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30日 星期一

應成立「經濟顧問委員會」(蘋果日報 論壇 2008.7.1)

應成立「經濟顧問委員會」(杜震華)


20080701日蘋果日報


論壇


新政府上任滿月,已經被各種問題弄得滿頭包,號稱「馬上上手」要「拼經濟」的新內閣,除了整天開會商議如何解決眼前的油電價格、擴大內需、陸客來台、通膨壓力、風災水患、綠卡爭議等問題以外,似乎已經沒有任何餘裕來思考長遠的財經問題了!
即使內閣中的財經首長個個都是能人異士,但是在這種「小環境」下,似乎也都有志難伸,無暇思考、處理中長期經濟的「大問題」了。
然而,國家重要的經濟政策絕對不只眼前這些;馬蕭團隊在選戰中的諸多政見,仍然有待逐步落實。
   
但是,這些由極少數有「特殊淵源」的專家寫成的政見,是否真具有政策上的可行性,以及其優先次序如何,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探討,絕對不是讓各部會首長們悶著頭去轉化為政策兌現,就是「愛台灣」的適當作法。而且,應該還有不少可行的方案,沒有被列入政見中,但卻有必要研究採行的。


 


提供客觀分析
因此,有必要在行政院長之下,成立一個類似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的常設機構,來協助行政院長推動經濟政策。美國總統所屬的「經濟顧問委員會」在1946年依據「就業法案」成立,目的是針對廣泛的國內和國際經濟政策問題,提供總統客觀的經濟分析和建議。成員包括由總統提名,國會通過的主席、兩位委員;之下擁有一個十人左右的「資深經濟學家」專業幕僚群,其下又有十位左右的研究生擔任資淺的幕僚群,以及四位經濟統計學家,為其確認經濟資料的意涵和可靠性。
   
這些學者通常由大學借調一至二年到經濟顧問委員會,為美國總統提供經濟政策建議。由於有這麼一群專家協助,美國總統和各部會有效獲得了許多經濟專業意見的協助,並且每年為總統出版一份「總統經濟報告」,成為最具權威的美國經濟資訊來源。
在台灣,行政院下有「經濟建設委員會」,理論上也有「諮詢委員會議」來開會探討各種經濟問題、做出建議。但是這些諮詢委員是兼任的,其出席開會又是隨興的、沒有特定責任的,不像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的成員,在任職期間是專任的、負個別責任的,因此能夠累積極為深入的專業知識,並且代表「經濟顧問委員會」參與各部會或跨部會的重要會議,提供各種專業意見。
   
委員會也為總統隨時提供足夠的最新資訊,讓總統隨時能掌握國內外經濟資訊的理解和對策。國內經建會雖然水準很高,但如果有一個直屬行政院長的「行政院經濟顧問委員會」來搭配經建會,當可大大減輕財經首長的專業壓力,讓更多優良的中長期財經政策可以更迅速地推出,建立大眾對於經濟遠景的信心!


 


專家分司專責
如果設立常設的「行政院經濟顧問委員會」需要修改法規,則可以先行設立一個非正式的顧問委員會,由專家分司專責、規律性地定期集會、討論、建議,以獲得相互一致、深思熟慮、具體可行的政策建議。
   
台灣什麼不多,專家學者特多,請善加利用,集合更多人一起「拼經濟」吧!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經濟組副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召集人


 


杜震華


新政府應召開國事會議 提出國家發展願景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6.30)

新政府應召開國事會議 提出國家發展願景


-為施政無方向人民道歉 重建國家政策整合平台


 


    台灣股市在連日下跌之下,竟然又在週五以大跌二六三點作收。總計台股從馬總統上任當天的九三○九點起算,一個月下來已經跌了約一千八百點,跌幅將近兩成;股市「蒸發」了四點四八兆元新台幣,平均每位股民損失了將近五十六萬元!為挽救股市跌跌不休,日前行政院因應景氣專案小組由傅院長邱正雄召開會議,整合國內外法人意見,將採取八大措施,其中最受矚目的是股利規模大八兆元台幣的保險業等類型資金投入股市,與愛台十二項建設相關的公共投資,藉以擴大內需,促進國內經濟發展。


    新政府的施政績效不僅在野的民進黨猛批,連日前國民黨縣市長協調會報上,國民黨黨籍縣市長更是毫不留情痛批。舉凡肥料囤積、農損補助、博奕產業,以及是否應積極下鄉等,都是地方首長砲轟的重點。在全民期待「馬上就會好」的情況下,新政府執政一個月的表現,卻是通貨膨脹惡化、股市狂泄不止。新政府交出了這樣的成績單,完全令人無法接受。面對外界批評,劉兆玄院長無奈地改口表示,「馬上就會好」只是選舉口號,應該改為「馬上漸漸好」。我們認為,新政府應為「選前亂開票,選後急跳票」的「騙票」行為向人民道歉!


    和「馬上就會好」相互呼應的,是選前讓許多人感動的另一個口號:「我準備好了」。當然是要「準備好了」,才可能「馬上就好」。如今,我們在新政府上任後看到的,卻是一連串的閣員綠卡風波、油電價格上漲、粗糙的內需方案、股市連日狂跌,連新閣員中民間評價最高的新聞局長都會對股市說出「沒有藥方」的不適格回應,我們真的看不出這個新政府到底準備好了什麼!


    現在,新政府的一切政績,似乎完全押注在「陸客來台」這件事。事實上,就算陸客來台一切順利,一年真能帶來六百億元的商機,充其量也不過能提高零點五個百分點的經濟成長率;而這還完全不算未能妥善規劃、急就章開放之下,可能引發的陸客防疫疏漏、景點環境被破壞、商家哄抬價格破壞台灣商譽、景點食宿頓時漲價,排擠本地遊客等負面成本。因此,如果新政府將一切希望押寶在陸客來台旅遊的話,恐怕台灣經濟的未來還會令人大失所望的。


    除了魄力不足,讓許多事件無法被快刀斬亂麻地迅速處理,浪費許多寶貴的時間以外,新政府急於兌現馬總統的競選政見的確是一個大問題。選舉期間提出來的諸多政見其實是由一小群「御用」專家學者在極短期間內撰寫出來的,這些政見只被總統的核心競選幕僚初步審閱同意,並未接受過各方嚴謹的討論定案。如果要落實為政策,就需要經由更多的專家研究討論、獲得共識,以避免雜音、利於推動,例如「賦稅改革委員會」就是正確的作法。但是,競選政見五花八門,有必要立即召開大型會議,好好討論研究一下所有政見的可行性,以及輕重緩急。另外,一定還有不少好的方案沒有被列入政見中的,可以藉由大型會議請專家提出,集思廣益加以研究、推動。


