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30日 星期五

以全新思維面對經濟變局 (台灣時報 社論 2009.1.30)

以全新思維面對經濟變局


 


    告別了景氣瞬間急凍的鼠年,迎來了前景晦暗不明,但卻又令人滿心嚮往的牛年 今年的經濟,套句對岸中國的用語,可是要「摸著石子過河」的!


    如果以傳統的成長觀念來看待今年的經濟前景,那麼無庸置疑的,景氣將會是黯淡悲觀 國際貨幣基金會在去年底下修了今年的全球景氣預測:只有百分之二點二,比十月份預估的降低了百分之零點七五;先進國家的預估成長更惡化到二次戰後首見的「負成長」,為負零點二五,比原先預估降低了百分之零點七五!台灣所屬的亞洲新興工業化經濟體被預估為正百分之二點一,算是富裕經濟體中被預期表現較好的了。


    有人因此懷疑:資本主義是否已經走到了盡頭?我們不願如此悲觀,因為評估技術的提昇,讓各國非常容易掌握現時的經濟情況;加上各國都使出渾身解數來「救經濟」,相信這波蕭條頂多只會持續到下半年。然而,世界經濟居然可以因為美國的金融風暴,在一夕之間隨之土崩瓦解、幾乎無一倖免,顯示全球經濟已經在全球化之下緊密連結、難解難分,牽一髮必然動全身!今後,就算金融海嘯逐漸沈寂,全球經濟復甦,也沒有人能夠保證沒有類似的風險,會將全球經濟再次拖下水。因此,今後的全球經濟,已經成為一個風險倍增、暗礁潛伏、前景朦朧的未知世界;各國對於多邊或區域性經濟合作的需求,也更甚以往!


    然而,經濟成長的後果並不全然是正面的:許許多多因為經濟競爭所帶來的家庭關係冷淡、人際關係疏離、過度利用環境、人生價值單一化、缺乏宗教或類似宗教的人文情操,都使得經濟快速成長後的幸福程度無法繼續提昇。這種所得成長,但卻未能帶來更多幸福的現象,已經引起西方學界的省思;追求「幸福經濟」的目標,也逐漸取代了傳統以「成長」為唯一目標的思維!而在我國,執政者迄今為止,似乎對此還沒有足夠的體認,每每陷入經濟數據「保六」或「保三」的漩渦之中;而芸芸眾生也被牽引著在所得高低、獎金多寡的競爭之中,而難以自拔!


    我們呼籲,在此景氣欠佳之際,朝野雙方和眾多國人都能冷靜思考,如何追求一個經濟成長和緩,但幸福程度卻能顯著提昇的人生!如果執政者能夠有此體會,則施政的方向和措施就必須改變 從促進所得提昇,轉向矯正經濟成長帶來的社會偏失。例如,鼓勵小社區的睦鄰活動,讓鄰居們重新「認識」,帶動彼此的合作與扶持;鼓勵社區的清潔和美化,來輔助政府對環境營造的不足;鼓勵深入基層鄰里的文化藝術活動,來全面性地提昇民眾的文化藝術修養和鄰居的互動;提供租稅優惠,來鼓勵民眾在文化藝術方面的支出;提供更多的鼓勵,讓暫時失業的民眾都能如願地「充電」,進行復甦的準備


    亦即,在「拼經濟」的「邊際效用」已經變得相當有限的此時此刻,我們不妨提撥部分資源和精力,重新打造能夠讓我們的生活更為幸福的社會基礎。甚至於,可以思考將「經濟建設委員會」改為「經濟暨社會建設委員會」,來為行政院重新擘化「幸福經濟」的施政藍圖!


    金融海嘯肆虐,全球景氣難以快速復甦。但此時此地,也是我們暫歇腳步、重新思索,打造未來幸福生活的最佳時機!無法適時調整腳步、對幸福聚焦的政府和社會,即使拼得像陀螺一般,也可能陷入「忙、盲、茫」的境界,終究無法帶來「幸福的」經濟!


