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可以超越諾貝爾(許忠英、杜震華)
2011年 10月21日
今年諾貝爾獎已公布各種獎項得主,世人自然又要感念諾貝爾和瑞典一番。然而,諾貝爾帶給世界的,豈止是每年諾貝爾獎所花費的8百萬美元獎金而已——它讓世人感念醫學、物理學、化學這些科技帶給人類的巨大福祉,願意以身相許來追求人類的幸福;也讓世人在追求物質之餘欣賞文學,體會到人類社會不可偏廢的人文價值。最重要的,在不斷失望之下還是要為世界和平全力以赴,以發揚和延續真、善、美。瑞典央行額外頒授的經濟學獎則告訴世人,有效率地使用資源來創造福祉,是追求上述目標不可或缺的手段!
應設台版諾貝爾獎
目前,獎金額度可以和諾貝爾獎媲美的,是香港影視名人邵逸夫獎;它的獎金額度100萬美元雖低於諾貝爾獎的150萬美元,但還是很高,也受到全球媒體報導;邵逸夫和香港當然也就善名遠播,同樣對人類社會做出顯著貢獻。邵逸夫獎的對象為天文、生命及醫學、數學,和諾貝爾獎的獎勵對象類似,今年諾貝爾物理獎的3位得主5年前已經得過邵逸夫獎,顯示兩者間有「錦上添花」的極大可能,是彼此之間的缺憾。
台灣過去已在人類文明中做出重大貢獻——在巨大的軍事威脅下,台灣竟完成經濟奇蹟和政治民主2大成就,並持續在影響中國大陸的未來發展。然而,如果有1個類似諾貝爾獎的項目,來表彰人類文明的努力,並且每年1次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應該是台灣對自己和世界更有意義的貢獻。環顧全台,包括朝野,似乎只有郭台銘先生有此能力。郭先生在3年前的訂婚宴上曾經宣布,將捐出9成的財產做公益事業。當時坊間估計約為60億美元,即約略1800億元新台幣;如果以200億元台幣成立一個「郭台銘獎基金會」,保守估計每年以孳息2億元(1%)來頒發獎金,其總額就和諾貝爾獎類似。
如果頒獎對象包括藝術、環保、企業等,有別於上述2項大獎,不僅可以更具特色,也可以從更廣的面向來鼓勵人類對美好未來的追求。而如果基金額度擴大到300億元,那麼獎金將會超越諾貝爾獎,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獎項;屆時郭台銘先生創意性鼓勵世人的美名將名揚四海,而台灣也將因此沾光獲利,台灣人到世界走動將更受到敬重;因此,郭先生的義舉將對自己、對國家、對全世界都有重大貢獻,何樂而不為?如果能另外成立一個「台灣獎」,以「郭台銘獎」一半的基金和獎金額度來獎勵台灣的類似項目,那對於台灣的貢獻更將流芳百世!
旅日僑商黃秋茂先生曾因摘食鄰家水果被視為小偷而發願建設「秋茂園」,免費招待眾人摘食;縱使其後人目前已無力持續,但「秋茂園」的精神迄今仍不斷地被國人傳頌。迄今為止,國人對郭台銘先生的印象仍停留在「台灣首富」、「經營之神」等;然而首富可能換人,經營可能失色。如果能藉此轉型為「世界之光」、「台灣標竿」,才真的是可久可大!
許忠英為九份藝術村發起人,杜震華為台灣大學國發所副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