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2日 星期六

消費券不應和振興經濟新方案預算包裹立法 (台灣時報 社論 2008.11.21)

消費券不應和振興經濟新方案預算包裹立法


 


    在提出八百二十九億元「消費券」計畫後,行政院繼續提出了龐大的四年四千億元的「振興經濟新方案」計畫來刺激景氣;而且要將兩者包裹立法,送交立法院以「特別預算」方式加以通過,財源則完全以政府負債方式來加以因應。我們認為「橋歸橋,路歸路」,性質差異巨大的兩項方案不應該包裹立法,否則就是「綁架」立法院,將受到嚴厲的批評與杯葛,其後果極為嚴重。行政院不應便宜行事,糟蹋了消費券的良法美意!


    在「消費券」計畫正式提出來後,雖然社會仍有某些疑慮,如無法改善所得分配、政府債務提高、效果不可能持久等,但由於「通通有獎」,且消費範圍快速放寬,使一般大眾樂於見到這項「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而各種商家也都產生了樂觀預期,希望藉此部分扭轉景氣低迷的負面效果。雖然這個計畫只是將民眾的儲蓄提早花費,增加的負債遲早要以賦稅償還(產生了世代不公的問題),但既然稍有助於短期景氣,而金額未過於巨大,我們還可以容忍。


    然而,額外要完全以負債方式,推動四千億元的「振興經濟新方案」,卻是另一回事。沒錯,以「擴大公共建設、推動都市更新、鼓勵民間投資、產業再造」等方向,包涵「軌道建設、公路建設、衛生下水道、老舊橋樑改建、農村再生、防洪治水」等建設項目的基礎性建設,是比較可以達成恢復景氣、減少失業、提升競爭力的效果;然而在這些項目中,軌道建設、公路建設、衛生下水道、農村再生、防洪治水等項目都屬於原來的「愛台十二項建設」。在完全以債務支應下,雖然能提早推動建設,但所有的財務規劃已經完全走樣!在沒有清楚說明未來政府債務變化,以及預算平衡的時程規劃之前,期待代表人民監督政府的立法院「全盤包裹」通過,行政院難道不會覺得不安與愧疚?


原先「愛台十二項建設」的財源有其清楚的來源規劃,包括政府投資二兆六千五百億元、民間投資一兆三千四百億元,在經濟成長率平均每年為百分之六之下,預期各級政府每年收入成長百分之七、支出成長百分之五,預算將在2013年達到平衡。如今,經濟成長率大幅下降,各級政府的收入大減而支出卻大增,加上提前以債務方式支應這些「愛台十二項建設」的項目,必然使得政府債務大幅提昇。如此一來,未來政府收支如何演變,未來債務如何變化、如何清償,四年後的政府還能有多少的年度施政資源?在這些問題沒有獲得釐清之前,立法院對這項包裹立法根本並沒有足夠的討論基礎!


此外,眾所皆知,只要資源下放到地方政府,經常就淪為鄉里的魚肉對象。這些下水道建設、防洪治水、都市更新、農村再生、便捷交通網路等建設,其詳細內容為何?將如何發包、如何監督?號稱要建立「廉能政府」的馬政府如果無法提出一套完整的配套制度,如何讓社會相信這龐大的預算不會淪為明年縣市長選舉的「綁樁」經費?


藍軍上台之後,馬上就發生了台東縣長以考察之名行觀光之實的事件,台北縣長身邊要員也發生了貪瀆案件,迄今尚未看到馬政府有何種高明的廉政機制!因此,我們認為「振興經濟新方案」不可綁架「消費券」計畫,成為馬政府的「提款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