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0日 星期四

推動ECFA 要安十萬人生計 (蘋果日報 論壇 2009.7.31)

推動ECFA 要安十萬人生計(杜震華)


20090731蘋果日報


 


經濟部正式公布了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評估報告:國內生產將增加1.7個百分點、增加26萬人的就業機會。獲利的是化學、塑膠、橡膠、機械、紡織、鋼鐵、石油及煤製品。


 


經濟模型當然有其假設上的先天限制,難以面面俱到;因此其結果只能「僅供參考」。更重要的是,面臨反對人士的各種疑慮和受衝擊產業的憂慮,政府應儘速提出適當的配套,讓業者和勞工們能夠安心,才能化阻力為助力,順勢讓台灣的弱勢產業轉化為強勢產業!





目前,政府提出的幾項「方案」,基本上都有其限制:其一,將「高度敏感」產業排除在貿易自由化之外;但當830項農產品不列入自由化時,已經佔據約8%的貿易項目,工業產品可以列入不開放的項目有限(原則上不能超過2%)。其二,將「一般敏感」產品的降稅時程延長到5年、10年不等;由於前景悲觀,這些產業將難以獲得人才挹注、升級困難。其三,以「反傾銷」、「平衡稅」和「救濟措施」來阻擋進口;然而,這些措施的實施都有嚴格的條件和時效限制。因此,只有「產業升級」是真正能夠解決長期問題的方案。所以,擬議中的「產業結構調整基金」可說是弱勢產業脫胎換骨的救命仙丹!


 

調整基金數據偏低


 


目前經濟部準備編列300億元的「調整基金」,這個數據似乎偏低。當年要加入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貿易組織)時,編列的「農業發展基金」是1000億元;以當時農業產值為1800億元,而目前受衝擊產業的產值近1000億元來看,至少要編列550億元才符合「比例原則」。如果考慮對農業的補貼早就存在,則550億元還是偏低的;應該要有不少於600億元才能勉強稱為「適當」。但可以「逐年」編列,減少預算衝擊。





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這筆基金更為重要;目前經濟部想提供弱勢產業「貸款」,這是不良的政策設計。如果產業無法升級,沒有廠商敢去貸款,否則會「死得更慘」。政府應該提出精緻的政策配套,包括為各種產業設立研發中心,研發各種可以共用的技術、設計等等;提供廠商員工赴最先進國家研習創新、設計的獎學金名額;延攬世界級大師來台授課為廠商訓練人才;建立媒合國內業者和先進國家業者策略聯盟的平台。只有在各種務實有效的方案紛紛出籠後,才能建立業者信心,支持政府的ECFA,並以新投資來進行升級改造!
受衝擊的毛巾、寢具、織襪、內衣、製鞋、成衣、泳裝、家電等業,好歹也有3500家廠商、10萬以上人的生計。能否「化危機為轉機」,但看政府如何讓人民「安心」。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副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召集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