出了不同的經濟和社會政策,藍營以「提高需求」為主,綠營以「減稅輕賦」為主;雖然多多少少也都留意到經濟弱勢族群的照顧,但是在此政府新舊交替、物價可能騰漲之際,沒有人注意到弱勢族群將面臨的極端困境。其實,弱勢族群的困難,可以由日前「全民計程車」大量倒戈,在極端不願的心態下,痛苦地由長期挺綠轉向挺藍,就可以看出其生活的困境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如果輸入型通膨的後果對此類民眾持續「施壓」,我們真的擔心其後果是社會難以承受的治安敗壞和社會崩離。


    不管是藍或綠上台,就算是經濟政策有效,讓成長率得以提高,但M型社會已經成形,弱勢族群將難以獲得經濟成長的果實!但迄今為止,我們並沒有看到令人放心的若勢照顧政策,來協助弱勢者獲得「釣竿」去「捕魚」,而只有「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各種津貼承諾,這不是一個有效能的政府應有的施政品質!


    奉勸正在謀取大位的藍綠陣營,為了祥和社會和「轉型正義」,在物價上漲之際,千萬別犧牲了弱勢族群;他們就算成事不足,但要敗事可是綽綽有餘!


2008年3月6日 星期四

務實規劃開放中國投資房地產的配套措施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3.7)

務實規劃開放中國投資房地產的配套措施


 


    在激烈的總統選戰中,藍綠雙方陣營相繼提出了兩岸財經開放的政見。藍營在提出七月開放兩岸直航與陸客觀光之後,繼而提出開放陸資來台投資房地產(包括廠房和住宅在內)的政見。這項政見被綠營嚴厲批評,認為如果陸資可以投入住宅市場將會造成炒作;這不僅會讓中產階級買不起房屋,還會因炒作形成泡沫經濟,這些都將對台灣經濟造成嚴重後果。我們認為,藍綠陣營為了爭取選票而進行政策加碼無可厚非,但對於開放的後果和對應方案應該一併說清,讓人民瞭解其後果或風險;不要輕率提出了可行性不高的政策,在選後難以面對民眾要求「兌現支票」的壓力,草率開放之後反而為台灣帶來災難;如此重大之議題攸關台灣前途,絕不可「見票眼開」,盲目開出支票!


    沒錯,房地產業是經濟的火車頭。當房地產業繁榮時,可以帶動相關的建材、鋼鐵、水泥、金融、仲介、代書等周邊的建築和服務產業。僅僅去年一年,台灣的建築推案就達到一點一兆元新台幣,約佔國民生產毛額十二兆元的百分之九,在內需產業之中的確有舉足輕重的份量。而在都會房價近一兩年來的大漲之後,去年入秋即進入停滯狀況,銷售案件慘澹無比,仲介業停業、歇業者比比皆是。房地產業者在大選此刻要求藍綠開放陸資來台,為低迷不振的房市注入新血,自然是情有可原。然而,藍綠雙方在選舉壓力之下,卻不能仿效其他一般財經政見,率爾提出開放陸資購房的政見,因為對岸政權迄今為止還視我方為「被統一」的標的。開放陸資可能帶來的衝擊,和一般的開放大陸商品進口不同,沒有深入周詳探討,並提出相關配套的話,不應該輕率承諾;否則選後面臨對現壓力,極可能騎虎難下,難以收場!


    當然,兩岸經濟關係不可能不往開放的方向前進,因為雙方都已經是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員,相互之間的經貿關係不應該採取「非歧視原則」,也就是對於其他會員所提出的待遇,必須同等地提供給對方。但是,基於產業調整費時、困難的考量,政府迄今仍然對兩千項中國商品禁止進口,不惜讓對岸將此問題提到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中來解決,也希望藉此獲得一起上談判桌的「平起平坐」機會!但是,購買房地產的複雜性卻遠遠超過貿易問題,它連帶產生了「人員來往」的問題;在兩岸之間還不是友善相待的情況下,問題的複雜性極可能超過我方可以處理的底限,這絕對不是簡單的「親中」或「反中」的問題,而是我們每一個人民,隨時都會面對住在隔壁,數量可能多到幾十萬人的「祖國同胞」的情境!


我們無法分辨誰是為了「移民定居」前來買房居住、誰是為了「投資炒房」前來瞭解市場、誰是為了「刺探軍情」前來偽裝買房、誰是為了「找尫覓親」前來尋找良緣等等;反正一旦購買了房地產,你將無法拒絕屋主住在自己擁有的房子,他們勢必成為擁有我國「永久居留權」的居民,隨時可以進入國境;他們有子女親友要來探親、依親,繼而要求和我國人民相等的各種待遇和福利;他們許多可能缺乏足夠的教育,會用低廉的工資和我們爭奪有限的工作。想想,開放中國資金購買房產,如果沒有周全的配套措施(而且這些配套不會因為壓力馬上失效),我國人民是否可以面對上述的狀況?國家安全的維護,將面對何等巨大的風險?不管是藍或綠,這些實際的問題不可能不思考;它的風險遠超過三通直航,而如果沒有提出適當的評估、說明,只告訴民眾「開放」之後,可以對台灣經濟有如何如何的助益的話,不過是在「騙選票」罷了,因為事過境遷,才發現問題非常棘手,就像「潘朵拉的盒子」一般,一旦打開可是收不起來的!


