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台灣的失業率太高嗎 (蘋果日報 經濟人語 2010.9.27)

<經濟人語>:台灣的失業率太高嗎(杜震華)


20100927日蘋果日報



2008年新政府上台後,不久就遇上全球金融海嘯。經濟嚴重不景氣伴隨失業問題每下愈況,引發了國人對失業率的嚴重關切。這種關切不僅關係到朝野的各種選舉,甚至會決定行政院長在明年的去留——只要失業率無法降到5%以內,吳院長將必須離開這個崗位﹗


 


然而,我國的失業率到底是好還是壞?好,有多好?壞,有多壞?我們向來都只和自己的過去比較:認為由5%提高到6%是壞,因此政府無能、官員該批﹗然而,如果沒有國際比較作為討論的基礎,只憑感覺關起門來恣意評論,顯示台灣社會還是一個囿於本土,沒有國際觀的社會。





事實上,台灣去年(2009)的失業率並不差:身為33個被國際貨幣基金列入「先進經濟體」名單中的一員,台灣失業率的表現次於12個先進經濟體,但優於20個先進經濟體;5.9%的全年失業率也顯著低於全球平均8.7%或歐盟平均8.9%。



在全球192個經濟體中,以國際貨幣基金和美國中情局的資料為本,除了20多個沒有資料的非洲國家(通常失業率相當高)以外,台灣排名為全球46名;但考慮部分國家的數據可能被刻意美化或過時(緬甸4.9%、奈及利亞4.9%、中國4.3%、不丹4.0%、柬埔寨3.5%、瓜地馬拉3.2%、摩爾多瓦3.1%、蒙古2.8%、寮國2.5%、吉里巴斯2.0%、塞席爾2.0%、巴紐1.8%、白俄羅斯1.0%,上述國家都不太可能如此之低),台灣的合理排名應該是30餘名。因此,無論是以全球排列或是和先進經濟體比較,台灣去年的失業率表現即使不算很好,至少也不能說差。



在金融海嘯強烈衝擊之下,全球受創嚴重。然而個別國家的表現差異極大——由表現最好的卡達(0.5)到最差的莫三比克(95)都有。
表現極好的還包括泰國(1.5)、科威特(2.0)、阿聯(2.4)、挪威(3.2)、丹麥(3.3)、荷蘭(3.5);表現差的還包括諾魯(90%)、賴比瑞亞(85)、布吉納法索(77)、海地(66)、土庫曼(60)、吉布地(59)、那密比亞(51)、尚比亞(50)等國,很難想像在這些國家如何生活﹗


 

表現優於先進國家


 


先進經濟體中表現最好的是新加坡(3),最差的是西班牙(18);值得注意的是90年代以來受到諸多讚美的愛爾蘭受創嚴重,失業率由08年的6.3%飆升到09年的11.8%;債務過高終至破產的冰島,失業率也由4.8%躍升到8.2%,092月時更高達9.4%;經濟龍頭美國也從5.8%飆升到9.3%。上述國家惡化的幅度都大於全球平均(7.2%到8.7),顯示先進國家受創高於開發中國家。





台灣還是要檢討的,是身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但失業率「惡化」的幅度(升高了1.7)高於另三條小龍的平均(1.0),特別是韓國(0.5)和新加坡(0.8);但台灣也沒有墊底,香港惡化了1.8%才是四小龍的墊底者。是因為台、港比韓、星更依賴中國大陸,還是兩地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極少,還是有其他深層原因所致,有賴更深入的研究;而決策者更應早日釐清「案情」,俾便就「高失業率」對症下藥﹗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經濟組副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召集人


 


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台灣經濟要如何改變? (台灣時報 社論 2010.9.13)

台灣經濟要如何改變?

  │台灣的產業不能侷限在電子業代工,應多元化發展,尤其是能源與生物科技,更要培植科技人才。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日前在演講中指出:台灣經濟發展正在「穩定下降」;在未來的「知識經濟」時代,台灣要有「改變的動力」,從技術層面改造品質。我們相當同意翁院長的看法,也呼籲政府重視這項看法,積極地尋找台灣新的發展動力!