然而,「賦改會」既然成立,就應該對影響投資意願重大的案件迅速討論,並做出重大決策,以達到振奮人心、資金回流、增加投資的效果。以目前新政府的處理步調來看,等到推出「大菜」時,民眾可能已經「餓死」!再舉一例,選前馬總統曾經表態支持「博奕條款」,如今民間望穿秋水,官方卻不疾不徐、模擬兩可。如果政策上是要開放,那麼就要快馬加鞭立法;如果擔心有副作用,那就趕快參考已經開放國家的作法(如新加坡),立法加以管制。如果政策改變,不想開放,那也要講清楚、說明白!無論如何,不應該像現在一般,讓人霧裡看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觀乎新政府的滿月施政,除了天天焦頭爛額地處理物價、油電、內需方案以外,就是被在野黨的「攻勢」羈絆,無力提出財經新方向,以建立人民和投資者的信心,焉能讓股市有超乎國際的表現?因此,我們呼籲新政府虛心向人民道歉,然後重整旗鼓、召開會議、凝聚共識、提出願景,許人民一個全新的未來,才可能建立人民信心,快步跨越「漸漸好」的狀況!


2008年6月28日 星期六

農民不投機 產銷不失衡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回應 2008.6.29)


農民不投機 產銷不失衡




·                      2008-06-29 中國時報 【葉昱呈/屏東市(農業技士)】



     昨日閱讀〈以電腦化擺脫菜土菜金〉一文,筆者有不同看法。


     事實上,農委會自去年元月起,已實施重要農產品生產申報預警處理機制,藉由生產申報、監測、資訊發布、預警等方式,以有效掌握重要農產品產銷資訊,減少農產品因生產過剩而導致價格暴跌。惟上開政策實施後,發現部分農民在農政單位發出農產品生產過剩預警時,卻大量搶種的現象,原因有二,一為農民仍習慣依農產品在市場上價格,來決定種植種類;其二為農民普遍存有投機心態,認為農政單位既然發出生產過剩預警,只要別人不種植,而自己繼續種植,就有機會獲利


     因此,筆者認為要解決國內農產品產銷失衡問題,絕非教導農民使用電腦網路,即能解決問題。根本之道,應先建立農民消費導向與企業經營的觀念,在充分了解市場需求後,不再一窩蜂地跟著別人生產相同的農產品。


以電腦化擺脫菜土菜金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2008.6.28)

以電腦化擺脫菜土菜金


·      2008-06-28 中國時報 【杜震華】


     颱風季節又到,農產品「菜土菜金」的現象又受到關切!台灣產品暴漲暴跌的現象十分嚴重;每隔幾個月,這種現象就輪番上演在不同的農產品身上。農民在高價之下卻仍然無法受惠,因為無法迅速「變出」供不應求的產品!而消費者或家庭主婦也是怨聲載道,供需兩方同受其害。但是迄今為止,農政單位卻一直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每次問題一到,頂多就只能祭出各種「補助辦法」,而如果不是天災無法補助,農民只有眼淚往肚子裡吞,年復一年地應驗農產價格的「蛛網理論」:漲價超種跌價減種再漲價再超種……


     然而,在一個網路發達的現代社會,除了對天災無能為力以外,讓這種現象一再發生,其實令人不解。因為,只要農戶都有電腦網路設備,每戶種植的情形登記彙整(也許由農會查核),當某種農品的種植數量超過「正常」水準時,農政單位只要發佈「警戒」,就可以讓許許多多不諳市場狀況的農民改種其他作物,大幅降低這種「輪迴」的痛苦。既然網路科技發達,充分利用之下,自然不必像過去一樣,「瞎子摸象」地進行一次又一次選擇農產品的「賭博」!


     當然,會有人質疑台灣農民是否有能力使用電腦網路。這當然是一種挑戰,但如果資訊產業發達的台灣,卻無能力讓農業資訊化,那就根本不用想兌現馬總統的「六三三」目標;因為在一個每人年均生產毛額三萬美元的社會中,其農民是不可能無法使用網路的!因此,讓「每個農戶都能上網」必須是農委會目前最重要的施政目標;達不到目標的話,台灣的農業也不會有前景!


     可是,台灣農民真的無法使用電腦網路嗎?我看未必!只要有國中畢業的教育水準,應該都可以經由學習來上網的;而如果一個農戶沒有國中畢業以上的學歷,也可以找到年輕的親友來負責協助該農戶的上網工作。農政單位可以經由研究之後,在各地農會開辦「電腦網路學習班」,免費教育農民使用電腦上網,再開發登記種植農作物/飼養農畜的「登錄和預警系統」,供農戶使用。只要每個農戶都有人負責學習,使用電腦網路就不是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農戶用得起電腦和網路嗎?全台灣約有七十萬農戶,如果這場「農業網路化計畫」由政府全額補助電腦和第一年的網路費用,一台桌上型電腦約兩萬元,網路費一年約一萬元,則一戶共需要三萬元,七十萬戶合計需要兩百一十億元;分兩年的話一年一百億元,另外的教育費用應該不會太多。這種投資值得嗎?當然值得!它可以讓農民和農政單位迅速相互掌握各種重要資訊、讓農民跟上全球化的時代,瞭解全球農業發展、價格,迅速地提升整體農業的素質。如果農戶足夠努力,還可以建構自己的銷售網頁,由網路賣起自家的農品,透過物流體系免除中間商的「剝削」,讓消費者一同獲利


     台灣農業必須脫胎換骨,第一步要先擺脫「菜土菜金」的夢魘,但請由「網路農業」開始吧!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展研究所經濟組副教授)


2008年6月25日 星期三

台灣人民的幸福指數是施政成敗的指標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4.25)

台灣人民的幸福指數是施政成敗的指標


 


    國際間「競爭力評比」的項目五花八門,每一種競爭力評比都有其目標和特色。但面對林林總總的評比,除非是專家學者,並投注足夠的心力,否則難以一窺全貌。而且,不少競爭力評比的表相類似,但實際評比方式和意涵差異頗大。日前,由學者專家組成的獨立智庫「台灣競爭力論壇」宣布,將彙整各種競爭力評比的資訊,提供國內各方參考;並將於每半年調查一次「台灣幸福指數」,以瞭解台灣人民真正的幸福程度。我們認為這是正確的方向,對這種發展樂觀其成!


