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成立「經濟顧問委員會」(杜震華)
2008年07月01日蘋果日報
新政府上任滿月,已經被各種問題弄得滿頭包,號稱「馬上上手」要「拼經濟」的新內閣,除了整天開會商議如何解決眼前的油電價格、擴大內需、陸客來台、通膨壓力、風災水患、綠卡爭議等問題以外,似乎已經沒有任何餘裕來思考長遠的財經問題了!
即使內閣中的財經首長個個都是能人異士,但是在這種「小環境」下,似乎也都有志難伸,無暇思考、處理中長期經濟的「大問題」了。
然而,國家重要的經濟政策絕對不只眼前這些;馬蕭團隊在選戰中的諸多政見,仍然有待逐步落實。
但是,這些由極少數有「特殊淵源」的專家寫成的政見,是否真具有政策上的可行性,以及其優先次序如何,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探討,絕對不是讓各部會首長們悶著頭去轉化為政策兌現,就是「愛台灣」的適當作法。而且,應該還有不少可行的方案,沒有被列入政見中,但卻有必要研究採行的。
提供客觀分析
因此,有必要在行政院長之下,成立一個類似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的常設機構,來協助行政院長推動經濟政策。美國總統所屬的「經濟顧問委員會」在1946年依據「就業法案」成立,目的是針對廣泛的國內和國際經濟政策問題,提供總統客觀的經濟分析和建議。成員包括由總統提名,國會通過的主席、兩位委員;之下擁有一個十人左右的「資深經濟學家」專業幕僚群,其下又有十位左右的研究生擔任資淺的幕僚群,以及四位經濟統計學家,為其確認經濟資料的意涵和可靠性。
這些學者通常由大學借調一至二年到經濟顧問委員會,為美國總統提供經濟政策建議。由於有這麼一群專家協助,美國總統和各部會有效獲得了許多經濟專業意見的協助,並且每年為總統出版一份「總統經濟報告」,成為最具權威的美國經濟資訊來源。
在台灣,行政院下有「經濟建設委員會」,理論上也有「諮詢委員會議」來開會探討各種經濟問題、做出建議。但是這些諮詢委員是兼任的,其出席開會又是隨興的、沒有特定責任的,不像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的成員,在任職期間是專任的、負個別責任的,因此能夠累積極為深入的專業知識,並且代表「經濟顧問委員會」參與各部會或跨部會的重要會議,提供各種專業意見。
委員會也為總統隨時提供足夠的最新資訊,讓總統隨時能掌握國內外經濟資訊的理解和對策。國內經建會雖然水準很高,但如果有一個直屬行政院長的「行政院經濟顧問委員會」來搭配經建會,當可大大減輕財經首長的專業壓力,讓更多優良的中長期財經政策可以更迅速地推出,建立大眾對於經濟遠景的信心!
專家分司專責
如果設立常設的「行政院經濟顧問委員會」需要修改法規,則可以先行設立一個非正式的顧問委員會,由專家分司專責、規律性地定期集會、討論、建議,以獲得相互一致、深思熟慮、具體可行的政策建議。
台灣什麼不多,專家學者特多,請善加利用,集合更多人一起「拼經濟」吧!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經濟組副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召集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