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6日 星期一

政府真的重視服務業嗎? (蘋果日報 經濟人語 2012.2.6)

政府真的重視服務業嗎(杜震華)


 


2012 0206


 


服務業佔經濟體的總生產比重,在先進國家已經達到78成,在台灣也達到了65上下;而台灣在服務業就業的人數也達到總就業的6成左右。服務業貿易在全球都在快速增加,在美國的出口已經達到總出口的3成──服務業的重要性早已是無庸置疑的基本常識了。


 


然而,相對於製造業和農、礦業,服務業的技術比較容易被模仿,研發的成效較難保留在企業內部,造成一般服務企業相對於製造業更不願意投資於研發。依照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2009年的出版資料,幾個重視製造業的(亞洲)國家,其企業研發支出投注在服務業的比率偏低:韓國7.1%、台灣7.5%、日本8.5%、德國9.4%;而服務業發達的先進國家,這項比率就相對較高:澳大利亞40.5%、挪威39.3%、加拿大35.8%、丹麥33.5%、新加坡32.7%、美國29.6%、義大利26.0%、英國23.2%、荷蘭21.9%……。


 


補助額少難以推動


 


和這種服務業研發投入偏低相對應的發展,是台灣服務業在2000年之後的勞動生產力成長顯著地低於製造業、對科技創新之應用程度較低、專業人才之國際化程度不足;不少國內成功的服務企業在有意進行海外擴張時就出現人才不足的困擾,影響其國際化甚巨。





學理上,這種研發支出的「外部性」高的產業,就應該由政府來投資。而政府也不是沒注意到服務業的重要,行政院在2009年通過「服務業發展方案」,提出推動以服務業佔半數的六大新興產業;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又提出十大重點服務業,行政院也設立跨部會「服務業推動小組」全力加以推動。稍早2007年底,在商業界千呼萬喚之下的「商業發展研究院」(商研院)也正式成立,成為商業界引頸企盼能和「工業技術研究院」相互輝映,推動台灣服務業發展的引擎!



然而,4年已經過去;商業界原先寄予厚望的商研院迄今成員不到百人、年度預算只有2億多元、年度研究計劃不超過20項;和工研院成員7千人、年度預算200億元(來自政府專案計劃者約百億元)、獲得國際專利之數目享譽國際兩相比較,差距幾近百倍!



政府對於服務業(特別是商業)發展的重視,迄今仍停留在「口惠」階段,血液裡、腦海中、眼光前盡是「製造業」、「製造業」……。因此,可預見的是,十年後商業服務業還是科技不足、人才不足、成長不足;在製造業早已呈現疲態的台灣,服務業卻無法跟上,撐住台灣下一波經濟發展的重任!



大的不說,目前一些生機盎然、快速成長的連鎖加盟業者要求商研院代為訓練擴點展店所需人才,但礙於經費和人力,該院只能為業者培養寥寥可數的一般性高級人才,完全無法滿足業界的殷殷期待。而針對政府的商業政策研究,政府對出國考察等預算的控管卻出奇嚴苛,完全無視研究品質之需要。
因此,當政府口口聲聲說「重視服務業」、捲起衣袖作勢要「發展服務業」時,你相信嗎?


 

<經濟人語>



作者為商研院商業政策所所長、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