2009年1月20日 星期二

正視景氣惡化現實 莫被消費券沖昏了頭 (台灣時報 社論 2009.1.21)

正視景氣惡化現實 莫被消費券沖昏了頭


 


    八百多億元的「消費券」方案果然奏效,各大賣場人潮洶湧、業績暴紅,一掃各地近來門庭稀疏的悽慘景象。我們在此祝賀這個政策的實施成功,也希望國人儘速搭配現金消費,創造一波又一波的內需擴張,提振萎靡多時的景氣!


    然而,八百多億元不是個小數目,全部都是舉債來支應的;縱使有再次發放的考慮,但在沈重的財務壓力下,很難複製這種盛況。當消費券逐漸消耗完畢,商家向政府兌現之後,其效果將遞減歸零;再加上歲末出口急凍,過完年後終究必須執行的裁員資遣,恐怕馬上會讓失業率超過百分之五,這才是所有關心國事者必須思考的難題!


    台灣經濟大量依賴貿易,雖然民間消費占國內生產毛額接近六成,所以維持一個穩健的內需市場極為重要,但如果損失了淨出口(出口減去進口)所帶來約百分之五的貢獻,總生產同樣會受到巨大的影響。這也是在金融海嘯肆虐、出口不振的情況下,各種經濟預測都必須大幅調降台灣經濟成長率的原因。


由於國際間對經濟下滑所採政策難以預料,因此台灣出口所受的影響也難以準確預判。這導致對台灣今年成長預測的數據,從較為樂觀的國際貨幣基金會所做的正百分之二點五,到稍微保守的亞銀百分之一點七,乃至於極度悲觀的經濟學人負百分之二點九的難堪預測都同時存在。但可以確定的是,台灣今年的經濟情勢比起去年將是雪上加霜,失業率也將急速攀升!更糟的是,政府累計債務將達到創紀錄的國內生產五成左右,政策可以「揮灑」的空間將極為有限,必須嚴格評估成本效益。如果見到消費券造成的「盛況」就認為景氣好轉,鬆懈了該有的戒惕之心,那麼令人灰頭土臉的數據立刻會接踵而來!


在身陷各種景氣惡化的痛苦之際,最難以令人忍受的折磨就是失業。失業不僅失去了收入來維持生計,更讓人失去尊嚴,難以面對周遭的親友,乃至於偷竊、搶劫和自殺等治安事件迅速攀升。而在失業率升高之下,除了傷及原有的民間購買力以外,必然促使仍然就業的勞工心生警惕,以減緩應有的消費來預防失業。因此,在面對即將到來的失業率攀升之時,更需提防民間一般消費的下降和治安的敗壞;對於現有的各種方案,務必高度掌控其效率和進度,以發揮「用在刀口」的應有效能,不要淪為綁樁、掏空的目標 而這正好是執政黨長期以來的罩門死角,迄今也尚未見到政府提出有效的防弊機制!


在解決失業問題如此重要的情況下,我們不反對政府提出的各種促進就業方案。但是,在觀察政府的各種方案之下,我們也為台灣未來的競爭力感到憂心。金融海嘯畢竟會逐漸過去,但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全球在復甦之際必將面臨較過去激烈的競爭,最有競爭力的國家當然會最快地從海嘯肆虐中獲得新生。因此,能夠在景氣低迷之際,大肆揮灑負債,但卻同時能大力提昇生產力的國家,必然是最有機會成為「浴火鳳凰」的勝出者!可是,在諸多就業方案之中,我們看到具有顯著提升勞動競爭力的方案實在是寥寥可數,而且規模相當有限;台灣想要在海嘯平息之後迅速「超英趕美」,應該是機會渺茫!


執政黨在總統大選時提出「六三三計畫」,雖然百分之六的經濟成長率目前已經是昨日黃花,失業率降到百分之三以下也已成鏡花水月,但是每人平均生產三萬美元的目標,仍應該有配套的生產力提升。我們的農民和一般勞工的生產力,在海嘯過後難道足以勝任這種高所得的需要,大家都心知肚明!加上四千億元的愛台建設和擴大內需之後,政府累計負債已經快到頂端,沒有更多的資源可以揮灑,但提升勞動競爭力的方案何在?眾多缺乏資訊能力的中高齡就業者和農民,又如何面對未來資訊社會的競爭?


