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2日 星期四

兩岸共同市場的是非題 (蘋果日報 論壇 2008.6.13)

兩岸共同市場的是非題


20080613日蘋果日報


論壇


江丙坤先生帶領的海基會代表團已經到大陸談判兩岸包機和直航的相關事宜。如果順利發展,蕭副總統提出的「兩岸共同市場」將會成為下階段的談判內涵。由於「兩岸共同市場」在大選期間受到競爭對手批評,認為會讓台灣「香港化」。因此,共同市場的目標設定和推動步驟仍須謹慎從事,才不會受到質疑。


 


蕭副總統提出的「共同市場」屬於「經濟整合」的一種深度階段。經濟整合從最淺的「部門間自由貿易」,到「自由貿易區協定」,到「關稅同盟」,到「共同市場」,到「貨幣同盟」,乃至於「經濟同盟」,皆有學理上的定義。「部門間自由貿易」是指將某些經濟部門的商品貿易取消關稅和數量限制的障礙;「自由貿易區協定」是指將這種產業的自由貿易推展到所有的部門;「關稅同盟」則指除了自由貿易,會員體進一步統一對外關稅;「共同市場」是指會員體進一步讓資金、人員的流動自由化,人民得以自由居住、執業,以及自由投資。


 


歐盟花43年整合
歐盟從1952年進行煤和鋼、鐵的貿易自由化起,一直到1995年「申根公約」(部分國家人民自由移動)生效,花費了43年的時間,兩岸間的整合當然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
推動「兩岸共同市場」必須參考兩岸和解的程度,循序逐步發展。如果將馬英九總統的任職時間設為8年,可將前4年設定為推動「共同市場」的初步階段,後4年為第2階段。馬總統已經對兩岸經貿自由化做出某些承諾,包括不擴大開放農品進口、大陸學歷不得考職業證照、不開放大陸勞工等,因此第1階段目標可以設定為台灣較強的「工業產品」自由貿易,逐年調降工業產品關稅率為零。
至於農產品,可以仿效美韓自由貿易協定,將稻米排除在外,其他則在第2階段逐步自由化。至於「服務業」自由貿易,包括貨幣自由流通,可視情況提前納入。旅遊業涉及人員流動,可以逐步開放,但不宜超過台灣胃納,以免衝擊國家安全。
陸資投資在第1個階段仍然必須謹慎從事,投資企業可以開放;購買不動產宜僅對商用部分開放,一般住宅可以保留到第2階段,並且作某些方面規範,以免讓民眾產生疑慮。而為保險起見,可以加上「防衛條款」(或稱逃避條款),在產業受到顯著衝擊,或新台幣匯率大幅波動時,暫緩自由化。


 


確保不會香港化
另外,在第1階段開始時,可要求對方提出部分可以馬上免除關稅的項目;我方也可以提出對應項目,作為「早期收穫計劃」(early harvest program)的內涵,嘉惠部分廠商,並爭取民眾支持。而既然對方表示可以「吃虧」,我方可以要求稍多項目。在第1階段進行之時,必須對農業轉型進行輔導,為第2階段的農品貿易自由化做準備。在第2階段,投資、旅遊、貨幣兌換的自由化幅度都可以加大,部分專業執照的承認也可以開始。
「兩岸共同市場」是個簡單的圖像,它的實質內涵有待雙方諮商談判才能確定。我國雖然已經和三個中美洲國家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巴、尼、瓜),但兩岸共同市場的規模和影響,加上政治因素的複雜度,都不是其他自由貿易協定可以比擬的,必須穩紮穩打才能受到民眾支持,並確保兩岸整合真能讓台灣「向前行」,而非「香港化」



作者為台灣競爭力論壇貿易產業組召集人


 杜震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