    事實上,就以國人較常見的兩份國際競爭力報告-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及發展學院 (IMD) 和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 分別發佈的「世界競爭力報告」和「全球競爭力報告」而言,就有一些差異;前者重點是在評估各國「當前」創造財富的能力,後者則是在評估「未來幾年內」各國創造財富的潛力,因此其評估內容和結果自然有所差異。例如,日本在洛桑學院2008年的「競爭力排名」中名列第二十二名,但卻在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指數」中名列第八名,在兩者中有顯著的落差。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韓國,她在「競爭力排名」中名列三十一名,但卻在「全球競爭力指數」中擠到了十一名!台灣在IMD的排名經常在二十上下,而在WEF的排名卻曾經高居第四。為何會有如此顯著的落差,少見國內的研究分析,絕大多數的國人也根本不清兩者的差異性何在。


 


    然而,所有和競爭力有關的指標,到最後都會彙整到一個指標-「幸福指數」(Happiness Index)上。先進國家在1975年之後就有了連續性的調查。在美、日等國中,過去五十年來的所得雖然顯著提高,但「幸福指數」卻沒有明顯的提昇。不過,開發中國家的調查卻顯示經濟成長的確可以提昇「幸福指數」。這項饒富趣味的發現促使先進國家重視這個綜合性的「競爭力」指標,英國首相的經濟顧問理查‧萊亞德 (Richard Layard) 就參考英國幸福指數,規劃了英國的就業政策。


 


    但同樣是關於幸福的評比,也產生了巨大差異。在英國Adrian White教授評估的「生活滿意度指數」(Satisfaction with Life Index, SWL)中名列第一的丹麥,卻在「新經濟基金會」評估的「快樂星球指數」(Happy Planet Index, HPI)中排名第九十九!產生這種巨大差異的原因,以及在使用上的各種限制條件,國內的媒體經常不太注意。而媒體在使用這些排名時也不太留意,經常在不適當的場合加以混用,導致國人根本弄不清楚到底真相為何!事實上,HPI是以各國使用的自然資源來調整快樂程度;而SWL更是以HPI為基礎,加入了「人類發展報告」、GDP和教育等幾個項目所評估而出。兩者都和上述的「幸福指數」(直接詢問受訪者的回應)大不相同,而「幸福指數」才是受訪者對快樂程度的「直接感受」,具有最大的施政和研究上的參考價值!


    事實上,當今的執政黨在兩千年時失去政權,但當年的經濟成長率是百分之六、失業率是百分之三;以當今的經濟標準來看,情況還不錯,不應該失去政權才是。顯然有其他關係著人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無法被滿足,才導致失去政權的後果。事實上,依照Richard Layard的研究,影響國民幸福指數的七大因素為:財務狀況、家庭關係、工作、社區和朋友、健康、個人自由、個人價值觀;「經濟狀況」明顯地只占了一小部份,僅僅以「經濟成長」作為施政重點,明顯是一種錯誤!


    因此,對一個進步的國家而言,瞭解人民真正的「幸福指數」,據以進行施政改善和進行學術上的研究,是絕對重要的。由於當前新政府的施政主軸強調擴大兩岸交流,認為可以快速促進台灣經濟發展,然而面對通貨膨脹所提出的因應政策,卻是急就章的「擴大內需」方案,導致整體施政恐淪為「見樹不見林」的窘境。如此「經濟至上」缺乏建立價值典範的施政,幸福將難以降臨。


2008年6月23日 星期一

台灣競爭力論壇:每半年調查台灣幸福指數 (中央通訊社新聞 2008.6.23)

台灣競爭力論壇:每半年調查台灣幸福指數
2008/06/23 16:16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王介士台北2008年6月23日電)台灣競爭力論壇今天表示,將在網站上開闢專區,有系統蒐集整理各種國際和城市競爭力評比資訊,並將每半年進行國內首見的幸福指數評比,供政府施政及社會各界參考使用。


台灣競爭力論壇國家競爭力評比組召集人、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杜震華下午在記者會中指出,所有和競爭力相關的指標,對一個國家的影響,都會直接、間接彙總到一個單一指標,那就是幸福指數。


他說,日、美、英在二次大戰後就有這個指數的連續性調查,歐洲國家在一九七五年後也有連貫調查,但國內到目前為止,沒有類似調查報告由國人自行調查產生,使得國人真正幸福狀態,迄今仍屬未知。


杜震華表示,台灣名列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中二十九個主要高所得經濟體之一,必須要有和先進國家一致的幸福指數評比,以供政府施政參考,學術研究使用。


他說,台灣競爭力論壇將每年出版台灣國際競爭力評比數據冊,網羅和台灣競爭力有關的各種國際競爭力評比結果,為各方人士提供可信的台灣競爭力資訊。


台灣競爭力論壇副秘書長謝明輝表示,論壇成立至今沒有拿過政府一毛錢補助,未來從事台灣競爭力調查及城市評比報告,也會站在獨立學術機構的立場,廣徵各方資源,公布客觀公正的評比報告。


杜震華表示,對於目前已有從事國內競爭力調查的其他單位,如天下雜誌、商業周刊及康健雜誌等,論壇將參考他們的內容,進行區隔或異業合作,避免重複。但幸福指數調查,杜震華表示,論壇所做的「保證國內首見」。


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石碇鄉世外桃源北勢溪之旅



台北縣石碇鄉的北勢溪是距離台北市最近的世外桃源 由國道五號在坪林出口轉省道台九號 在台九號27公里處沿勝安宮指標下去 可到水庫邊 或到擁有藍鵲的永安國小 俯瞰北勢溪 彷如人間仙境 俗意全消 回到省九號路上的海倫咖啡 可以遠眺重山峻嶺 體驗台灣山脈之美 令人神往不已  朋友們 何妨來一趟省九號道的山與水之旅 保證讓你 流連忘返 暑意全消﹗更多精彩照片請看部落格相部〈北勢溪之旅〉


新政府應破除菁英的偏執迷思 傾聽人民的心聲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6.22)

新政府應破除菁英的偏執迷思 傾聽人民的心聲


 


    馬政府上任迄今已經滿月,各種民調和評估也陸續出籠:某偏藍報系調查發現,馬總統的滿意度由六成六降為五成,降幅達一成六;劉揆和內閣則僅分別獲得四成三和四成二的滿意度。民進黨的民調則顯示馬政府只獲得了五十九點六分的不及格分數,劉揆滿意度是四成七五、行政院團隊則是四成七八。民進黨立院黨團更在砲聲隆隆之下,為馬政府打了四十一分的低分,並譏為「道歉內閣」。可見,不管政治色彩是偏藍或偏綠的調查,民眾對於馬政府迄今的表現評價都不高,顯示馬政府的「蜜月績效」的確無法令人滿意!


