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1日 星期六

四不像的證所稅可以畫下句點了 (某報社論 013.5.12)


四不像的證所稅可以畫下句點了

目前的證券交易所得稅既無法做到租稅公平,又無法達成增加稅收的目標,這種稅制可以丟棄了。

 證券交易所得稅從去年五月上路迄今為止尚未徵收到一毛錢,但對其存廢的爭議,近日又掀起一番波瀾。財政部長張盛和日前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答詢時,重申「證所稅修而不廢」的立場,顯示主管機關對此稅的立場相當堅持。行政院長江宜樺則力挺財政部,強調證所稅是已經上路的稅制,應該要繼續存在。推動證所稅的馬英九總統也表示,證所稅有問題可以檢討,會盡力做到方式簡便和符合租稅正義。我們認為,目前的證所稅已經完全走樣,不可能改到一個符合租稅正義的狀況。不如讓它暫時退場、提高證交稅,待社會條件成熟之後再重起爐灶。

 依照目前的證所稅課徵辦法,在民國一二和一三年,證所稅會受到股價指數高低來決定:在股價指數八千五百點以下時免徵;在股價為八千五百點到九千五百點時,依照出售股票的價格課徵千分之零點二的所得稅;在股價為九千五百點到一萬五百點時,依照出售金額課徵千分之零點四;在股價為一萬五百點以上時,依股票出售金額課徵千分之零點六。等到民國一四年時,就改為依照股票交易的獲利課徵百分之十五的所得稅。這種課徵方法,可說是全世界獨創的,因為它在前兩年(二和一三年)其實是證交稅,只是稅率依照股市價格而不同;而在兩年之後的確是所得稅,但是稅率百分之十五卻是偏低的單一稅率,不是一般先進國家或是我國一般所得課徵的累進所得稅,要稱為符合公平正義的所得稅可說是言過其實。

 有趣的是,財政部近日剛好也公布四月份的全國稅收為一零一六億元,較去年同月增加百分之十二點一;累計一至四月全國稅收四一三零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三點七。但是在其中,至四月份的證交稅卻只有二零九億元,為近八年來同期的新低,大減了百分之二十四點四。事實上,去年證交稅已經短徵了五百四十六億元億元;今年證交稅預算數編列九百六十四億元,等於平均的每日股市成交值要達到一千二百九十億元才能達成預算數。但一至四月份平均每日的股市成交值只有九百零八億元,差了三成左右;若要達成預算數,五月以後的每日成交值必須達到一千四百五十七億元,根本就不可能達成。

 易言之,目前的證券交易所得稅既無法達到租稅公平,又無法達成增加稅收的目標。依照幾位政府高層的看法,它只達成了一個功能,就是名義上有了證所稅,要上路並不容易,「好死不如歹活」-至少政府面子上好看一些。我們完全無法認同這種做法,因為如果真能達到租稅公平,那麼稅收減少好歹也有個目的達成;但是一個新稅卻無法達成任何目標,只能做為政府的遮羞布時,就完全沒有存在的價值。

 我們必須指出,證所稅演變到今天的地步,就是我國社會中的富人尚未「進化」到「富而好禮」的素養;而我們的民眾或代表他們的國會,也還不將此事當一回事,才會訂出這一個四不像的東西出來,指鹿為馬地自我陶醉。或只是讓最高當局「自我感覺良好」。經濟學理中有一個重要的理論,叫做「次佳理論」-當社會福利最大所需的那些條件無法同時達成時,局部性地增加一個滿足福利最大所需的條件,不一定能夠增加社會福利。套用在證所稅這件事情相當合宜。當你無法設計出一套符合租稅正義的證券交易所得稅時,硬是增加所得稅的結果可能讓社會福利下降。在我們看來,這個證所稅的確如此,它既無法符合租稅正義,又無法增加稅收,又因為有八千五百點的「天險」而讓股市難以跨越那個高度;加上股市長期低迷、交易清淡,可以說全民受害而只有堅持己見的幾位高層獲得了推動一個新稅的「成就感」。

 社會是會進步的,等它夠成熟,大家願意繳證所稅時再來,現在先饒了大家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