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9日 星期日

尋找兩岸直航下郵輪產業 (蘋果日報 經濟人語 2008.11.10)

經濟人語:尋找兩岸直航下郵輪產業(杜震華)


20081110日蘋果日報


經濟人語(周一刊出)



在本月四日的第二次「江陳會」中,海峽兩岸獲得了四項重大共識,並簽署協議;包括大幅增加空運航點和航班、海運直航並大量開放商港、郵匯直通、食品安全措施。兩岸打破近六十年的交通隔閡,「大三通」真正展開!


一次訪覽著名城市
兩岸間的「經濟整合」能否順利轉化為「政治統合」的基礎,端看整合的經濟效益能否牽引雙方深化整合,最後打破政治藩籬。台灣如何掌握契機,建構新的產業,該是政府和民間矚目的焦點。本系列希望提供一些觀察,給政府和產業界參考,讓直航對台灣經濟真正有所助益。
由於海運直航「可行」,如果從台灣的港口出發,航行到日本和韓國,轉往中國大連、天津,下黃海到上海,再往廈門,回到台灣;或在廈門停留後轉往香港,再回到台灣;甚至在香港後轉往胡志明市、曼谷、新加坡,再停留汶萊、雅加達、馬尼拉,最後回到台灣,開始另一個循環。如此沿途攬客的行程,應該可以吸引到富裕、有閒的東亞人士,「一次購足」地訪覽這些著名城市。
其實,國際郵輪產業自1980年以來,就以年均8%的速度成長,遠高於國際旅遊的4%。今年郵輪旅客達到1350萬人,只是七成集中在富裕的北美(特別是鄰近加勒比海的美國),其次是地中海和歐洲,再來才是亞太地區。隨著東亞經濟的快速成長,這個區域的郵輪產業的成長空間極大。
目前,全球約有250艘營運中的郵輪,知名的船隊有40餘家。八成的總噸位集中在五個船隊:美國的嘉年華郵輪、美國的皇家加勒比海國際郵輪、美國的公主郵輪(2003年被嘉年華併購)、馬來西亞的麗星郵輪 、塞浦路斯的路易斯郵輪。郵輪的投資巨大,目前建造一艘大型郵輪平均要5.5億美元,約180億元台幣;但平均每個月都有一艘新船問世,建造中的有40艘以上,排隊等著建造的也有10艘左右。1990年後有七個以上新船隊加入,包括亞洲的日本郵輪(1991年)和麗星郵輪(1993年),顯然各方非常看好這個產業,從平價到極盡奢豪的艙房一應俱全!


提供租稅優惠鼓勵
台灣如果要投入這個產業,恐怕需要相當大的集團才有此種財力和營運能力。最適合的企業似乎是長榮集團,因為它擁有海運和飯店經營的專業,以及國際間的營業據點,和足夠的資金。這個產業回收緩慢,但對台灣的旅遊業和國民生活品質有顯著的助益,國家可以考慮提供適當的租稅優惠來加以鼓勵。而台灣遊艇建造已有相當的基礎,藉此機會提高層次,承攬建造郵輪也是新的方向。既然高工資的挪威、芬蘭仍然是建造郵輪的大國,顯然這種產業值得我國發展。
此外,吸引郵輪靠港也是國際間爭取購物、消費、補給商機的新途徑。但目前一個具有競爭力的港口至少要有兩個長達300公尺以上長度的深港泊位,加上適當的停車腹地和各種交通、海關和移民配套。新加坡一年的郵輪旅客超過250萬人,上海更是雄心萬丈,在洋山新港打造亞太地區最大的郵輪客運中心,並預期在2010年突破300萬人。台灣四大國際港口「準備好了」嗎?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所副教授 、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杜震華


 


 


以下資訊提供讀者參考


 


交通部:外籍郵輪經特許 可直接往返兩岸



  • 2008-11-11
  • 今日晚報
  • 【中央社】


     二次「江陳會談」達成海峽兩岸海運協議,原則上限制兩岸資本的船舶才能直接往返兩岸,不過,交通部證實,在兩岸默契下,外籍郵輪經特許也可參與,希望有助發展台灣觀光產業


     根據海峽兩岸海運協議文本,並沒有外籍郵輪可以直接往返兩岸部分,不過,交通部參加海峽兩岸海運協議協商的官員說,因為郵輪旅客即使到了定點,最後仍會回到郵輪上,並返回出發地,和客貨船將旅客或貨物由出發點載往另一目的地的性質不一樣,在兩岸默契下,同意外籍郵輪經特許,也可不必彎靠第三地,直接往返兩岸。


     交通部說,近幾年國外郵輪也陸續開發台灣航線,停靠港口以基隆港最多,其次是高雄,因郵輪一次載運旅客幾乎都在千人以上,為當地帶來觀光客源,不過,往來兩岸時,仍須彎靠第三地,兩岸簽署海運協議後彎靠限制解除,加上開放港口增加,希望有助發展台灣的觀光產業


     根據交通部統計,航行台灣的郵輪有新加坡的麗星郵輪、日本飛鳥號、英國藍寶石公主號。


     麗星郵輪在台灣,主要在每年四月到六月,經營基隆日本石垣島或那霸航線,去年也開到澎湖及花蓮,幾年前曾向交通部申請基隆直達上海,但當時兩岸尚未簽署海運協議,未獲同意,後來曾開航過基隆經石垣島到上海,但彎靠耗時間,較難經營,開航三個航次就喊停。


     麗星郵輪對能參與直接往返兩岸市場有高度興趣,已開始重新評估基隆或高雄直接往返上海的航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