    然而,國際間對於新政府的評估,通常是在三個月的「蜜月期」屆滿之後才進行的。在施政才一個月之下,許多官員才上任不久,連東西南北都還分不楚的情況下,就要嚴格考核其成效,似乎過於嚴苛。只是,新政府在上任之前就信誓旦旦地向選民宣告:「我們準備好了!」這當然就引發各界用比較高的標準來加以檢驗,因此也難以怪罪外界的標準嚴格。不過,如果只是一味地苛責執政團隊,而不去深究原因並提出改善建議,也不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因此,我們願意客觀分析民眾不滿的原因,並提出善意的建議,讓政府知所改進,以促進全民之福。


    事實上,馬政府在組成之時就種下了爭議的火苗。晉用了台聯黨出身的賴幸媛主持陸委會受到藍綠一致的不滿,並未達成「撫慰五百多萬選民」的目的。其後,新任國防部部長在立法院答詢時扯出和他不相關的三一九槍擊事件,觸怒了偏綠選民,也讓偏藍選民搖頭,顯示其無法掌握答詢分寸,連帶質疑其適任性。最嚴重的是行政院的「擴大內需方案」,其散漫無章、朝令夕改的操作模式,不僅讓多個在野縣市不滿,連執政黨本身的立院同仁也看不下去,到最後竟然還以舉債支應收場,為大量的政府債務火上加油!


    接著是燒遍半邊天的綠卡事件。從外交部長到多位閣員都曾經或仍然持有綠卡或其他永久居留權,閣揆的反應顯示了他對民意的體認有所偏差,不了解民眾對官員「腳踏兩條船」心理的深度嫌惡,竟然以「國際觀」、「有所犧牲」等歪理加以袒護。還好,「釣魚台事件」轉移了媒體焦點,在兩岸和解、大三通在即的對日不利大環境下,手段過激、操作粗糙的外交應對居然產生了日本方面意想不到的正面回應,算是極為幸運。但是民眾還是無法忘懷,從馬總統上台迄今,股市卻大跌一千多點,汽油價格和百物卻反向連續大漲,讓民眾朗朗上口的「馬上,就會好」變成了投資人和消費者心痛的反諷;只有三通直航對企業界的「利多」,稍微緩解了滿腹的鬱悶之氣。


    歸納這些問題,首先顯示的是,馬總統和劉內閣的出身背景,其實還無法深入瞭解台灣人民深層的心理和情緒,所謂的「下鄉」(Long Stay)有必要持續進行,以全面理解台灣基層民眾的心聲。其次,是馬總統的競選承諾,執政團隊太急於兌現,乃至於「呷緊弄破碗」,讓「擴大內需」變成了人人喊打的「擴大內虛」!其實,競選承諾並未經過嚴謹的成本效益評估和民意調查,執政團隊應該先行確認其可行性和正當性後再行定奪,而非不分青紅皂白地非將「政見」轉為「政策」不可。其三,為了兌現承諾過於草率,例如開放「兩岸直航」和「陸客來台」倉促過頭,許多相關的配套迄今仍未備妥。別的不說,松山機場就被執政黨的中常委評為「誤以為到了北韓平壤」,如何以此種設備來迎接陸客?


    然而,這兩天在監察委員和考試委員的提名作業上,似乎已經有所改善,提出了大體而言比較令人亮眼的名單,也顯示了「和解共生」的襟懷。顯然,只要循序漸進、步步為營,並超脫黨派、視民如一,國家其實是有機會朝向體諒、合作的方向發展的。企盼執政團隊以此「滿月經驗」為戒、戮力向前,則國家幸甚,人民幸甚!


2008年6月20日 星期五

打造亞太藝術中心 此其時矣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2008.6.21)



打造亞太藝術中心 此其時矣




·                            2008-06-21 中國時報 【杜震華】



     英國牛津大學美術館收藏的印象派畢沙羅等人的名作正在故宮展出,同時法國奧賽美術館的米勒十六幅真跡畫作也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展覽。一個小小的台灣,竟然能夠讓如此珍貴的人類藝術遺產,首次出國就遠渡重洋來到寶島駐足三個月餘;台灣藝術競爭力如此深厚,跌破了各國專家的眼鏡!


     如果是一個有效能政府,此刻應是在鄰近地區大做廣告,告訴周邊各國對藝術有興趣的朋友們:來吧!現在到台灣,你可以在飽覽美景、飽嚐美食、體驗濃郁人情味、特色民宿、台北一和誠品書店之後,順道看看故宮、米勒、畢沙羅,甚至聆聽空中補給、李雲迪的表演,沒有更好的機會了!想想,如果是一個對文化藝術有興趣的人,看到這種廣告之後,不會怦然心動嗎?


     然而,如果在故宮或史博館旁,就有一棟外觀宏偉、建築高雅、空間廣闊的「國家藝術品展售中心」,在不同樓層集中陳列了國內最有名或最有潛力的藝術家所創作的國畫、西畫、陶瓷、雕塑等視覺藝術展售作品,讓一個外來旅客可以在行程的最後一天,耗上一整天的時光。靜靜地欣賞、流連、用餐之後,花個幾萬元(或幾十萬元)的合理價格,帶走(或訂購)心愛的一兩幅(個)作品回去,這該是如何美好的情境!