 翁院長認為,雖然台灣經濟在八○年代曾經創下百分之十二的高度成長,但從此以後就「穩定下降」。隨後的高科技產業並未持續帶來經濟成長,而且六大新興產業(特別是能源、生物科技)所需的人才已經面臨嚴重的問題。翁院長進一步闡釋,由於台灣在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過於集中電子業,而且是利用他國技術來量產、管理,以精密度取勝。這種以「改善」(improvement)為主的科技相對於「發現」(discovery),無法帶動產業的新發展。此外,我國的產業政策缺乏前瞻性,例如目前全球出現的「超級細菌」已經「攻陷」日本,台灣在和日本接觸密切之下其實是岌岌可危,但迄今沒有因應對策。而在石化產業上,經濟部支持石化產業的發展,但卻看不到減少污染或環境問題的相對應作法,難以和民眾進行有效的溝通。

 我們對翁院長對於產業發展的觀察雖然不見得百分之百同意,但大體上是贊同的。對於翁院長以一位生物科技專家的背景身分,卻能對台灣一般性的產業發展問題做出如此精闢的評論與建議,有如暮鼓晨鐘一般,表示由衷的敬佩。呼籲政府不宜將這番肺腑之言當成學者的一般牢騷,應該高度重視並以行政院科技顧問小組的高度加以處理,針對目前科技及產業發展政策的缺失加以矯正,才不枉費翁院長此番難得的建言。

 台灣的產業發展的確如翁院長所言,太過於集中於電子業,這當然是有其歷史和主、客觀的因素所導致的。然而,此番全球性的金融海嘯已經顯示出來這種產業過度集中狀況讓台灣出口受到了過度的衝擊,以及景氣復甦之下其效果又難以普遍散佈到市井小民的缺失。但迄今為止,政府明明已經瞭解問題,卻看不到它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政策來扭轉這種不利的趨勢。

 而在生物科技方面,雖然已經被列入政府的重大新興產業,但由於台灣市場狹小,加上對於專利技術的保護不足,使得國內外的廠商投資都不足夠,就業市場也就沒有早先預期的那麼良好,影響到後續的人才投入,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這使得目前國際間最看好的生物科技竟然在台灣無法順利地發展。而政府除了提出要發展生物科技產業以外,也無法提出更有力的發展配套來形成具有誘因的發展環境。其實,在金融海嘯之下,各種高科技人才難以獲得適當工作的情況下,正是政府設立或擴大研究機構以儲備人才的最佳時機,但是政府除了提供暫時性的一年期博士後就業機會以外,沒有絲毫作為。和韓國設立研究機構的氣魄比較,台灣的作法顯得相當被動與無力,各種研究能量當然無法匯集。翁院長身處於生物科技的前沿,當然對這種現象感到憂心!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國光石化設廠問題、中科園區擴張的爭議,以及媒體經常報導的六輕鄰近農漁業污染,乃至於日前報導麥寮六輕附近罹癌比例離奇偏高的現象,的確讓人感到憂慮。我們難以理解,同樣是幅員狹小的國家,為何全球第三大煉油中心的新加坡可以做到環保和經濟發展並存不悖,而我國卻每每成為官民關係惡化、人民抗爭惡鬥的溫床。顯然我國在環保政策的實施上存有嚴重的問題。誠如翁院長所言,經濟和環保應可相容並生,但政府必須以周全的規劃和令人安心的執行力來說服民眾接受才行。而在台灣廠商在環保問題上每每記錄不佳的情況下,這的確是越來越需要耗費更多的心力才行!

 台灣經濟要如何改變?如何才能讓新的產業為經濟產生新動力?如何讓台灣的環保和舊產業兼容並蓄,而新產業又能在政府足夠的誘因下源源產生?這些問題在在考驗著行政團隊的眼光和執行力。誠如翁院長所言,現在是一個關鍵時刻,它可以成為台灣的危機,也可以是個轉機,端看這個號稱「準備好了」的政府如何表現了!

