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5日 星期日

假日農夫可活化農地 (蘋果日報 經濟人語 2011.6.6)

假日農夫可活化農地(杜震華)


 


2011 0606


 


原來是破壞生殖系統、「少子化」重大幫兇的「塑化劑」默默毒害了國人多年,近日在「潘朵拉的盒子」被意外掀開之後,引爆了滿山遍野的地雷:大小食品飲料和製藥廠商紛紛中箭落馬,連獲得政府GMP(優良製造產品)認證的產品,和國營企業的模範產品也紛紛淪陷,導致國人目前對混合了添加物的飲料和食品杯弓蛇影,有如驚弓之鳥。


 


再加上三不五時就發現蔬菜、水果和稻米被使用過量農藥、被各種重金屬污染、被注射各種過量荷爾蒙和抗生素……,民眾對於「食的安全」幾乎已經到了「毫無信心」的地步!



在這種大環境下,「有機農業」或「無毒農業」大行其道;凡是冠上這些名號的產品,立刻產生「鯉魚躍龍門」的高價效果!但是,在電視上看到各種「化學香精」混合出來的各種「無果果汁」奇觀之後,會相信「有機」和「無毒」產品是「貨真價實」的消費者恐怕也會越來越少。也許,只有「自給自足」的食品才能讓許多消費者安心使用。在這種需求之下,產生了「休閒農地出租」的商機;特別是在農業生產利潤偏低,台灣又在加入世貿組織必須進口稻米導致大量農地休耕之下,存在著大量可以滿足這種需求的休耕農地!



在概念上,如果能夠集合一些相鄰的休耕農地,經過集體整理改造,成為擁有相關配套的一畦畦農地,出租給都會地區的市民──周末由這些都會「農民」開車前來耕鋤勞動、享受一下農耕樂趣,種植一些自用的蔬菜水果,平日由地主農民幫忙照顧施肥、灌溉、除草,地主農民收取農地租金和各種服務費用,就可以讓都會居民成為「假日型農夫」、享受農村的休閒樂趣,同時讓地主農民改行進入服務業、成為不必承擔收穫風險的「服務型農夫」──都會和鄉村再次結合,農業轉型變成了服務業!


 


風險轉嫁給承租者


 


關鍵在於這種服務型農業的「所得」是否能塑造轉型誘因?我們約略估計一下地主農夫的可能獲利狀況:如果擁有 一公頃 農地,將這3000土地保留1000建立各種配套(停車場、壟間小路、工具肥料間等),其餘2000分隔為20個單位,每單位100,可以出租給20個假日農夫(家庭)。每個單位每月租金1500元,一個月的租金收入就有3萬元;如果農地整理為溫室型,可以提高收費到2000元,月租金就達到4萬元。比起原來的休耕補貼一年9萬元(一年兩期,每期45,還沒扣除維持休耕狀態的翻土成本),這樣的收入(一年36萬或48萬元)遠遠高於休耕選擇,而必須提供的服務有限,主要是在於周末提供客戶耕作諮詢,平日服務相對輕鬆。專業農民最擔心的各種災害、價格暴跌等風險全部轉給承租戶,「服務型農夫」安安心心成為擁有穩定收益的「服務從業人員」,還可以繼續其兼業的生活型態。



當然,農地的位置和交通涉及商機之大小;不管是否為休耕農地,這都是部分農地轉型的新選擇,《亞洲週刊》早已專題介紹莫斯科都會周邊的盛行狀況,台灣目前應該是「萬事俱備」,只欠政策推動的東風了!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副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召集人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