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6日 星期五

台灣並不差 不要唱衰她 (蘋果日報 論壇 2007.3.17)





台灣並不差 不要唱衰她



可能是基於商業考量,媒體對於各種新聞往往誇大報導,其結果經常是執政者認為是特定媒體在配合某些政治團體「唱衰台灣」,而反對黨則認為是執政者「做衰台灣」!


最近有關台灣和南韓的兩項報導又成了這種角力的對象:一則是對於我國「數位普及率」已經成為四小龍之末的報導,另一則是瑞士權威的「國際機場協會」公布2006年機場服務品質獎中,南韓仁川國際機場連續第二年獲選為「全球最佳機場」,香港機場蟬聯第二,吉隆坡國際機場和新加坡樟宜機場分居第三和第四名。在亞洲機場全面提升的趨勢下,我國桃園機場卻選擇不參加評比!對這些事實加以報導,讓國人心生警惕而迎頭趕上,是具有正面意義的;但如果導出台灣在四小龍中已經由「領先」蛻變成「龍尾」的結論,則可能會誤導國人,打擊士氣;有必要提出客觀的觀察,讓民眾有正確的認知。


從來沒有成為「龍首」
事實上,台灣在四小龍之中,從來沒有成為「龍首」。如果以「每人平均國內生產」來粗略衡量的話,依照目前較受學界信賴的Angus Maddison教授的估計,在1950年時,香港和新加坡分別為22182219國際元(精確說是1990年固定的Geary-Khamis),可說是平分秋色;當時12個西歐國家的平均是5018元,而美國更高達9561元,為世界之首。台灣則以924元領先南韓的770元,兩者的比率大約是南韓為我國的八成。到了這項估計的最近一年(2001),南韓仍以14673元落後在台灣的16214元之後(比率稍微縮小到九成);而香港和新加坡則分別以21259元和21011元繼續領先台灣和南韓,也小幅超越了12個西歐國家的平均20024元,以及20683元的日本。美國多虧90年代的「新經濟」,仍然以27948元領先群雄!


台灣相對上表現最好
Maddison的估計尚未延伸到目前,類似的數據可以參考美國中情局評估的2006年數據。這套數據是以美元經「購買力平價」來調整,香港還是以36500美元領先新加坡的30900美元,也領先日本的33100美元;美國還是以43500美元遙遙領先上述各國。台灣以29000美元大幅領先了南韓的24200美元,兩者之間的比率神奇地還是和Maddison評估1950年的比率八成三一模一樣!也就是說,南韓追趕了台灣超過半世紀,但兩者的每人平均生產比率並沒有任何變化!有趣的是,台灣和歐盟的29400美元已經幾乎一樣,台灣和香港、新加坡的差距也由原來只有它們的四成縮小到八成和九成的比率。結論是:由每人平均國內生產來看,四小龍都快速成長,趕上了大多數的先進國家;但排名順序迄今沒有改變,只是台灣縮小了和香港、新加坡的差距;南韓卻沒有縮小和台灣的差距!
沒錯,台灣的網路發展和機場改善都要警惕,但所有的單項到最後都會反映到平均每人生產;而以此來看,台灣由1950年迄今,相對上在四小龍中表現得最好,大家還是可以「相信自己、相信台灣」!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杜震華


4 則留言:

  1. 我無意抹滅版主意思.....但我們看數據時要更細心點, 以免以偏概全,我也只是看數據玩數據,無特定立場, 看官不妨想想以下的小小分析.....
    第一...版主提供的數據只到2001...........很奇怪!!2002-2006沒交代,各位想到的用意?
    第二...是否應以平均年收入來看? 會更恰當....!生產力很模糊.
               我記得韓國年收入已經超過台灣.........(美元)
    第三...生產力的算法????因為也許生產力是將所有公司的營收+.....總和除以台灣人口,
               但很多公司營收是在大陸生產, 但會計季報報在台灣.....這樣就是大陸貢獻的
               所以應該先釐清生產力的算法是什麼?公式.??.依據?? 為何該機構以國際幣計算?什麼是國際
               幣?定義為何? 是台幣正在貶值時候的貨幣嗎? (數字會比較大) anyway, 釐清了再解釋就很明白了!!!
    我想起一件有趣數據....
    世界航空會曾公佈數據,用來證明飛機比汽車安全的數據, 例如: 飛機:汽車=0.001:100 相差一萬倍以上.
    乍看之下, 坐飛機你會很放心, 但看看公式算法=全世界失事次數/全世界航程哩數
    有趣的是: 飛機每次一飛就是數千公里, 但車子發動一次了不起幾十公里,甚至幾百公尺
    於是有汽車業總裁嗤之以鼻, 他說:請各位把公式換成=失事次數/航行次數
    你看結果是飛機危險還是汽車甚至火車比較危險???
    所以這些都是為了解讀偏向某方立場的"巧妙引用數據".....就像民調題目設計不同,就會得到大異其趣的結果................
    所以可以請版主再說明嗎?? 以上我只是好奇無冒犯各位大大意思!!請一笑置之!!
    [版主回覆03/19/2007 19:15:02]康良
        謝謝您的看法  有空時我會做比較完整的回應

    回覆刪除
  2. 我想版主是引用這篇文章供大家參考,而這研究只到2001就只到2001,要分析2002到2006可能要看別篇文章.
    不過,我認為康良先生,   您很有見地, 對事情有獨到的看法, 佩服,  很高興看到有這麼好的意見,承教.
     
     
     
     
     

    回覆刪除
  3. dear杜老師:
    可以將您此作品轉貼讓更多人看到此文嗎?
    如果同意會註明作者.出處.網址等相關資料
    因此文發表於蘋果
    不知歸屬權於您還是蘋果
    故留言請教您
     
    [版主回覆03/19/2007 18:58:37]Tom:
    No problem.  The copy right belongs to the author.     Tu

    回覆刪除
  4. dear杜老師:
    看到回覆
    謝謝您

    tom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