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8日 星期日

軍公教調薪應兼顧社會公平與經濟發展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6.8)

軍公教調薪應兼顧社會公平與經濟發展


-籠絡式的調薪將傷害新政府形象


 


    日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如果年底前經濟面轉好,國庫財源可支應,明年將會調整軍公教人員待遇。我們認為在通貨膨脹嚴重、民間景氣遲緩,民間痛苦指數高漲的此時此刻,談論軍公教人員待遇調整的議題並不適當,恐將引發民間強力反彈。就算經濟情勢允許調薪,也應建立客觀的調薪制度,以免調薪的時間和幅度漫無章法,可能淪為政治操作的伎倆,變成各種選舉時籠絡公部門人心的「政策性買票」工具。


    就像所有的民間企業一般,軍公教等公務人員的待遇也必須要適時調整,以對應生產力的提升和物價的膨脹,否則難以吸引優秀、適當的人才投入公務部門。然而長久以來,我國軍公教人員的調薪,從來就沒有建立適當的調薪制度;每次都是在經過幾年時光,各方「感覺」應該調薪,否則難以因應生活所需或激勵公務員士氣之下,政府才開始考量調薪。到最後確定調薪時,有如封建時代的「皇恩浩蕩」,所有公務員當然只有「謝主龍恩」!如果「剛好」是在重要選舉之前,執政當局自然希望讓公務員產生「感激之情」,順勢反映在執政黨的選票之上!


    當然,如果經濟情勢不佳,國家財政困難或民間調薪緩慢之時,不管公務人員表現如何,也不管軍人、一般公務員,或者是教師的工作績效要求有何變化,還是必須一視同仁地「共體時艱」,一年捱過一年地等待「恩澤」。例如,近年在大學「追求卓越」的要求之下,所有國立大學的教授們現在需要投入教學和研究的壓力倍於從前,但是薪支卻沒有增加一分一毫,乃至於優良教授被國外挖角者日益增多,過勞死的案例也不時傳出。這其中的調與不調,或是誰調誰不調,要調多少,完全沒有一個客觀標準,全部由行政院「一刀切」,齊頭式地假平等。正因為沒有標準,才方便執政黨有其操作之空間,可以選擇「最佳時機」來進行調薪作業。


    依照政府估計,軍公教全部調薪時,每調一個百分點會增加國庫負擔六十六億元,調整三個百分點就是兩百億元左右。兩百億元說少不少,說多也並不算多到難以負荷;但對於民間部門而言,卻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只要軍公教人員調薪,許多企業就必須跟隨調薪,否則就會造成員工心理浮動,流動率增加的負面效果。因此,雖然不見得負擔不起,但是政府每次在因應外界要求軍公教調薪之時,必然是左思右想,既要考量經濟景氣、財政負擔,又要考慮物價指數、國際比較,乃至於民間反應、員工士氣,到最後其實是「高層說了算」,完全沒有一個可以說服各方的客觀說法!這種「有權者說了算」的狀況,在威權體制之下,民眾當然只能徒呼負負;但是在民主法治之下,還是「因陋就簡」地以人治替代法治,可說完全不合時宜,必須思考以制度化的調薪制度,來加以取代!


    然而,公務員調薪要制度化,也和公務部門的人力規模有關。一個精簡的公務部門,要調整待遇的能力自然比較高;例如香港和新加坡的公務部門不大,其待遇明顯高於台灣甚多。所以如果要將台灣的公務員調薪制度化,必須同時考慮公務部門的人力規模,並且將軍、公、教的薪給制度分離,搭配一個真正合理反映個人生產力的獎金制度,才能找出一個合理的待遇和調薪制度,公平合理地給定薪支、適時調薪。


    總而言之,此時此刻並不是談論公務員調薪的適當時刻,但卻是研究並擬定一套更合理的公務員薪給和調薪制度的最佳時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