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平心論南山併購案 (台灣時報 社論 2010.9.2)

平心論南山併購案

 美國國際集團(AIG)出售台灣南山人壽案在將近一年的審查之後,於日前正式被金管會否決,寫下我國史上最大金融合併案宣告破局的結果,受到各方矚目。我們認為這個合併案的否准將會產生重大影響,金管會應該趁此機會深入研究未來的審查標準,在核准條件研究上提出適當的標準,過猶不及都會損害到我國產業的發展。

 這個併購案之所以受到矚目,一來是它的金額二一點五億美元(約七百億元台幣)極為龐大,是我國金融業迄今為止最大的併購案。其次,是被併購的企業南山人壽是一家市場的領先企業,擁有四百萬保戶、三萬七千名業務員、總資產在一點七三兆元台幣左右,約占壽險業的百分之十五。其淨值一四三億元占全體壽險業三分之一,是一家營運情況極為良好的企業。只是在母公司營運出了問題之後,才有意脫手來獲取資金的「受害者」。其三,是它的併購方來自香港,其股東成員複雜而被懷疑具有中國資金,可能在未來不利於台灣。

 這個併購案在審查之初,金管會就提出五點審查原則:一、買方需承諾保障保戶及員工權益;二、買方資金來源需符合我國法令規定;三、買方需有專業能力經營保險業;四、買方需對南山人壽有長期經營承諾;五、買方需有財務能力因應未來增資需求。而博智集團併購南山最終被否決,依金管會的說法是因其財務能力無法因應增資需求,以及無法對南山長期經營提出承諾,和其是否有中資背景並無關係。這樣的結果當然讓原意出售該企業的美國國際集團(AIG)大感意外,讓南山人壽的員工鬆了一口氣,也讓擔心博智後面有中國資金的疑慮人士感到滿意。此外,上次競標沒有得標的競爭者,以及有能力募集資金的額外競爭者也都喜出望外,大有敗部復活的機會。此事尚未完全落幕,因為美國國際集團還是有可能提出訴願,甚至行政訴訟。但也有可能就此作罷,另覓買主。無論後續如何發展,我們認為它對台灣的產業政策其實已經造成傷害,值得大家慎重省思。

 在一個先進國家,一個併購案能否被批准,關鍵在於這項併購對於「市場競爭秩序」是否會造成顯著的不利影響,這通常是規定在「公平交易法」或「反托拉斯法」。而考慮的標準,通常是在看合併或購併的結果是否會讓併購後的存在企業變得太大,獲得顯著影響市場價格的能力而使得其他企業難以和其競爭。當然,在跨國性的併購案中情況會比較複雜,例如歐盟和美國就曾經為了飛機製造公司的併購案而意見相左,那是為了避免對手獲得太大的國際競爭力而產生歐美之間的矛盾。至於被併購企業員工的「福祉」,或是公司未來的「前途」,一切依照法律辦事,政府不會介入,也無力「照顧」到這些捉摸不定的東西。如果大家不健忘,當明碁去併購德國西門子手機部門時,德國政府求之不得,也沒有要求明碁要如何如何,而是由西門子這個被併購部門的工會出面,和明碁談判其未來的權益如何保障,政府是不會去「把關」的。

 這個道理很簡單,一個國家的政府只能「依法行政」,如果法律不周無法保護員工、顧客或國家的權益,就必須從修法著手,不應該是遇到有質疑和壓力,就趕快弄了一堆「原則」來卡,反而製造了許多模糊的空間和官員們可以上下其手的機會。這就是先進國家一再強調法規必須「透明」的真意,因為不透明、不穩定的法規長期一定會產生副作用,「愛之」的結果經常是「害之」。提一個最簡單的結果,下一次國際競爭力評比台灣的「法規穩定性」和「透明性」一定會有負面的評價。而南山下一個買主,在重重的營業限制之下,不太可能提出和博智一樣好的條件來併購它。

南山案的結果,可能因為台灣併購政策和法規不明確,造成未來沒有境外資金願意投入這個金融市場,阻絕未來我國企業在國際上尋求合作對象的機會,我們當然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建議金管會參考國際慣例、深入檢討,提出另各方信服的管制模式,協助我國金融產業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