     紐約的蘇活區、北京的七九八藝術特區等藝術區域,都已經成為觀光旅遊的重要去處。台灣沒有特別大的空間,可以發展這種類型的藝術區;但卻可以集中力量經營一個大型的展覽場館,將個別藝術家的心血結晶集中陳列,讓有心收藏的海內外人士,以最省時省力的方式,獲得公平合理的藝術佳作。


     如果行政院協調經濟部、文建會慎選館址,投資個數十億或百億元,短短幾年內就可以有一個國際級的展館。只要這個地方交通方便、配套良好|它可以在華山藝術特區,或是故宮周邊,甚至是即將啟用的南港展覽館旁邊,因為它即將有捷運,而且未來參觀各種展覽的買家口袋都是「麥克麥克」!當然也可以在其他更為理想的地方。


     只要有心,幾年後將可以看到無數的觀光客在此地落腳,國內越來越多有品味的人士也會經常光顧。這個新「地標」將成為台灣旅遊業最新的一站,帶動全台灣的藝術文化事業欣欣向榮,各種相關的文化創意產業也連帶興起。台灣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值僅有國內生產毛額(GDP)百分之三左右,在這種加持之後,應該可以急起直追,邁向美國、英國百分之六、韓國百分之四的水準。


     文化創意產業已在全球欣欣向榮,直追重要製造業。包括動畫、遊戲、電影、音樂、卡通、廣播電視在內的文化創意產業在二○○一年的全球產值為六千五百億美元,已經接近包括造船、半導體、記憶體、數位家電、鋼鐵等製造業的七千五百億美元。


     台灣要發展服務業,帶動較無污染、無二氧化碳排放的經濟成長,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視覺藝術的發展,是無可逃避的產業政策!期待台北的下一步,是個「亞太藝術中心」,台灣的未來是個「亞太藝術重鎮」。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經濟組副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貿易產業組召集人)


 






 


2008年6月16日 星期一

說清楚講明白 政府對陸客來台的配套措施何在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6.16)

說清楚講明白 政府對陸客來台的配套措施何在


 


    海基會和海協會之間的江陳會完成了週末包機直航和中國人民來台旅遊的協商,正式簽署了協議;兩岸之間的直航和旅遊已經打通了「任督二脈」, 七月四日 即將上路!


既然水到渠成、木已成舟,我們認為開放中國民眾來台旅遊還有巨大的改善空間,呼籲行政院高度重視此事,在初期組成一個「開放陸客來台旅遊督導小組」的任務編組,協調督導各旅遊相關單位審慎因應,以免重蹈執政團隊在「擴大內需方案」中所顯現的急就章窘態!


    事實上,從馬總統上任迄今也不過二十四天,一個事關兩岸關係重大發展的政策,如此迅速地就談成簽定,速度可說快得驚人;相關的配套措施,難說都已經「準備好了」。再過二十天後,陸客來台的「首發團」六百人就要前來探路,而今天更有一團四十名中國旅遊業者組成的「踩線團」,前來考察台灣旅遊設施和接待能力!七月十八日,正式的旅遊團就會在每天三千人的額度下,源源不斷地湧入台灣。這可不是嘴上說說「我準備好了」就真的萬事OK,可以等著大賺陸客錢的小事。如果接待胃納不足、服務態度不佳、接待模式不對,可能立刻壞了名聲或毀了景點,反而對台灣的旅遊業蒙上陰影,執政團隊千萬不可小覷!


    為因應開放中國旅客來台觀光,交通部在六月九至十日邀集了相關部門,到陸客最常旅遊的阿里山和日月潭稽查住宿的飯店、餐廳、購物店、遊覽車、景區遊船等項目,發現的確有飯店安全梯堆置雜物、未標示客房價格、餐廳食品未明確標示效期、廚房地板未確實清理、旅行業購物佣金抽取過高、商品未明確標示製造商名稱及產地、遊覽車超載、未標示車窗擊破器位置及操作方法、安全門警告裝置失效、船舶救生圈未附三十公尺浮繩等違規情事。主管機關均已開罰或限期改善,並追蹤調查至其改善為止。在我們看來,交通部的這項稽查,僅能達到「威嚇兼作秀」的效果,在全國最負盛名的兩處「國家級風景區」,順手拈來就有如此多的問題,其他我方推薦給中國的二十二條旅遊路線會產生多少問題,實在是難以想像!


    其實,從最基本的問題來看,就可以看出台灣的住房對這項突如其來的旅遊需求,根本沒有胃納的能力。國內觀光旅館(包括國際和一般)共約有兩萬個房間,若以平均每房住宿一點五人計,每天可以容納三萬人。目前的住房率約為七成,剩下三成僅可以容納九千人。如果陸客一天來三千人,每團停留七天,到第六天晚上會有一萬八千人在台需要住宿,請問還有九千人要塞在哪裡?如果一天開放到一萬人,六天後的六萬人能夠全部塞在容量有限、分散各地的「特色民宿」嗎?到頭來,還不是都進了各地霉味四溢、床縟未洗、難以見人的四流旅館!如此一來,這些一趟付出一萬人民幣的「旅遊肥羊」會想再來台灣一趟嗎?


    別的不說,台灣許多著名景點的洗手間就根本無法應付這突如其來的需求。士林官邸和陽明山國家公園根本就沒有幾間廁所,而且簡陋無比!其他許許多多景點也都有類似問題,應付自己人都已經捉襟見肘,如何應付大量增加的陸客?台灣的景點,除了日月潭、太魯閣幾處以外,和中國大陸大量的「世界自然遺產」比較,根本就無法相比,如果連「軟體」配套也被比下去,想如何賺人家的錢?


    偷雞都要蝕把米,想要賺一年六百億元以上的旅遊收入,花個六十億的成本也不為過,何況還想賺一年兩千億元的商機!行政院有必要主導全體旅遊據點和旅遊業者,整體規劃台灣的觀光硬體和軟體建設,學習先進國家的旅遊發展配套,順勢將台灣的旅遊業帶向國際水準,特別是國內「遊客服務中心」的缺乏或貧瘠最為嚴重!目前,我們是想以「本地」的水準來獲取「國際」的獲利,中國大陸見過國際世面的越來越多,這種「準備」是只想做一次生意,不是一個有企圖心的政府會做的事!


    請將「開放陸客來台」當一回事,全面改善台灣的旅遊品質,別再重蹈「擴大內需方案」的後塵!


