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

國民幸福指數 讓我們更幸福? (蘋果日報 蘋中信 2013.9.4)

蘋中信:國民幸福指數 讓我們更幸福?(杜震華)


20130904


更多專欄文章



不丹曾被譽為全球最幸福的國家之一;但近來西方文明滲入,在追求物質和民主競爭下幸福感迅速崩跌。墨西哥在OECD的幸福指數調查中名列36墊底,但主觀幸福感卻排名第10。在197080年代那個經濟快速成長、社群關係尚未崩解的年代中,台灣社會洋溢著溫馨快樂的幸福感;迄今上年紀的民眾仍滿心懷念那段美好時光;但要真回到過去,卻可能沒有多少人願意。幸福,就是如此捉摸不定,但卻又攸關人類追尋的核心價值。
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了我國政府首次舉辦的「國民幸福指數」調查結果。為了與國際接軌,依照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俗稱「富國俱樂部」)的「美好生活指數」(Your Better Life Index),在11個領域、24項指標上進行評比,發現台灣和OECD34個會員國、2個夥伴國家比較之下,排列在19名的中央位置,屬於中段班。有趣的是,優於日本和韓國兩個屬於OECD的亞洲鄰國。
這種結果顯然讓政府相當滿意,因為OECD是已開發國家才有資格參與的組織,能和這些國家打個「平手」,當然表示我們並非弱者。但這和目前景氣仍屬低迷,到處瀰漫著「悶經濟」的情況相比,不少國人會納悶——這是不是另一個政府「自我感覺良好」的案例?特別是在「所得與財富」項目,台灣竟可以排第4名,凌駕在諸多先進國家之上,有可能嗎?






輕視民眾主觀感受


主計總處進行統計調查工作還算嚴謹,我不太會懷疑這項調查的結果。然而,深入了解這項調查的特質和意義之後,我也不會對這結果感到特別興奮。事實上,日本和韓國的幸福指數落後於台灣本是意料中事,因為兩國的自殺率在全球都名列前茅,不少其他調查早已獲得相同結果。因此,如何運用這項耗費了資源所得的結果,提升國人未來的幸福,才是更重要的態度。
幸福指數的調查,過去只是學術界進行研究的課題。專家發現,人民的幸福感並未隨著經濟成長而提升,肇因富裕的生活型態經常帶來負面的幸福效果——例如看電視讓夫妻及親子關係趨於冷淡、住進城市高樓讓生活空間狹窄鬱卒、開車讓交通壅塞及精神緊張、生活繁忙緊湊和鄰居逐漸形同陌路、糧食充裕美味卻讓肥胖及心血管疾病威脅健康。
OECD
「美好生活指數」調查的模式,有其根本性的缺陷——就是輕視民眾的主觀幸福感受。因為主觀幸福感居然只是諸多調查項目之一,忽視了「主觀幸福感」其實是那些「客觀幸福條件」加上心理和諸多環境後「化學變化」導致的結果;主觀幸福感的高低和變化才是政府更應重視和追求的目標。在主觀幸福感上,台灣的排名降低到只有25名;去年10月的預備性調查更低到34名,在OECD國家中排到非常後面,努力的空間其實非常大。


精進調查落實決策


無論如何,台灣在此時此刻加入幾個先進國行列,努力了解民眾的幸福狀況,顯示馬政府有心提升施政的效能,值得肯定。但如何精進調查,並將調查結果落實為決策的參考,才是幸福調查的真諦。


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政策所所長


《蘋中信》作者群:杜震華、王尚智、劉靜怡、謝金河、何飛鵬、張鐵志、殷乃平、柯文哲、郭正亮、米果、胡晴舫、馬維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