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經濟也需要反恐維安 (某報社論 2013.4.25)





經濟也需要反恐維安



 














 



在高鐵爆炸案和波士頓馬拉松恐怖爆炸案之後,恐怖主義和國家安全的議題又受到社會的關切。朝野立委突然發現:國內負責反恐的行政院國土安全辦公室,既無預算又無專業,一年不開一次會議,在高鐵爆炸案後也是一樣。反之,美國國土安全部的規模和積極性卻和五角大廈不相上下,我國對國土安全的處理簡直是在兒戲,引發立委高度不滿。


 


誠然,在高度全球化的世界裡,各國政治、經濟、社會高度連結-中國大陸發生的SARS可以快速傳播到東南亞和北美,引發各國社會高度緊張和旅遊經濟的高度動盪;北韓試射飛彈,可以讓東亞和北美寢食難安、股市震盪;伊朗宣稱要封鎖荷姆茲海峽後,全球神經緊張、油價狂漲且股市狂跌。


 


兩岸朝向和解、共榮發展,但如果哪一天北京失去耐心,要求台灣開始談判安排未來政治架構,否則封鎖台灣海峽三大港口,可想其對台灣政經的影響會有多重大。這些國際、周邊、國內、兩岸的重大事件,在全球化環環相扣之下,都將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台灣產生巨大衝擊。


 


然而,面對這些發生機率不一、但後果都相當巨大的事件,我們是否有足夠的研究,並擬出足堪因應的「十八套劇本」,大家可能都是懷疑大過信賴。當然,台灣長久以來是個相對安全的社會,較少發生讓社會動盪的大事,自然會鬆懈懶散。但是,在國際間恐怖主義抬頭、少數國家反美意識高漲,以及國內政黨競爭激烈、經濟波動加劇、偏激份子增加之際,全面思考國家社會面對的各種風險,建立適當的預應機制,已經刻不容緩。


 


過去,談到反恐或突發的軍事威脅,大家就會想到國防部、國安局等傳統上的軍事或國安體系。但是在國家風險已經擴張到政治、軍事、經濟、社會、衛生等多層面的此刻,依賴傳統機構已經不足。特別是許多複雜或跨領域的探討,需要相當的專業和多領域的合作;傳統機構著重於政治及軍事,不一定足以應付後全球化的需求。


 


例如,金融海嘯讓各國經濟翻天覆地,其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如何?事前如果沒有深入研究、建立適當模型,在事發時針對不同情境進行即時模擬推演,絕對無法迅速獲得答案。國內一般只能依賴國外機構的評估,照單全收再規劃因應之道;至於外國機構的評估是否可信,完全無法查證。


 


先進國家對國家各種安全的因應都相當重視。日本是最具安全意識的國家之一,1980年就在內閣設立「綜合安全保障閣僚會議」,協調各部會的安全工作。美國在1972年設立「總統經濟政策委員會」,下轄各種工作委員會。俄羅斯更在聯邦安全會議下設立「經濟安全跨部門委員會」,並在1996年編列「俄羅斯經濟安全指標清單」。易言之,具有安全意識的國家,已經由設立國家安全部門轉向研究及提出各種經濟安全指標。對岸則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下,設立了「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並有各種研究成果。


 


我國國家安全體系除了「國家安全會議」的中央因應性架構,以及以蒐集情報和特勤任務為主的「國家安全局」外,似乎沒有完整的研究機構支持其運作上的需要,特別是在當前最有需要的「經濟安全」部分。我們建議可以單獨設立「國家安全研究中心」,分設政治、經濟、社會、國土等「安全研究所」,經費由外交、經濟、內政、勞委會等部會合作逐年以研究計畫支援,或在幾個國立大學分別設立上述的安全研究所,除延攬專家研究之外還可培養專才。


 


惟有包含穩定國家安全研究機構的國家安全機制,國家安全才可能獲得充分的保障。經濟也需要反恐和安全,我們的路途顯然還很遙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