2008年6月12日 星期四

兩岸共同市場的是非題 (蘋果日報 論壇 2008.6.13)

兩岸共同市場的是非題


20080613日蘋果日報


論壇


江丙坤先生帶領的海基會代表團已經到大陸談判兩岸包機和直航的相關事宜。如果順利發展,蕭副總統提出的「兩岸共同市場」將會成為下階段的談判內涵。由於「兩岸共同市場」在大選期間受到競爭對手批評,認為會讓台灣「香港化」。因此,共同市場的目標設定和推動步驟仍須謹慎從事,才不會受到質疑。


 


蕭副總統提出的「共同市場」屬於「經濟整合」的一種深度階段。經濟整合從最淺的「部門間自由貿易」,到「自由貿易區協定」,到「關稅同盟」,到「共同市場」,到「貨幣同盟」,乃至於「經濟同盟」,皆有學理上的定義。「部門間自由貿易」是指將某些經濟部門的商品貿易取消關稅和數量限制的障礙;「自由貿易區協定」是指將這種產業的自由貿易推展到所有的部門;「關稅同盟」則指除了自由貿易,會員體進一步統一對外關稅;「共同市場」是指會員體進一步讓資金、人員的流動自由化,人民得以自由居住、執業,以及自由投資。


 


歐盟花43年整合
歐盟從1952年進行煤和鋼、鐵的貿易自由化起,一直到1995年「申根公約」(部分國家人民自由移動)生效,花費了43年的時間,兩岸間的整合當然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
推動「兩岸共同市場」必須參考兩岸和解的程度,循序逐步發展。如果將馬英九總統的任職時間設為8年,可將前4年設定為推動「共同市場」的初步階段,後4年為第2階段。馬總統已經對兩岸經貿自由化做出某些承諾,包括不擴大開放農品進口、大陸學歷不得考職業證照、不開放大陸勞工等,因此第1階段目標可以設定為台灣較強的「工業產品」自由貿易,逐年調降工業產品關稅率為零。
至於農產品,可以仿效美韓自由貿易協定,將稻米排除在外,其他則在第2階段逐步自由化。至於「服務業」自由貿易,包括貨幣自由流通,可視情況提前納入。旅遊業涉及人員流動,可以逐步開放,但不宜超過台灣胃納,以免衝擊國家安全。
陸資投資在第1個階段仍然必須謹慎從事,投資企業可以開放;購買不動產宜僅對商用部分開放,一般住宅可以保留到第2階段,並且作某些方面規範,以免讓民眾產生疑慮。而為保險起見,可以加上「防衛條款」(或稱逃避條款),在產業受到顯著衝擊,或新台幣匯率大幅波動時,暫緩自由化。


 


確保不會香港化
另外,在第1階段開始時,可要求對方提出部分可以馬上免除關稅的項目;我方也可以提出對應項目,作為「早期收穫計劃」(early harvest program)的內涵,嘉惠部分廠商,並爭取民眾支持。而既然對方表示可以「吃虧」,我方可以要求稍多項目。在第1階段進行之時,必須對農業轉型進行輔導,為第2階段的農品貿易自由化做準備。在第2階段,投資、旅遊、貨幣兌換的自由化幅度都可以加大,部分專業執照的承認也可以開始。
「兩岸共同市場」是個簡單的圖像,它的實質內涵有待雙方諮商談判才能確定。我國雖然已經和三個中美洲國家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巴、尼、瓜),但兩岸共同市場的規模和影響,加上政治因素的複雜度,都不是其他自由貿易協定可以比擬的,必須穩紮穩打才能受到民眾支持,並確保兩岸整合真能讓台灣「向前行」,而非「香港化」



作者為台灣競爭力論壇貿易產業組召集人


 杜震華


2008年6月10日 星期二

急就章的「擴大內需」方案 暴露新政府的輕慢與草率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6.11)

急就章的「擴大內需」方案 暴露新政府的輕慢與草率


 


    為了對抗國際景氣下滑對台灣經濟的衝擊,兌現馬總統「六三三」的競選承諾,行政院長劉兆玄在上任次日的行政院中會宣布了「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方案」,作為上任後的三大新政之一。但這個「擴大內需方案」迄今的發展,卻有如「老鼠過街」-人人喊打。一個立意良善的振興經濟計畫,卻落得如此狼狽,顯示新內閣還有許多需要學習之處;有必要更深入地體察:「從感恩出發,由謙卑做起」。記取本案教訓,審慎周延地規劃,臨淵履薄地推動,爾後方能順利推展政務!


    劉院長先前表示,今年度的預算已在前政府時通過,因此只能透過「追加減預算」的方式處理,調整原先的預算,以六個月為期來擴大地方建設的需求。這項擴大內需的預算中,七百億將用於民眾有急迫需求的事,五百億將用於工程物價調整款、油電漲價後的弱勢及大眾運輸補貼。行政院按人口比例,對每一縣市估算出金額範圍,由地方視各自需求提出計畫,並且在今年下半年就要完成撥款及相關計畫。其程序是由地方提出計畫,送到各主管機關、經建會審核,通過後送行政院進行最後的審核,「預期」在五月底前送立法院,趕在本會期討論通過。


    此項計畫一出,立刻被民進黨執政的縣市批評,國民黨執政的縣市在三二○後就知道有這項計畫,但行政院卻只給了他們兩天的時間提出計畫!其次,高雄市認為以人口比例分配此項預算將造成表面公平、實際上擴大城鄉差距的後果,無法平衡南北差異。其三,由於時間緊迫,而且行政院也僅有三點原則:不能買車、不包括土地徵收款、年底前要完成;導致各縣市提出不少令媒體質疑的計畫,包括購買垃圾車、興建殯儀館、整建公墓花園等。為了回應媒體質疑,行政院和各相關部會又陸續提出不少「附帶條件」,導致地方首長批評「朝令夕修、無法接受,不應看報紙治國」。最新的發展是高雄市批評經建會一再改變審查原則,將產生「將帥無能,累死三軍」的後果,注定會造成「天下大亂」!


    此外,此項計畫的財源也發生了問題。新上任的財政部李部長原先表示,財源將從重新檢討九十七年預算、政府超徵稅收、公開釋股等三方面來籌措。但是,行政院計畫釋出中華電信政府持股的百分之六點九股權,來籌措五百二十八億元的計畫,已經遭到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朝野立委的封殺,認為這不僅是「殺雞取卵」,也會造成「財團炒作」。更有立委直接批判擴大內需竟然有「辦街舞、潑水」等活動,根本是「錯誤政策」!看來,此項計畫已經成為馬政府民意下滑的重大「功臣」之一,令人深感遺憾!