消費券的成功,可以是轉危為安的關鍵,也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政府可是一分一秒都鬆懈不得。迄今為止,我們卻還沒有任何心寬的理由!


2009年1月14日 星期三

要經濟發展 更要社會正義 (台灣時報 社論 2009.1.15)

要經濟發展 更要社會正義


 


    在金融海嘯肆虐之下,政府全力捍衛經濟,各種抒困方案紛紛出籠。從新政府上台時推出的「擴大內需方案」、「振興經濟方案」,到「振興經濟新方案」,乃至於「擴大國家發展基金」對企業抒困,到剛定案的「振興經濟消費券方案」、「調降遺贈稅」、通過離島建設條例「博奕條款」,林林總總令人眼花撩亂。然而,在這些努力「拼經濟」的表象之下,卻隱藏了「社會公平」並未受到妥善關照的問題。在天寒地凍的此時此刻,這項問題必須受到高度重視,並且劍及履及地加以矯正!


    社會正義沒有受到適當關照的事實,特別是在寒流來襲的此時此刻,顯得特別突兀。部分老農民、獨居老人,或弱勢家庭人士,在沒有足夠保暖的情況之下,竟然耐不住低溫侵襲,造成心肌梗塞而導致死亡!在鼻酸心痛之餘,我們不禁要問:在一個號稱「高所得」的國家,竟然會發生這樣的問題,難道不會令我們感到汗顏嗎?


    英國哲學家邊沁(Jeremy Bentham)提倡功利主義,認為快樂是生命的主要目的,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快樂就是人類社會的道德標竿。社會利益是以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為依歸,個人或政府的行為必須符合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經濟學家依照這種邏輯,認為只要一項政策可以帶來正面的效益大於負面效益時,就可以採行,因為社會可以補足受害者還有剩餘,社會淨福利將會增加!


    只是,這些原則落實在實際政策時,卻經常顯得軟弱無力。所謂「拼經濟」的政策,照顧到的經常是社會上相對上層的民眾,無法讓低層的弱勢族群同享利益。例如,「調降遺產稅」到百分之十,加上免稅額提高到一千兩百萬元,照顧到的幾乎都是社會上有相當數量遺產者;對於弱勢族群而言,其結果可能是因為政府稅收減少,必須提高其他稅收來源,或減少各種弱勢族群的補助來加以彌補,反而承受了負面的效果。其實,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我們對弱勢族群的照顧應該可以更為周全才對;但是在政府的輕忽及政策的偏失之下,對於弱勢族群的補助極為嚴苛,竟然連完全沒有子女撫養的無業老者也無法獲得補助!


    特別是在全球化的浪潮衝擊,M型社會更加明顯的此刻,沿用過去刻板而嚴苛的補助標準,經常讓老弱無依的老年人,甚至壯年的邊緣人感受不到社會的溫暖,在走投無路之下步上了自殺之路,或製造出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在金融海嘯肆虐之際,政策持續往強勢族群傾斜的問題更值得政府省思!


    其實,為了矯正這樣的偏頗,第三屆國民大會曾經通過了兩項憲法修正案,第十條中有所謂的「中小企業保障條款」,要求政府應該關照中小企業的發展權利,不得對大企業特別照顧。另一項「社會救助保障條款」,則要求政府必須對「社會救助」項目的福利措施優先編列預算。如果執政者重視憲法、有心落實憲政,就必須高度重視中小企業和弱勢族群的生存權利,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將寶貴的資源不斷地送給強勢的經濟族群!


    這種要求關照弱勢族群的呼聲,並不是漠視所謂的「經濟效率」,而要執政者以降低經濟效率做為代價。許許多多的弱勢族群都可以經由適當的就業訓練和輔導,成為社會經濟復甦時的尖兵,產生積極的貢獻;而經過積極輔導轉型的中小企業,也極可能成為最有競爭力的中堅。然而,「新政府」迄今為止,卻沒有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計畫,來全面提昇這些族群的競爭力,令人感到萬分遺憾!


