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

財經議題在大選退居二線的意涵 (台灣時報 社論 2012.1.10)

財經議題在大選退居二線的意涵

正常國家財經政策的議題是選戰主軸,台灣的選舉卻淪落為口水戰。

 本週六就是總統大選的投票日。在財經議題如此重要的台灣,選舉的主軸議題從選戰初期聚焦在副手個人的操守,到泛藍陣營的內訌分裂,乃至於宇昌投資案的風風雨雨,居然都沒有環繞在財經政策相關的議題上,再次顯示了台灣民眾和先進國家民眾關切的問題還是有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對台灣政治發展的意涵,以及對於主要政黨未來選戰主軸的影響,值得吾人注意。

 在成熟的民主國家,選舉時經濟情勢的好壞,或選民對候選人未來掌握經濟能力的看法,幾乎就可以決定選戰的結果。然而在台灣,經濟情勢的狀況雖然也不能輕忽,但是只要民眾認為未來的經濟狀況應該還可以,或認為候選人大概難以改變情況時,就會希望從候選人的特質中獲得更多自己想要的其他東西,乃至於經濟議題的重要性下降,非經濟事務經常成為更重要的考量。這種情況很可能會影響到主要政黨在未來在選擇候選人時的重要條件,使得候選人本身對於各種批判的「免疫力」超越了「執行力」,對於台灣未來發展的影響如何,值得深思!

 台灣股市在去年 十二月十九日 十點三分來到了六千六百六十六點。依華人社會的傳統看來,原本是一個非常吉祥的數字,但事實上卻跌破了「十年線」如果不計股利,這意味著股民們「打拼」了十年,結果卻是一場空。更有趣的,是當天的收盤價來到六六三三點三三,雙重地完成了馬總統上次競選「六三三」的「承諾」,令股民們難以消受這份難以置信的「大禮」!

 然而,在國內外各方都不看好今年景氣的情況下,目前有氣無力的股市和利空不斷的經濟狀況似乎都難以引起選民及媒體的太大興趣:反正經濟大局就是如此,不管是誰當家,大概都影響不了太多!因此,在藍綠兩者都能製造出類似尺寸的大餅上,如何去切出大家滿意的分配狀況(也就是社會正義),以及能否自主地製作和分切這個大餅(即兩岸關係),成為了大家關切的議題。這和西元兩千年時,在經濟情況還算不錯的背景下(成長率百分之六、失業率百分之三),藍軍卻在民眾對「黑金政治」反感而失去政權的情況相當類似 - 經濟不是主軸,公平、自主及廉潔與否成為了關鍵!

 然而,失衡的財政早晚必須矯正,藏污納垢的地方財政早晚必須解決,中南部發展失衡的問題早晚必須面對,年輕人的就業能力早晚必須強化,傳統製造產業的競爭力早晚必須提升,受保護的農業早晚必須面對國際競爭,中小企業使用社會資源遠不如高科技大企業的問題嚴重。種種財經問題早已啃食著台灣的財經根基,卻無法在選戰中獲得重視 - 不僅民眾不關心,也沒有舉足輕重、令人信賴的學界或智庫能夠藉機對這些議題提出擲地有聲、暮鼓晨鐘的針砭,讓問題獲得澄清、病因得以消除這是台灣民主發展迄今無法脫胎換骨、更上層樓的最大遺憾。

 股市到目前為止,沒有在政府基金的拉抬下明顯上漲,無法對大選造成對執政黨有利的發展;不少股民怨聲載道,認為政府「護盤不力」!然而,在任何一個先進的民主國家,都不會看到政府在選前為選舉去刻意拉抬股市,除非完全符合這種基金設立的目標和條件。因此,如果因為政府看出此刻的拉抬將會完全無效而放棄拉抬操作的話,這才是我國股市正常發展的契機!讓選舉前的股市操作從台灣消失,才會有一個理性、穩定的股市和逐漸成熟的選民。

 在這種「股市無戰事」的情況下,讓我們回歸到經濟的基本面,討論國家社會面對的財經問題該如何解決,哪一個政黨提出的對策比較合理可行,哪一個團隊的財經成員較有能力解決財經問題,才是我們在選戰中應該重視、討論的議題。其他的問題並非不重要,但如果國人對上述的議題興趣缺缺,只顯示了社會的發展仍然不足,民眾的知識和遠見仍然有待加強 - 而這些問題如果嚴重的話,過去執政者們也都有責任!

 寄望四年後的大選,少談候選人的個人操守或隱私,多談財經問題如何解決的政策,台灣才會進步得快些!


1 則留言:

  1. 台灣有選舉嘉年華,選後滿天遍地的垃圾口水,也算是台灣奇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