    其實,如果新內閣真的如同選前所說的:「已經準備好了」,那麼此項計畫的推出,就不應該如此倉促與草率。所謂「呷緊弄破碗」,沒有審慎規劃的計畫案,在經過一連串的原則修正之後,不僅大大傷害了行政團隊的信用,而且也落人「無執政能力」的口實;之後還要挽回形象,就要數倍的努力,還不知道能否如願!


    當然,行政院有其兌現百分之六經濟成長率的壓力,希望以「擴大內需」和「陸客來台」兩案,提高百分之零點九二的預期成長。但是目前物價壓力嚴重,「經濟部穩定物價監視小組」認為,六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可能升到百分之四點五,躉售物價更可能漲破百分之八點五。在這種情況下,若無貨幣政策之適當配套,「擴大內需方案」不僅倉促上陣、問題重重,而且還對物價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要讓物價維持在劉院長預期的百分之三以內,將是難上加難!不知為何要以這種草率、倉促,有損形象的模式,來推動一個難以獲得良好成效的計畫?


    馬政府「準備好了」嗎?全民正迫不及待,請吸取教訓、「馬上」上路吧!


 


2008年6月8日 星期日

稅改聲中看台灣關稅 (蘋果日報 經濟人語 2008.6.9)

經濟人語:稅改聲中看台灣關稅(杜震華)


2008年06月09日蘋果日報


經濟人語(周一刊出)


新政府執政團隊即將組成「賦稅改革委員會」以檢討台灣稅政,並兌現馬蕭競選時的降稅承諾。
各方矚目的焦點放在所得稅、營業稅、能源稅和遺贈稅。然而在輸入型通貨膨脹嚴重之情況下,調整進口關稅的重要性也不宜受到忽視。


 


引導資源 顧及產業
關稅在開發中國家經常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因此稅率經常偏高;然而在一個已開發國家,關稅的功能主要是以關稅結構來引導資源配置,並顧及局部的產業保護;因此除少數情況外,一般稅率偏低。我國屬於國際貨幣基金認定的30個高所得經濟體,關稅結構自然應該參考這些國家的模式和水準,以免扭曲資源使用、影響經濟發展,並損及國民利益。
依世界銀行之最新資料,2006年台灣進口關稅的簡單平均率為5.4%,加權平均率為2.4%,比起全球兩類關稅率(7.5和3.1)要來得低,自屬合理。但比起高所得國家的平均(3.8和1.9)仍屬偏高,還有調降空間。在主要的競爭對手中,台灣高於香港和新加坡兩個自由港(都是0、0)、先進的日本(2.7、1.5)、歐盟(2.8、2.1)和美國(3.0、 1.6),但顯著地低於韓國(11.9、6.6)。有趣的是,中國大陸的關稅率(8.9、4.3)已經令人驚訝地降到低於韓國,這應該是韓國物價顯著高於台灣的因素之一;為了促進競爭和效率,當然不宜引用韓國案例作為保護產業的藉口。
進一步分別觀察台灣初級產品(農、礦)和製造產品的簡單和加權平均稅率時,發現台灣兩類產品的加權稅率(2.2、2.4)尚可,但名目稅率都顯著偏高(8.3、5.0),比起高所得國家(5.3、3.6)分別高出了6成和4成。
這種狀況來自於我國對農、漁產品的保護偏高,例如許多穀物製品(如米粉條)每公斤關稅高達49元、蒜球38%、其他許多在25%上下;許多肉類在30-50%之間;魚類稅率多在25%上下,亦有高達60%(如沙丁魚、鯡魚類)到90%(鯖魚、部分冷凍魚片)者;帶殼花生要每公斤42元、去殼花生每公斤64元、花生油稅率更高達338%,實在不可思議!難道花生是重要的國防工業,不自己生產會嚴重影響國家安全?另外,許多輕工業產品的稅率也都過高,如酒精要20%、紡織品和成衣類多半在12%,其實都可以考慮調降。


 


配套補貼 有效輔導
要調降農、漁業和輕工業產品的關稅率,當然會面臨業者的反彈和保護主義的聲浪;但降低關稅並不表示無法照顧農漁民或輕工業者;可以搭配一些配套措施來補貼經濟弱勢族群,提出更有效的輔導措施提高其競爭力,甚至可以考慮開辦部分農產品的保險,以維護各類型農民的基本收入。許多研究都顯示,這樣的社會成本遠低於關稅保護的代價。然而,這有必要由經建會代表行政院來統合相關部會,經由深入的探討提出適當的規劃。如果維持部分產品的高關稅率,不僅和台灣高所得經濟體的形象不符,也會讓資源無法有效在部門間移轉,支持有效率的產業發展,乃至於羈絆了台灣的經濟成長!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經濟組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杜震華


軍公教調薪應兼顧社會公平與經濟發展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6.8)

軍公教調薪應兼顧社會公平與經濟發展


-籠絡式的調薪將傷害新政府形象


 


    日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如果年底前經濟面轉好,國庫財源可支應,明年將會調整軍公教人員待遇。我們認為在通貨膨脹嚴重、民間景氣遲緩,民間痛苦指數高漲的此時此刻,談論軍公教人員待遇調整的議題並不適當,恐將引發民間強力反彈。就算經濟情勢允許調薪,也應建立客觀的調薪制度,以免調薪的時間和幅度漫無章法,可能淪為政治操作的伎倆,變成各種選舉時籠絡公部門人心的「政策性買票」工具。


    就像所有的民間企業一般,軍公教等公務人員的待遇也必須要適時調整,以對應生產力的提升和物價的膨脹,否則難以吸引優秀、適當的人才投入公務部門。然而長久以來,我國軍公教人員的調薪,從來就沒有建立適當的調薪制度;每次都是在經過幾年時光,各方「感覺」應該調薪,否則難以因應生活所需或激勵公務員士氣之下,政府才開始考量調薪。到最後確定調薪時,有如封建時代的「皇恩浩蕩」,所有公務員當然只有「謝主龍恩」!如果「剛好」是在重要選舉之前,執政當局自然希望讓公務員產生「感激之情」,順勢反映在執政黨的選票之上!


