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五都選舉的財經效果 (台灣時報 社論 2010.11.29)

五都選舉的財經效果


 台灣的「五都選舉」已經結束。表面上,執政的國民黨以三都勝選贏得了「面子」,在野的民主進步黨則以四十萬票的選票多數獲得了「裡子」;然而,這樣的結果卻會對財經的發展產生一些複雜的影響,值得我們思考與因應。

 不少人認為「五都選舉」是二一二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其結果將直接對總統大選產生絕對的影響。但其實兩者之間差異還是不小「五都選舉」談論的全國性議題到底還是有限,而且候選人的個人特質和各種經驗還是主導選戰走向的主要因素,使得它和總統大選之間仍然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然而,五都選戰之後各都的施政作為,以及選民支持政黨的慣性,或多或少還是會在不久之後的總統大選中發酵,這使得兩黨(特別是執政黨)不可能不對此次的選舉結果戒慎恐懼、惕勵以對,使得這場選舉的結果不能不對未來的財經走向產生一些影響。

 影響最大的當然是由中央政府負責的全國性財經動向。基本上,由於選舉的結果對目前的政治版圖沒有劇烈的影響,執政黨持續獲得多數席位,使得政治上的不確定因素消除,會使得最近收手離開的國際資金快速回到台灣的資本市場,促使近期呈現停滯狀態的台灣股市繼續看漲。目前已經有投顧專家預期台灣股市將可上看九千五百點,比起目前的八千三百點大幅成長一千點以上。然而,我們認為台股短期內雖有上漲的條件,但未來漲幅的多寡還要是要看未來經濟的表現。如果全球景氣回升的情況持續不變,讓台灣繼續搭上全球景氣復甦的順風車,則當然有可能續往萬點邁進,否則,大盤維持在目前的狀況也是合理的現象。

 影響台灣經濟發展的外部重大因素,除了全球景氣狀況以外,當然還有兩岸間的經濟關係。如果執政黨有能力掌握中國經濟成長的動力,讓台灣繼續搭上彼岸的這班順風車,那麼台灣經濟前景自然會比較樂觀。而目前影響兩岸經濟運作的最大因素還是「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發展。雖然今年六月底簽署的已經生效,早收清單的幾百項貨物將從明年初開始分兩年三期免除關稅,十項上下的服務業開放也相互開放,但絕大多數貨物貿易的內涵以及諸多服務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將在近期內展開。執政黨表面上在五都勝選,使其能夠維持這個開放的方向。然而,在野黨的選票增加並且領先執政黨,也對這樣的兩岸貿易開放談判投下些微的變數,促使執政黨必須更為謹慎地從事此項貿易談判。易言之,執政黨必須更謹慎地進行兩岸貿易開放的談判,以免其結果造成選票的進一步流失,危及總統大選的結果!

 然而,如果執政黨能夠善用「選票流失」這個「有利條件」來和對岸談判,獲得一個對台灣整體而言更為有利的結果,那麼這個「選票流失」的情況反而可以成為執政黨在兩岸經貿談判上的重大籌碼,來爭取台灣可能獲得的最大利益。而在台灣本身的「所得分配」問題嚴重、房價持續高漲的情況下,執政黨如果想在選票流失嚴重的「南二都」獲得止血效果、對中部地區選票逐漸惡化的狀況加以扭轉,並且在獲勝的「北二都」保持或擴大戰果的話,如何讓底層民眾獲得經濟的改善,又不讓中上層的民眾喪失支持的熱情,已經形成相當嚴峻的挑戰。如果經濟持續回穩,那麼執政黨可以運用的資源增加,則更為有效的「所得重分配」計畫和南部地區的重大發展規劃應該會受到重視,藉以扭轉執政黨長期以來「重富輕貧」、「重北輕南」的政策取向,並確保總統大選不被「翻盤」。但是否真能做到這樣的改變,則還是一個問號。

 總而言之,「五都選舉」的結果讓執政黨和在野黨大體上都「通過考驗」,台灣的財經大勢基本上不會受到影響,並且對台灣的財經現況產生正面的影響。但由於「北藍南綠」的態勢更為穩固,而且「綠地」更為蓬勃發展而頗有超越「藍天」的態勢,對於執政黨在「所得分配」和「南北均衡」兩方面的政策取向產生了更大的壓力。如果執政黨有魄力藉選舉結果突破現行僵化的財經政策,提出全新的施政思維,則對於執政大局將會有顯著的助益。否則未來的二一二年我們極可能看到財經狀況不錯,但執政黨卻失去政權的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