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6日 星期日

吸引外資 請師法新加坡 (蘋果日報 經濟人語 2008.3.17)





吸引外資 請師法新加坡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日前公布了去年核准的外來直接投資,金額創歷年新高,為153.6億美元。外人對投資台灣有信心當然令人欣慰,但如果因此就認為台灣投資環境良好,令國際投資者近悅遠來,恐怕就是沒有自知之明。 約略就在同時,新加坡也公布了去年製造業吸引的外資,金額達到112億美元,大幅超過台灣的81億美元。若以平均每人吸引的製造業外資來看,新加坡以2460美元遠超過台灣的355美元,約為7倍之多!


 吸引外資績效差
台灣製造業不管是在研發人才、產業網絡和國際配合的靈活,在在都令台灣人「走路有風」;但是和蕞爾小島新加坡一比,竟然吸引力如此不堪,實在應該找出病灶、迎頭趕上才是!
事實上,聯合國貿易及發展組織以12種指標推估各國的「外來直接投資流入潛力指標」,台灣(200305)在141個經濟體中名列第20名,顯示台灣在吸引外資的競爭中具有相當潛力。
只是,在「外來直接投資流入績效指標」中,台灣的表現卻每下愈況19889049名快速下降到19992001101名、200204125名,200406才稍微回升為119名,落後於辛巴威、海地、緬甸等極度落後的國家!這項績效指標的計算方式,是以一國吸收外來投資所佔的全球比率,除以該國經濟生產所佔的全球比率,來去除各國經濟規模的差異。若該指標為1,表示該國吸收外資的相對績效和它的經濟規模相當。
台灣在上述期間的指標值由0.93下降到0.390.24,再回升到0.49;而新加坡在同期間,則分別高達13.605.336.087.62,最後一期的排名為世界5;香港更以9.63居世界第2,僅次於盧森堡的17.48。顯然,近20年來,以台灣的經濟規模而言,吸引外資的績效是不行的,沒有達到和經濟規模相對應的水準;即使近年來吸引外資的數字有所進步,其實全球對外投資成長得更快,我們並沒有明顯進步。


 無法三通是罩門
許多國人認為新加坡只是個金融和航運中心,殊不知新加坡的製造業沒有保護政策,加上良好配套智慧財產權保護、優厚的租稅誘因、高水準的公共設施、優異的生活環境、穩定的政策和治安、便利的全球和區域連結,使製造業外來投資一向執東亞之牛耳,在資訊產業中更是台灣的勁敵。2005年,新加坡製造業產值高達GDP的28%,大幅超過台灣的21%,令人嘖嘖稱奇!
上述新加坡的優勢,台灣幾乎都無法與其匹敵。然而,台灣擁有絕佳的地理位置、更多的科技人才和中國市場鄰近、投資成本較低等優勢,認真改進劣勢、強化優勢的話,絕對是前途無量。
最近資訊業巨擘谷歌(Google)準備將亞洲資訊總部移到台灣,顯示台灣並非一定競爭不過新加坡!然而,無法和中國大陸三通直航,一直是台灣的罩門死角,加上無法和東亞各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也使得優勢難以發揮。如果,未來的新政府能夠克服上述難題,再趕上星國的政府治理,台灣外資的湧入還是有可能重現60年代的熱潮,吾人馨香禱祝!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杜震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