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東協加一」確實衝擊台灣 (蘋果日報 論壇 2010.4.15)

「東協加一」確實衝擊台灣(杜震華)


 


20100415日蘋果日報


 


《自由時報》日前援引財政部統計資料,以我國今年首季出口總值創下歷年同季次高,顯示並未受到「東協加一」在今年元旦「生效」的影響;該報認定這種事實「戳破馬謊言」、「打了馬政府一巴掌」!


政務委員尹啟銘駁斥這則報導,指出東協加一不是在今年元旦「生效」,而是2002年簽署「架構協定」、2004年簽署「貨品貿易協定」後陸續發酵影響,從2001年到2009年台灣出口東協比起中國大陸成長4.7倍、新加坡成長1.5倍,我國只成長1倍可佐證。





尹政委的看法是正確的。許多人誤以為「東協加一」是在今年元旦生效,其實對500早期收穫計劃清單的產品是在2004年元旦到2006年期間完成降稅,20057月全面性地對其他自由化產品展開降稅,到今年元旦「完成降稅」程序;台灣受到的影響早就發生,各種統計數據都清楚顯示出這種負面發展,成為部分人士「不願面對的真相」,在看到部分台灣的正面發展時,就沾沾自喜引為證據,認為沒有受到衝擊!


 

台灣出口恢復活力


 


出口表現恢復活力,不表示沒受到「東協加一」的負面衝擊。由於全球景氣恢復,若台灣出口恢復的情況沒有像其他競爭者那麼優異時,就有可能是協議完全生效產生的衝擊。我們可以引用競爭國家的出口數據來深入探討這個議題
根據經建會彙整的今年前兩個月和去年同期比較,我國和周邊競爭國家的出口成長率來看,台灣成長了54.0%,的確超越了競爭對手:韓國37.4%、新加坡36.9%、香港22.6%、中國31.4%、日本44.5%。但是,各國去年在這段期間經歷了不同的出口萎縮:台灣-37.2%、韓國-26.4%、新加坡-35.0%、香港+5.3%、中國-21.1%、日本-38.5%。如果去年跌得很深,今年爬起得多也沒什麼了不起;因此,比較客觀的簡單評量是看去年同期每跌一個百分點時,現在爬上來幾個百分點。我們獲得下列的數據:台灣1.5、韓國1.4、新加坡1.1、中國1.5、日本1.2。而如果是以去年全年每跌一個百分點時,衡量這兩個月爬上來的百分點,則又是另一套數據:台灣2.7、韓國2.7、新加坡1.8、香港1.9、中國2.0、日本 1.7





從這兩套數據看來,的確讓人放心一些,表示台灣在今年前兩個月出口恢復能力和韓國在伯仲之間,領先其他幾個競爭對手。但這並不能證明「東協加一」對台灣就沒有衝擊。如果去年以來,台灣沒有受惠於中國經濟持續成長、「家電下鄉」、「赴台採購」、「兩岸直航」、「開放陸客觀光」等方案的實益,則台灣目前出口的恢復力道恐怕又是另一番景象矣!



作為有影響力的大報,身負提供正確資訊的責任。但是當台灣出口大減時就怪罪是經濟和中國靠攏所致,出口大幅提升時不僅不提是受惠於中國經濟成長和嘉惠措施,還撇清說是「沒有被邊緣化」,不需要以ECFA來改善貿易環境。這種態度只會激化國人對立,對於尋找台灣出路並無幫助,殊為可惜!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經濟組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1 則留言:

  1. 時光裡的一秒鐘2010年4月22日 清晨7:54

    版主你好,閱讀您的專論之後,我覺得ECFA有些微的透明了。但我還想想請教全球經濟與區域經濟對我國而言有什麼機會和限制?FTA是長期計畫,鑑於政治候鳥的影響,相關協議的簽定是否另有變數?請版主指導指導。
    [版主回覆04/23/2010 08:42:07]親愛的一秒鐘:
    你的問題很大 全球經濟與區域經濟對我國而言有何機會與限制?台灣過去幾十年來就是受惠於全球經濟的自由化 但是在區域經濟崛起 而且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巨人之後 如果無法參與區域經濟 並且利用中國的成長機會的話 當然會逐漸停滯 台灣的限制就是資源有限 必須善加珍惜 否則成長的結果會沒有發展
    我不太理解你所說的「政治候鳥」的意涵 FTA是個長期的協議 簽署之後是永久生效的 除非有一方要求停止 如果大家都獲得足夠的利益 沒有人會主動終止 通常會終止的情況是一些相對落後的國家發生了邊界戰爭等讓雙方關係急遽惡化 或經濟利益極度不平均的情況 如肯亞和烏甘達及坦桑尼亞的東非經濟共同體在67年組成10年後終止的案例
    我強烈相信 ECFA是台灣經濟起死回生的大好機會 政治風險也經常被誇大 台灣應該善加把握 如果你有興趣 可以上中國商務部網站 選擇「自由貿易」項目 找出中國迄今簽署的9個自由貿易協定 去仔細看它們的內容 除了終止條款還有救濟措施和修正條款 易言之 風險沒有反對人士宣稱的那麼大 為何不給台灣一個機會?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