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日 星期四

全力打造全球化經濟下的藍海策略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5.1)

全力打造全球化經濟下的藍海策略


 


    新內閣的人事任命基本上已經完成,三個星期之後就要走馬上任。扛著馬蕭競選團隊設定的「六三三」目標(經濟年成長率百分之六、年失業率百分之三以下、八年後人均所得三萬美元),以及「愛台十二項計畫」等重大拼經濟政見,這個內閣號宣稱沒有磨合期;在「老幹配新枝」之下,是一個無縫接軌、馬上展展現經濟績效的戰鬥團隊。我們在新團隊上任之前,願意野人獻曝,提供打造經濟藍海策略的幾項建言。


    新的行政團隊面對的,有全球的外環境和台灣的內環境。全球外環境包括:一、全球化競爭繼續激烈進行,投資環境必須繼續改善,否則外資(和國資)迅速撤離。二、區域經濟整合更甚以往,各國競相整合來擴大市場、降低成本,台灣面對了邊緣化的挑戰。三、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的影響持續,各國經濟成長放緩,台灣出口也面臨挑戰。四、國際能源和原物料價格繼續飆高,通貨膨脹持續威脅經濟發展,台灣面臨了各種相關的風險。五、全球暖化問題嚴重,台灣必須配合減碳,以免喪失部分國際市場。


    在台灣的內部環境方面,包括了:一、投資和消費信心不足,總需求成長緩慢,無法帶動快速成長。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糾葛,環境影響評估陷入泥淖,投資決策難有客觀標準據以依循。三、兩岸經貿關係將會解凍,但對於台灣產業之影響變數不少,難以確實掌握,據以提出緩解方案。四、大學擴張過快,供需難以平衡,導致高級人力失業嚴重。五、所得分配可能持續惡化,亟需照顧經濟弱勢族群,以免成為社會進步之障礙。


    面對了上述各種多半屬於負面的環境因素,如果童騃式地樂觀認定「馬上,就會好」,可能會讓台灣這條戰艦迅速擱淺。但換個角度來看,兩岸關係正在解凍之中,經貿關係的自由化一般而言可以讓資源的使用更具效率,加上投資和消費信心似乎有強化的跡象,連帶地外來投資也有提升的趨勢,種種發展顯示在不利的因素之中還是有值得樂觀的發展。因此,經濟部門的帶領方向和打拼士氣仍屬重要,必須認定正確方向、全力以赴,才能達成目標!


    如果要快速成長,則農、工、服務業不可偏廢,必須全面成長才行。農業成長當然要有足夠的研發投資;但僅靠農委會不夠,經濟部必須以商業司、資策會和駐外單位等有經驗的分支,協助農業部門進行現代化的包裝和行銷,將台灣打造為「東方的荷蘭」,成為優勢農品和水果的集散中心,才能獲得高利。全面利用網路資訊、深入每個農戶,避免農產品價格暴漲暴跌來安定農業,更應是經濟部和農委會合作的重大議題。台灣農業在全球化之下,仍以持續開放為宜,以免付出過高的保護代價,但一定要提供相關業者足夠的配套,協助其轉作或轉業。


    在工業方面,台灣製造業的競爭力夠強,在逐步開放兩岸經貿下將會更有活力,和鄰近國家或地區的「自由貿易協定」一定要儘速簽署,以避免國際競爭不利、投資資金外移。經濟部門可以此利基,配合台灣既有優勢,大力爭取國際企業進駐台灣,以台灣作為東亞的研發、製造和物流中心。若能帶來群聚效應,將可大幅提升投資,促進就業和成長。而在服務業方面,台灣大量的游資有足夠的條件形成一個金融中心,只要參考新加坡和香港的模式鬆綁,搭配適當的租稅措施,金融部門應該可持續成長。台灣相對低廉的物價、誘人的飲食、濃郁的人情味、中華文化的保存、優異的醫療水準,配合高鐵、捷運和其他觀光配套的發展,必定可以帶來大量陸客和國際旅客,發展成套的旅遊、醫療、婚紗、生態、運動等行程。


    最後,我們認為台灣的人才濟濟,只要用對人,而不是政治酬庸,經濟發展的「藍海策略」自然就會展現,數年之後絕對有機會晉身於先進國家之林。但一定不可忘記「追求南北均衡」、「平衡城鄉差距」的兩大原則,才能在「效率」和「公平」之間獲得均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