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

空屋率飆高的嚴重警訊 (台灣時報 社論 2012.7.16)

空屋率飆高的嚴重警訊

社會大眾認為房價未來還會看漲,此刻購屋尚可獲利,造成空屋率高的情況下,房價繼續飆漲。

 行政院主計總處進行的住宅普查顯示,全台灣的空屋率已經完全失控,但房價卻居高不下。政府迄今仍缺乏有效途徑解決,不僅可能成為台灣經濟崩盤的最後一根稻草,也讓無屋或居住環境惡劣的國民心生不平,造成社會問題。政府必須高度重視,以免在造成更嚴重問題時亟思矯正卻已經無能為力!

 空屋率最高的六個縣市中,傳統「五都」就占了五位:台中市空屋率達到百分之二十六點二(十二點四萬戶),為全國之冠;基隆市百分之二十五點二(四萬多戶);新北市(或前台北縣)達到百分之二十二(近三十三萬戶),以戶數而言為全台最高。全台灣空屋達到一百五十六萬戶,為百分之十九點四,創歷年新高。已經出事的歐盟國家西班牙有四千七百萬人口,超過台灣一倍,其空屋為一百萬戶,而台灣竟然達到一百五十六萬戶,能夠不出事算是奇蹟,但經濟資源空耗在這些空屋上,經濟表現會好才怪!

 從經濟理論來看,價格是供給和需求兩種力量交互作用的均衡狀態,當需求高於供給時,價格會上漲;反之,當供給超過需求時價格就會下跌。空屋如此之多,卻還能維持相當高的價格,甚至持續上漲,當然就是有效需求仍然相當或超過供給,才能維持或推高其價格。不少人看到空屋率和空屋數如此之高,認為是供給超過需求,預期價格將會下跌。但看到價格遲遲未能下跌,甚至還反向飆高,感到不可思議。其實,有效需求經常是加上對未來的預期因素所成,如果社會大眾認為房價未來還會看漲,此刻購屋在未來尚可獲利的話,就可能維持有效需求「長期」超過供給,即便空屋率已經很高,也不會讓價格下跌。

 在五都中,無論是新北市、高雄市、台中市或基隆市,都正在或已經規劃捷運建設。由於「時間」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中最重要而稀少的「資源」,能夠在居住上減少「時間」耗用的任何因素都會帶動房價上升。這種訊息當然會讓捷運路線經過之處的房價受預期影響而節節攀高,連動影響到周邊房價。而囤居房屋衍生的成本,因為低廉的利息而相對便宜,更造成房屋業者可以「囤積居奇」,以待後市。更別忘了,目前台灣的房屋除了本地人可以購買,包括香港和中國大陸的人士也都可以購買,因此還要加上國際因素的影響。如果和境外其他城市比較,發現本地房屋「便宜又大碗」而值得投資,則房價繼續上漲也是「合理的」預期;這和本地年輕人的薪水變化及購屋能力可以完全脫勾,甚至背道而馳!

 然而,大量的社會資源不去進行正規的產業投資,卻消耗在大量的空屋上而沒有發揮生產性功能,當然是一種浪費,並影響到未來的經濟發展。它凸顯了兩個重要的問題:一是在投資者眼中,相對於投資房屋,社會缺乏其他能獲得合理報酬的投資機會,促使大量資金往這個方向移動;二是積壓大量資金在房屋(或空屋)的成本很低,使得大量投資者認為即使投資錯誤,也不會有太大的代價,所以樂得不斷將資源往這個標的物投注。這兩個問題都需要政府以政策來解決。

 對於第一個問題而言,要解決有兩件事可以做:一是創造或示範更好的投資機會,讓其它生產性投資獲得社會大眾青睞,願意投注資金到其他的投資標的;二是投資於房屋的獲利,應該繳交較高的稅賦,以抑制投資的利得。因此,房屋買賣的「實價課稅」應該快速執行,以壓低投資房地產的實質利得。另外,如何創造出更好的投資機會,讓社會大眾的投資符合國家發展之需,正在嚴厲挑戰政府的效能。

 對於投資房地產資金成本偏低的問題,理論上應該讓利率離開目前偏低的狀態,提高到一個「合理」的水準。但目前景氣不佳,各國都相繼調降利率刺激投資,台灣很難逆勢而為。但可以對空屋課徵機動的「空屋稅」,壓抑過度投資卻得不到消費者青睞的「錯誤」投資,直到空屋率在某種水準以下時再取消。

 然而,沒有保證說不動產投資獲利減少時,資金一定會投資到其他生產性較高的標的。在全球化之下有可能流動到其他國家去投資,這的確對政府效能產生嚴厲考驗,但這卻是政府的責任與維繫政權的必要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