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0日 星期四

工商時報報導版主對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看法

投資海西如兩面刃


·          2009-07-31 工商時報 【張國仁/台北報導】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杜震華昨天表示,中國大陸所推動的「海峽西岸經濟區」,有中共國務院的政策支持,為台灣金融業登陸的最佳區域。但該海西區有台灣9倍大,如果台灣的業者都跑去海西區投資,台灣恐怕會被架空,這是兩面刃,政府在對應海西區發展的同時,必須審慎,才能創造雙贏。


     台灣競爭力論壇與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昨天在台大社科院國際會議廳,共同主辦的「台灣、海峽經濟區的雙贏策略」研討會,杜震華作了上述表示。


     杜震華指出,中共國務院支持快速推動海西區,給予台灣的銀行很大機會,台灣金融業有以下方式進入海西區:


     1、爭取以境外機構參股或合資方式和大陸金融業在海西區合作經營金融事業。


     2、併購香港的銀行,再藉由「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的機制,進入大陸市場。


     3、以設立辦事處方式,透過中國對於外國金融業的准入機制逐步登陸。


     4、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框架下,以一般性的兩岸金融業「市場准入」條件,進入包括海西區在內的中國市場。


     5、雙方簽署「金融監理備忘錄」(MOU)後,就可獲得福建省「優先批准台資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在福建設立分支機構或參股福建金融企業」的待遇,優先在福建設立分支機構或參股當地金融企業。


     前3項是目前就可以採行的途徑。但由於無法掌握主導權,或不一定有適當併購機會,或是必須耗費大量時間等待,在符合中國的條件後,才能升為分行辦理人民幣業務。他認為,前3項目前都無法成為台灣業者偏好的主要途徑。


     寄望第4項途徑則仍要等待ECFA的簽署,將金融業列入「早期收穫計畫」的清單下,加上簽署兩岸MOU之後,才能夠促其實現;而第5項途徑,雖然市場進入的要件與第4項途徑類似,但是其准入的條件應該會比第4項來得低,讓絕大部分有興趣進入海西市場的台灣金融業都可以如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