    我們強烈呼籲,馬總統要求公部門要「聞聲救苦」,請由落實憲法保障弱勢企業和族群開始,讓他們一樣能有尊嚴地經營和生活,才是拼經濟的終極目標!


 


2009年1月5日 星期一

尋找大三通之下的會展產業 (蘋果日報 經濟人語 2009.1.5)

經濟人語:尋找大三通下的會展產業 (杜震華)


20090105蘋果日報









兩岸三通後,台灣應爭取舉辦國際會議、展覽,帶動周邊產業商機。圖為去年8月世貿電腦展,辣妹勁舞熱炒。資料照片 圖片: 1 / 1


在兩岸大三通之後,一種台灣應該大力發展的產業,就是會議和展覽產業。這裡的「會議」,是指中大型的「國際會議」。不同機構對國際會議的定義不同,大體上是指每年定期舉辦,有相當比例的外國參加者,以國際語言發言,時間長到必須在舉辦國住宿一天以上的國際型會議。





對於新加坡和香港兩個高度國際化的亞洲城市而言,他們對於會展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可是一點都不陌生。參加會展的境外旅客,依照星港的統計,平均花費超過一般境外旅客的一倍到兩倍以上,大大有助於零售、餐飲、旅館、旅運等相關產業。美國會議專業管理協會統計,全美航空客運量的22%、飯店入住率的34%,來自於國際會議、企業獎勵旅遊。歐洲相關機構估計,平均每20名的會議代表,就會創造出一個就業機會。國際會議和展覽既帶來提升的國際知名度,也透過高層次的交流,提升本地人士的專業知識;加上其經濟效益,已經成為各大城市爭相爭取的發展策略!

中韓已搶進前20



據估計,全球一年的國際會議約40萬場,總消費達2800億美元,主辦單位可獲得約280億美元的直接收入。全球展覽館有1600個,展覽會有3萬場,主辦單位的收入約有300億美元。目前,連後起之秀的中國也以豐富的旅遊和文化資源,全力搶攻這個利基市場;擁有一千家以上企業會員的「世界經濟論壇」(WEF)就和中國合作,連續舉辦幾場大型會議。「博鰲亞洲論壇」儼然成為另一個亞洲的重要論壇,帶動的政經效果極為顯著。



然而,國際十大會議城市(2007年)依序為:維也納、柏林、新加坡、巴黎、巴塞隆納、布達佩斯、里斯本、北京、阿姆斯特丹、馬德里;十大國際會議國家為:美國、德國、西班牙、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巴西、奧地利、加拿大。這個名單每年都有不小的變動,看得出後進國家正在全力搶進;香港、首爾、曼谷都在城市排名的15名內,中國和韓國也都搶進了國家的前20名。



台北在2007年大幅躍進到全球第18名,亞太第6名;和2006年的全球第40名、亞太第9名比較,令人刮目相看,被國際會議協會(ICCA)譽為「耀眼的新進者」!台北一年67場的國際會議,被新加坡的120場、維也納的154場遠遠拋在後面;但和首爾、曼谷的同為70場比較,還是相當具有潛力。

 


衍生商機無可限量





在展覽方面,台北似乎更勝一籌,電腦展、秋季電子展、汽機車展和自行車展都是亞太第一大、全球前三大。如今加上南港展覽館,更有全力一搏的本錢!國際會議目前有由會議中心移到大型旅館和大學舉辦的趨勢,值得注意。


兩岸大三通之後,台北(或台灣)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舉辦國際會議、國際賽事、專業展覽、企業旅遊。以中國安麗將用郵輪來台旅遊獎勵一萬多名員工來看,若大陸台商和當地企業群起仿效,其衍生商機將無可限量。而為發展這類產業,內閣團隊應該投注更多心力才行國際語言的口譯人才是否足夠?大城市和各觀光景點的國際語文說明是否足夠?夠格的國際會議場所、旅館會議場、大學會議場是否足夠?南港展覽館的會議場地全部只能容納兩千六百人,若有更大的國際會議是否就要放棄?負責的中央和地方團隊,全部都要加油!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經濟組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杜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