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知識服務價值從政府做起 |
| ||
近來,國人常詬病服務業的增值性不高,造成服務業的薪資報酬偏低。政府也努力提出各種方案,企圖提升服務業的生產力和就業能量,但成效不彰,追根究柢,問題在政府。
政府及民間能認知到服務業在經濟生產中的重要性,努力提升服務業的生產力,方向當然是正確的。特別是在「知識經濟」的發展趨勢下,創造知識、儲存知識、轉化知識成為創新商業模式,已經是最新、最夯的企業快速崛起的關鍵訣竅。「知識服務」產業的價值也扶搖直上,提供了企業創新加值的最佳助力。所有先進國家無不盡全力保護知識的創造,並以各種手段鼓勵知識的提供和轉化創新。而有此認知的個人,也願意花大錢進入品質良好的培訓機構,獲得有效吸收知識、轉化新知、創造優勢的方法和能力。
然而,許多知識是可以共享的;無法掌握全部效益的民間,自然不願意大量投資或進行知識的生產、加值;這時即需要政府介入,提供各種知識服務。但是,政府的規模巨大,擁有相當的壟斷力,其設定的價格往往成為市場價格,其規範的福利也逐漸成為企業遵循的標準。金融海嘯時行政院為解決畢業大學生的失業狀況,以「22K」鼓勵企業雇用畢業大學生實習的措施受到社會批評,就是重要的案例之一。
「22K」的案例容有討論空間,因為剛畢業的無特殊專業年輕人,其生產力也許就只值那麼多。但是在其他各種案例中,卻經常顯示政府以其壟斷力拉低知識服務價格,其結果不僅壓低了市場價格,導致知識服務的供給量受到衝擊;甚至也讓知識服務的品質難以提升,影響到公共政策或服務的品質。可是政府卻經常沾沾自喜於採購到低廉的知識服務,不自覺已成為服務業品質提升的絆腳石。
舉個實際的案例:去年底為了在低迷的景氣中讓全民有感,經濟部擴大舉辦「全國產業發展會議」。每一個場次都找到該領域最傑出的學者進行「引言報告」,提供大會討論。但負責協助的智庫卻發現部分「最傑出教授」提供的引言稿卻不具備應有的水準,甚至還必須由智庫改寫、補充,才拿得上會場提供討論。後來才發現,有些教授將引言稿委由其指導的博士生撰寫,其水準當然和這些「最傑出教授」有相當大的距離,完全違背了主辦機構的美意。經過智庫人員瞭解原因,發現是政府規定的引言報告撰稿費太低,根本是在「壓榨」教授,但教授又難以用此種理由拒絕,才敷衍了事。然而規定就是規定,沒有承辦人員敢自行提高稿費,以免「圖利他人」。
可想而知,影響國家經建大計、結論將供政府擬訂施政方針、三年才舉辦一次的全國矚目大會,其引言報告卻由學生撰稿,其內容能有多睿智深入?又能將會議帶到何種討論方向?獲得何種有價值的結論?大會的結果為何似乎也沒甚麼人在意,但環保人士大鬧會場、和部長比賽嗓門的畫面卻令人印象深刻。
全國產業發展會議只是百千案例中的一個。一年到頭都在召開的研究或招標審查會,不管資料多厚、材料多難,政府承辦單位提供專家的審查費就是2,000元。這項知識服務費用從1980年代持續到現在,可說是紋風不動、堅如磐石。30年來國人實質平均生產已成長為三倍,消費物價成長60%,政府卻讓「知識服務」價格完全凍漲,可說是世界奇譚。學界雖然拉不下臉公開對政府抗議,但私底下怨聲載道,有份量的專家都以減少參加審查會來「自力救濟」;回拒不了人情壓力的專家雖然出席,但也經常以減少心力的投注來「減少損失」。
見微知著;台灣服務業,特別是知識服務業的重要絆腳石之一,其實就是政府。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