    當然,如果經濟情勢不佳,國家財政困難或民間調薪緩慢之時,不管公務人員表現如何,也不管軍人、一般公務員,或者是教師的工作績效要求有何變化,還是必須一視同仁地「共體時艱」,一年捱過一年地等待「恩澤」。例如,近年在大學「追求卓越」的要求之下,所有國立大學的教授們現在需要投入教學和研究的壓力倍於從前,但是薪支卻沒有增加一分一毫,乃至於優良教授被國外挖角者日益增多,過勞死的案例也不時傳出。這其中的調與不調,或是誰調誰不調,要調多少,完全沒有一個客觀標準,全部由行政院「一刀切」,齊頭式地假平等。正因為沒有標準,才方便執政黨有其操作之空間,可以選擇「最佳時機」來進行調薪作業。


    依照政府估計,軍公教全部調薪時,每調一個百分點會增加國庫負擔六十六億元,調整三個百分點就是兩百億元左右。兩百億元說少不少,說多也並不算多到難以負荷;但對於民間部門而言,卻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只要軍公教人員調薪,許多企業就必須跟隨調薪,否則就會造成員工心理浮動,流動率增加的負面效果。因此,雖然不見得負擔不起,但是政府每次在因應外界要求軍公教調薪之時,必然是左思右想,既要考量經濟景氣、財政負擔,又要考慮物價指數、國際比較,乃至於民間反應、員工士氣,到最後其實是「高層說了算」,完全沒有一個可以說服各方的客觀說法!這種「有權者說了算」的狀況,在威權體制之下,民眾當然只能徒呼負負;但是在民主法治之下,還是「因陋就簡」地以人治替代法治,可說完全不合時宜,必須思考以制度化的調薪制度,來加以取代!


    然而,公務員調薪要制度化,也和公務部門的人力規模有關。一個精簡的公務部門,要調整待遇的能力自然比較高;例如香港和新加坡的公務部門不大,其待遇明顯高於台灣甚多。所以如果要將台灣的公務員調薪制度化,必須同時考慮公務部門的人力規模,並且將軍、公、教的薪給制度分離,搭配一個真正合理反映個人生產力的獎金制度,才能找出一個合理的待遇和調薪制度,公平合理地給定薪支、適時調薪。


    總而言之,此時此刻並不是談論公務員調薪的適當時刻,但卻是研究並擬定一套更合理的公務員薪給和調薪制度的最佳時機!


理性評估「育嬰假六成薪」政策的利弊得失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6.6)

理性評估「育嬰假六成薪」政策的利弊得失


 


    行政院劉兆玄院長在五月底到立法院進行首次施政報告,宣布了包括「婦女育嬰假將發給六成薪」在內的弱勢相關利多政策,引起各界注意。雖然照顧婦女同胞、促進生育子女的方向正確,但是在景氣欲振乏力、企業獲利未臻理想,而國家財政赤字仍然嚴重的此時此刻,我們不認為是驟然推出此項政策的最佳時機;宜等到景氣狀況好轉,企業獲利和國家財政改善之後再順勢推動,方屬穩健。


    劉院長的這項「帶薪育嬰假」政策利多,是為了減輕生育子女的家長負擔,讓父母在子女兩歲前能夠維持擁有六成薪資的替代水準;而如果父母並未就業,則可以領取每月五千元育兒津貼,直到子女滿兩周歲為止。這原是馬英九總統的競選政見,劉兆玄院長為其兌現、轉為政策,亦屬無可厚非。然而,這個方向原本就是勞委會施政的規劃內容;在去年底立法院審議「就業服務法修正案」時,該會就規劃了「半年、五成」的育嬰津貼內涵,並評估將由「就業保險基金」每年耗用三十一億元來加以支應。以目前就業保險基金每年盈餘一百一十億元衡量,是足以因應這項政策所需的。但如果頓時擴大為「兩年、六成」的話,估計一年要支出兩百億元,十年之後將會耗盡「就業保險基金」!新政府必須慎思!


    這項福利政策雖然立意良善,但許多婦女同胞對其可行性表示懷疑,因為如果不是在公務機關有所保障,絕大多數的民間企業在婦女育嬰之後必然會雇用新手替代,兩年之後育嬰結束的婦女如果要回任原職,企業將面臨困境;因此,很難為婦女的育嬰提供長達兩年的留職保障。勞委會王如玄主委瞭解問題的嚴重性,在立法院表示將以「漸進方式」來加以推動;先將育嬰津貼調整為「半年、六成」的內涵,並觀察對婦女就業的助益和雇主是否足以承擔,再進一步處理。


    我們肯定王主委對問題的瞭解遠高於行政院的唐突,及時地踩了煞車。然而,即使是勞委會的「漸進式」推動內涵,以目前產業界的狀況,都還不是適合推出的時機。原因在於今年的輸入型通貨膨脹嚴重,全球經濟趨緩,台灣本身的內需亦受到通貨膨脹影響而呈現遲滯。目前景氣預期幾乎都押注在七月初馬總統將兌現的第一張競選支票:「開放兩岸三通、陸客來台。」而就算這張支票能夠完全兌現,受益者也是以觀光旅遊的相關產業為主,一般產業也難以雨露均霑。就算六成薪由政府負擔,但留職期滿歸建之時,勢必辭退遣散新任員工,增加遣散費用。若改用「派遣」員工,沒有適當訓練亦難以上手;而若施以訓練,又只能適用半年。因此,對台灣廣大的中小企業而言,這項政策的推動,即使政府完全負擔留職期間之薪支,對廠商依然是一項難題!


    當然,在勞動保障日趨完備之下,婦女「帶薪育嬰假」已是世界先進國家的普遍趨勢,也是我國無法避免的勞動發展;沒有人能夠,也不應該阻擋這種政策的來臨。只是,目前馬總統剛剛上任,足足有四年時間可以逐步兌現其競選承諾。雖說「馬上,就會好」當然最好,但剛好目前就是全球經濟由盛趨緩的關鍵點,行政院也才東挪西湊地勉力推出一千兩百億元的「提升內需方案」來避免景氣不振,可見經濟情勢並非有利;暫緩一年半載推動「帶薪育嬰假」不僅可以舒緩國家財政赤字壓力,而且對企業思考回應這種勞動新政,在時效上也有所幫助;加以包括美國花旗集團在內的各方,都預測台灣明年景氣將會好轉,超過香港和韓國的表現,因此以此規劃為目標,在明年景氣明確好轉之後,再順勢推動,當然明顯優於在目前尚未完全準備好的情況下倉促推出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