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8日 星期日

理性評估「育嬰假六成薪」政策的利弊得失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6.6)

理性評估「育嬰假六成薪」政策的利弊得失


 


    行政院劉兆玄院長在五月底到立法院進行首次施政報告,宣布了包括「婦女育嬰假將發給六成薪」在內的弱勢相關利多政策,引起各界注意。雖然照顧婦女同胞、促進生育子女的方向正確,但是在景氣欲振乏力、企業獲利未臻理想,而國家財政赤字仍然嚴重的此時此刻,我們不認為是驟然推出此項政策的最佳時機;宜等到景氣狀況好轉,企業獲利和國家財政改善之後再順勢推動,方屬穩健。


    劉院長的這項「帶薪育嬰假」政策利多,是為了減輕生育子女的家長負擔,讓父母在子女兩歲前能夠維持擁有六成薪資的替代水準;而如果父母並未就業,則可以領取每月五千元育兒津貼,直到子女滿兩周歲為止。這原是馬英九總統的競選政見,劉兆玄院長為其兌現、轉為政策,亦屬無可厚非。然而,這個方向原本就是勞委會施政的規劃內容;在去年底立法院審議「就業服務法修正案」時,該會就規劃了「半年、五成」的育嬰津貼內涵,並評估將由「就業保險基金」每年耗用三十一億元來加以支應。以目前就業保險基金每年盈餘一百一十億元衡量,是足以因應這項政策所需的。但如果頓時擴大為「兩年、六成」的話,估計一年要支出兩百億元,十年之後將會耗盡「就業保險基金」!新政府必須慎思!


    這項福利政策雖然立意良善,但許多婦女同胞對其可行性表示懷疑,因為如果不是在公務機關有所保障,絕大多數的民間企業在婦女育嬰之後必然會雇用新手替代,兩年之後育嬰結束的婦女如果要回任原職,企業將面臨困境;因此,很難為婦女的育嬰提供長達兩年的留職保障。勞委會王如玄主委瞭解問題的嚴重性,在立法院表示將以「漸進方式」來加以推動;先將育嬰津貼調整為「半年、六成」的內涵,並觀察對婦女就業的助益和雇主是否足以承擔,再進一步處理。


    我們肯定王主委對問題的瞭解遠高於行政院的唐突,及時地踩了煞車。然而,即使是勞委會的「漸進式」推動內涵,以目前產業界的狀況,都還不是適合推出的時機。原因在於今年的輸入型通貨膨脹嚴重,全球經濟趨緩,台灣本身的內需亦受到通貨膨脹影響而呈現遲滯。目前景氣預期幾乎都押注在七月初馬總統將兌現的第一張競選支票:「開放兩岸三通、陸客來台。」而就算這張支票能夠完全兌現,受益者也是以觀光旅遊的相關產業為主,一般產業也難以雨露均霑。就算六成薪由政府負擔,但留職期滿歸建之時,勢必辭退遣散新任員工,增加遣散費用。若改用「派遣」員工,沒有適當訓練亦難以上手;而若施以訓練,又只能適用半年。因此,對台灣廣大的中小企業而言,這項政策的推動,即使政府完全負擔留職期間之薪支,對廠商依然是一項難題!


    當然,在勞動保障日趨完備之下,婦女「帶薪育嬰假」已是世界先進國家的普遍趨勢,也是我國無法避免的勞動發展;沒有人能夠,也不應該阻擋這種政策的來臨。只是,目前馬總統剛剛上任,足足有四年時間可以逐步兌現其競選承諾。雖說「馬上,就會好」當然最好,但剛好目前就是全球經濟由盛趨緩的關鍵點,行政院也才東挪西湊地勉力推出一千兩百億元的「提升內需方案」來避免景氣不振,可見經濟情勢並非有利;暫緩一年半載推動「帶薪育嬰假」不僅可以舒緩國家財政赤字壓力,而且對企業思考回應這種勞動新政,在時效上也有所幫助;加以包括美國花旗集團在內的各方,都預測台灣明年景氣將會好轉,超過香港和韓國的表現,因此以此規劃為目標,在明年景氣明確好轉之後,再順勢推動,當然明顯優於在目前尚未完全準備好的情況下倉促推出要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