而如果只是要解決台灣的房市問題,則有其他各種各樣的「房屋政策」可以思考,不必賭上台灣的國家安全風險。我們要藍綠雙方說清楚、講明白,特別是主張全面開放陸資投資房市的藍營!


2008年3月2日 星期日

政府應努力降低輸入型物價上漲的衝擊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3.3)

政府應努力降低輸入型物價上漲的衝擊


 


    「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這句話已經成為時下媒體和民眾相互調侃的問候語。然而,在能源和各種物資價格高漲之下,台灣去年全年的消費物價上漲率卻僅有百分之一點八,在全球算是表現相當良好的!


只是,今年一月份的消費物價已經比去年同期上漲了百分之三,是一九九九年三月以來的新高。而且,自去年十月份起,已經連續四個月的物價漲幅都達到百分之二以上,這也是八年來的新高。如果觀察躉售物價的變動,問題就更為嚴重:今年一月份的躉售物價年增率為百分之十點二,以新台幣計價的進口價格上漲了百分之十六點九,為一九九○年十一月以來的新高!其原因是各種基本物資的國際價格飛漲: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平均油價由二○○五年底的每桶五十點六美元上漲到今年一月底的八十八點五美元,幅度為百分之七十四;同期間芝加哥交易所玉米上漲了百分之一百三十一、黃豆一百一十一、小麥一百七十四。也就是說,我們的確已經面臨一個近三十年來最嚴重的「輸入型通貨膨脹」!


    表現在國內消費物價的,是各種民生商品的物價齊漲:一月份速食麵年上漲率為百分之十一點五、土司百分之十點七、蛋糕十二點九、糕餅點心十四點一、其他麵製品十九點三、漲幅都在兩位數以上。雞、豬價格年增率達到百分之六到十八、乳品為十四點八。觸目驚心的統計資料,讓主計處悲觀地預期今年第二季的消費物價上漲率將超過百分之三!各種不利的因素還在對物價「火上加油」:澳洲氣候乾燥影響農產、中國雪災將增加進口農品、美國新能源法案將擴充生質能源的生產,將使玉米出口減少,並排擠其他穀物生產。而中國和印度的快速經濟成長,應該還是會持續對全球物價施加影響!


    面對物價飆漲的壓力,政府在去年已經提出多項措施來加以應對:凍結油價上漲、禁止鋼筋和小鋼胚出口、暫停廢紙和砂石出口、要求國營企業增加進口黃和豆玉米釋出、調降小麥粉、玉米粉等進口關稅、調降大宗物資進口規費等等。這些林林總總的措施還是擋不住節節上漲的物價,顯示「輸入型通貨膨脹」是遠比「需求型通貨膨脹」更難以應付的壓力。中央銀行終於在最近使出了殺手鐧:讓新台幣快速升值。但是,台幣升值固然可以降低進口商的進口成本,卻使得出口商的國際競爭力減弱;如果出口績效大打折扣,而民眾因為物價上漲也減少消費的話,台灣的經濟生產就無法成長,成為所謂的「停滯性膨脹」,這其實是一九七○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時的情境描述,我們當然不願意再看到這種景象!


    的確,在面對「輸入型通貨膨脹」的物價壓力之下,政府能做的並不會太多。但是,仍然可以採取一些作法,讓問題的嚴重性降低。短期間可以做的,除了上面提及的以外,可以:一、儘可能讓進出口自由化,增加市場競爭可以讓任何「暴利」消失。國內目前還有殘存的進出口管制,都可以藉此機會加以檢討撤除,讓資源使用更有效率。二、加強執行「公平交易法」。遭逢進口物價壓力的產業,常有業者持續放話,說物價還要再漲;這其可能是在為業者的「聯合漲價」製造心理環境,讓消費者願意接受物價上漲,來方便業者藉機聯合哄抬物價。政府執法單位在此時此刻更應該嚴格執法,杜絕廠商藉機混水摸魚、聯合勾搭漲價,讓物價問題更為嚴重。


中長期的策略則包括:一、加速發展替代能源。這點台灣做的很少、很慢,使得極端缺乏能源下的價格上漲問題相對嚴重。二、加速發展相對不依賴能源和物資的產業,包括金融、旅遊、軟體、設計等以智慧財為主的服務業,以減輕物資和能源價格上漲時的衝擊。三、協助民間業者,到東南亞等地投入大規模的農業和資源產業,則是更重要的國家安全策略。如果物資問題在未來嚴重到有錢也無法獲得時,有遠見的國家就相對可以減輕傷害、立於不敗之地;這種國家安全的對策需要及早規劃。


總之,「輸入型通貨膨脹」可以做的不多,但仍需勉力減緩問題,並做長遠規劃;期盼國人齊心努力,早日擺脫其影響,讓台灣經濟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