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5日 星期四

貿然開放陸生來台就學 將衍生重重問題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5.16)

貿然開放陸生來台就學 將衍生重重問題


 


    準總統馬英九先生日前拜訪谷歌(Google)大中華區副總裁李開復先生時,表示將承認中國大陸學歷,並打算開放大陸學生來台灣念大學,以促成兩岸學子及早交流,並藉以解決台灣部分大學招生不足的窘境。我們認為開放一般大陸生到台灣讀大學可謂「茲事體大」,台灣目前仍未準備好,貿然開放將衍生重重問題,不可不慎!


    事實上,「承認中國大陸學歷」和「開放陸生來台」兩大問題已經在台灣多所談論,迄今在社會上仍然沒有達成共識,其原因就在於事關重大,而兩岸關係雖有若干正面發展,但終究仍未大幅改善,驟然做出重大決定在策略上顯非明智之舉,其發展乃呈現遲滯狀況;但遲滯發展不見得不代表「最佳解」,極可能是在兩岸關係更明朗化之前必要的過渡狀態。準總統馬英九此番「激進」言論,不僅讓台灣諸多面臨倒閉風險的大學院校如獲至寶、生機再現,更讓教育部官員面臨了「雖然未準備好」,但還是面臨了必須大喊「準備好了」的尷尬壓力。所謂「君無戲言」,馬先生可能是在沒有充分準備之下的「應景式」發言,卻極可能成為政府相關部門最新的燙手山芋,令人不解和遺憾!


    這項發言題涉及的問題有二,首先是「兩岸學子及早交流」,其次是「解決台灣部分大學招生不足」。對於第一個問題的處理方式,其實可以有很多種,包括擴大開放大學生或研究生的互訪、交換學生計畫、暑期「常駐研究計畫」,甚至提早到高中學生的互訪,在在都可以強化雙方學生的交流和瞭解,更根本地化解歧異、促進瞭解,不見得需要透過開放中國大陸大學生來台念大學才能獲得效果。事實上,和中國大陸關係更密切的港、澳,迄今也沒有多少內地學生;它們主要是以高額獎學金來吸引少數可以進北大、清大的傑出學生,來強化自己的學術競爭力,這和馬先生的構想完全不同。


    其次,中國大陸著名的大學不少,台灣的大學並未超過中國甚多,沒有明顯的學術優勢。加上台灣物價高於中國,如果還能夠吸引大陸學生的,必然只是少數國立大學中的高素質科系。而如果要吸引高素質大陸學生,來協助台灣發展高科技,或回國後傳播民主理念,則仿效港、澳,開放大學或研究所名額、提供獎學金給少數優異高中或大學畢業生即可,沒有必要開放大量的大學名額。一旦開放大量大學生來台,可以想見許多逾期居留、非法打工、假結婚真居留、醫療保健、專業證照考試、結婚居留就業等等複雜的問題立刻呈現,絕非台灣在沒有適當經驗的情況下就可以妥適處理的。


特別是,中國的高中和大學學歷如何承認?一旦承認是否會引發大量國人前往獲取學歷,回國據以就業的相關問題,都有極大的漏洞可以鑽營,等到問題一一翻上抬面時,再來處理已經要付出極大之代價,甚至難以收拾殘局。例如,目前已經有不少國人擁有中國著名大學的「摻水」學位,如果採認大陸學歷,這些台灣的「中國博士」馬上可以轉任大學教授,可以想見台灣大學生的水準,馬上就要大打折扣,僅僅是這個「小問題」就是個「大考驗」,教育部門準備好了嗎?


    最後,要以開放大陸學生來解決台灣大學招生不足的窘境,和教育部目前正在建立的「大學退場機制」產生了明顯的衝突。大量擴充大學院校的結果,讓台灣產生了一大堆「豆腐渣大學」,製造了大量名實不符、空有大學文憑,卻無大學內涵的大學畢業生,使得「畢業即失業」的問題日益嚴重。在社會強烈要求之下,教育部總算建立了「退場機制」來適度管制大學品質;這項機制目前剛在起步階段,尚未產生實效之時,馬英九就要以開放陸生來台來「解救」這些院校,讓「退場機制」毀於一旦,實在令人費解。


    我們要提醒準總統馬英九先生,社會上對馬先生的「言多必失」以漸感不耐,我們希望馬準總統尊重專業、多聽少說,特別是在非由其主導的教育領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