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0日 星期日

正面衝撞無法讓民進黨成長茁壯 (台灣時報 社論 2009.9.21)

正面衝撞無法讓民進黨成長茁壯

│選舉的票源是多元化,可是民進黨只專攻反中國意識,當國民黨與中國結盟,以經濟攻破意識形態時,民進黨必定潰敗。

 高雄市政府決定在「高雄電影節」中播放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主席熱比婭的紀錄片│「愛的十個條件」,引發中國撤銷陸客旅遊團遊訪高雄的爭議,暫時以提前三周播出,另以配套搶救高雄觀光事業,來圖謀落幕。這樣的處理是否能夠圓滿,仍然有待觀察;然而,我們認為民進黨人對於理想的堅持與現實問題的處理,應該有更周全的因應技巧,否則不僅傷害黨的成長,而且也對重新執政造成障礙,應進一步深思慎行!

 經過在野勢力多年的艱苦奮鬥,台灣已經是個多元民主的社會,雖然各種觀點並存,但對於言論和新聞自由的「普世價值」,基本上已經學會彼此容忍、相互尊重的基本態度,並服膺依法行政的原則。但是,中國共產黨的一黨專政,迄今為止仍然無法尊重多元民主的價值,也無法容忍政治上的異議份子。不管是藏獨、疆獨、台獨、維權,都被視為分裂國家、分化社會的「反革命份子」,必須不惜代價地高度壓制、清除,以維護國家團結、主權完整。這種基本事實,我們經常無法理解,或是有所理解但還是輕忽其高度重視之程度。

 民進黨一九八六年在台灣民主化的環境下成為正式政黨,並得以正常發展,順利獲得八年的執政權力。其原因一方面在於它過去相對於國民黨,擁有更高的理想性和清廉度,但更重要的因素,在於當年台灣的經濟快速成長、環境相對優越,人民認為有條件追求政治理想和清廉度的提升,才一而再地將政權交付給民進黨。然而,目前台灣經濟可說是今非昔比,縱使還有不少堅持理念的民進黨支持者,不惜以任何代價來追求政治理念,但諸多的中間選民已經成為左右選舉勝負的關鍵力量,無法獲得中間選民的支持,就意味著無法獲得執政的機會。如果民進黨人還想在台灣左右政局、施展抱負,如何透過各種施政或政治活動來吸引各種族群,極大化其選票來源,才是其能否重新執政的「基本盤」,不再是在各種活動中狂熱吶喊的深綠選民!

 在這種大環境下,各種施政針對其政治和經濟的效果就需要更細膩的評估和操作技巧,不見得必須要放棄原有的政治理念,但是分寸之拿捏、時機之掌握、長短期效益之評估,都需要更全盤和更精準的掌握才行。達賴喇嘛來訪,雖然在掀起驚濤駭浪之下,透過事後的諸多調整和妥協,使得各種負面效果降到了最低,正面效益達到了最大。但是緊接在其後,又將播放疆獨代表性人物的紀錄片,明顯地就會讓人解讀為刻意和北京唱反調,不管市政府如何將其說明為「尊重藝術、創作及言論自由」,後續可能付出的經濟代價可能是高雄市民不願承受的。

 如果高雄市政府能避開目前各方矚目的敏感時段,於事後適當時機舉辦一次「政治人物記錄片展覽」,並將該片歸類於「革命故事類」或「異議人士類」,同時加入部分共黨領袖(如毛澤東主席、切‧格瓦拉等人)的紀錄片,那麼「熱」片的獨特性和時效性就被弱化,北京就難以針對該片反對,而民進黨追求言論完全自由的理念也可以獲得實現而不需要付出地方經濟發展的代價。

 目前的全球化已經讓台灣經濟和對岸、世界都緊密聯繫,如果因為政治觀點的歧異,就算政治理念崇高,但堅持己見的結果勢必要付出經濟代價時,如何在代價最小的情況下追求政治理念的實現,應該是所有政治人物必須修習的課題-民進黨人也沒有例外。無法參透這種邏輯的政治人物,即使在小型戰役獲得成績,卻極可能輸掉整個戰爭,並且拖垮整個政黨的未來。過去國民黨在縣市長和鄉鎮市長的選舉經常無往不利,但卻連續失去兩次政權。今天,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如果沈溺於個人短期利益,卻讓整個政黨付出代價,終究會承擔長期成本。

 有智慧的民進黨人,該懂得如何趨吉避凶、迂迴前進,達成政治目標卻不必承擔過大的經濟代價;暴虎馮河式地對抗獨斷政權,只會流於唐吉軻德式的結果,對於擴大政治版圖、實現政治理念沒有幫助,決策者務必慎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