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日 星期五

新內閣應公平分配教育資源縮短城鄉差距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5.3)

新內閣應公平分配教育資源縮短城鄉差距


 


    在千呼萬喚之下,新內閣的教育部長終於定案-由社會大眾不太熟悉的前政治大學校長鄭瑞城出任,可說是新內閣中的一大黑馬!雖然鄭前校長並非媒體鎖定的幾位可能人選之一,但劉閣揆卻向外界宣稱鄭先生是他從頭就鎖定的人選,使得外界對於「鄭部長」懷抱著高度的期待,與稍許的疑慮;這就是目前台灣民眾對於教育工作的心理寫照:「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我們願意在此新舊交替之際,為教育部的工作提出幾點建言。


    首先,台灣的教育工作受到民眾的高度重視,每一件決策都必須戰戰兢兢、審慎周延,以免成為眾矢之的。事實上,幾乎所有有子女在就學中的台灣家長,都十分關心教育,而且也都認為自己「懂教育」,所以任何教育措施都面臨著高度的監督與檢驗;因此,所有的施政都必須在考慮周延,經得起考驗之下才能推出;否則任何一項看來不見得是多麼偉大的措施,都可能讓教育部「人仰馬翻」,必須高度戒慎恐懼!也因此,任何「教育改革」的舉措,都需要事前完整評估、事後績效檢討,這也是目前教育部亟需強化的部分。


    其次,台灣的教育工作,是中、小學教育難於高等教育,必須要有熟練的人才輔佐,才能勝任全盤的教育工作。由於中、小學要升大學,其壓力遠遠超過大學和研究所;因此絕大多數的中、小學生迄今為止,都無法「快樂學習」,而且在家長們高度期望之下,也注定無法「快樂學習」!因此,中、小學教育一定要顧及學生的時間壓力。「一綱一本」或「一綱多本」的問題,就在於一個看來對學生發展比較有利的「一綱多本」政策,卻在台灣的教育現況之下,帶給學生莫大的時間壓力和痛苦;導致眾多的家長寧願選擇「次佳」,但較無時間壓力的「一綱一本」。沒有深入瞭解家長和學生痛苦的決策者,僅靠一些教育理念來進行決策,注定會遭到高強度的反彈,並難以為繼。所幸,新部長的看法已經有些彈性,審慎處理之下,應該可以得到妥協下的解決。


    其三,台灣中、小學的部分教材,面臨了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必須有足夠的智慧,來處理政治相關的議題。由於過去幾十年來的威權統治,台灣的教育內容仍然著殘著存不甚合理的政治內涵,需要進行「轉型正義」的處理;但許多民眾仍然認同這個威權統治下的經濟成果,感情上無法立刻接受更客觀的轉變;因此「轉型正義」需要足夠的智慧和時間,緩慢地進行;特別是在涉及統獨意識或族群糾葛的議題上,更是極易引發多元對立的爭議。在社會尚未發展成熟之際,每一個更動可能都必須更廣泛地謀求社會共識之後,再加以進行。否則,一個小小的問題都可能成為燎原之火,付出巨大的社會爭議代價!


    其四,台灣教育的供需失衡,需要逐步的政策鬆綁,搭配適當的監督機制,來活化人才的供給。過去台灣對於教育機構的高度管制,已經不適合現代高度變化的社會;但每次出了問題時,社會卻又希望政府高度管制。解決這種困境的方法,應該是授權教育產業自行管制,政府憑藉著某種有效的監督機制來加以控管,讓各種資訊透明化即可。如果事事都要由教育部核准,根本跟不上時代和市場的需要。不管是學費調整、系所增減、學生增減、學校存廢,都應該朝此方向改革。


    其五,台灣教育的最大問題,在於「城鄉差距」擴大,特別是在「全球化」造成的「M型社會」之下!若無適當的「教育資源重分配」,將造成社會的不安。因此,教育部必須隨時隨地注意:「不讓一個孩子落後!」以免社會在未來還要付出太大的代價。


如何將教育資源撥出適當的比重給偏遠或弱勢的地區,卻又能發揮最高的效能,在在挑戰著教育主管;晉用部分具有經濟理念的教育專家,也許可以達成這種目標。但無論如何,目前教育績效上的M型分配過於明顯,顯示提供給弱勢族群的教育資源明顯不足,亟需改善!


1 則留言:

  1. 謝謝  指教
     來請安問候 
    欣賞圖片 品讀大作  受益 良多 謝謝
    祝喜樂平安 心想事成    阿西 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