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競爭力還有提升空間 杜震華
去年我國經濟成長率達到百分之十點九,創下二十餘年來的新高。主要原因是出口和投資都恢復強烈成長的力道,促成國內景氣一片大好。尤其是出口,比起金融海嘯嚴重肆虐的前年成長了百分之三十五,被認為是景氣恢復的最大助力!
然而,在如此亮麗的數字下,仔細觀察我國在全球各地的出口表現時,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存在著尋求改善的空間。從民國九十四年到九十九年(也就是西元二○○五到二○一○年)的五年之間,在我國對全球出口成長百分之三十八之下,對於亞洲的出口成長率高達百分之四十八,對南美洲也大幅提高了百分之六十五,對中東及近東也成長了百分之五十。然而相反地,對於北美洲的出口成長卻只有百分之八,對歐洲的出口成長也只有百分之二十四,兩地的出口成長都顯著地低於總成長率。
如果將時間拉長到十年的區間,也就是西元二○○○年到二○一○年,我國對北美洲的出口竟然是負成長百分之九,對中美洲的成長率也只有百分之十,對歐洲也只成長了百分之二十四,三者都落後於對全球成長百分之八十五許多。由於各洲的經濟成長力道不同,競爭環境也有變化,特別是在自由貿易區協定大行其道之下,「貿易區域化」的趨勢明顯,台灣的競爭優勢受到衝擊,必然有不利的影響。然而,真正的原因為何,有必要深入研究以瞭解真情,才能夠對政下藥,獲得佳績。
其實,近年來全球經濟的變化快速,過去戰亂年年的非洲地區近年來進步神速,經濟成長率可以達到百分之六以上;印度這個擁有十一億人口的巨大的經濟體,其成長率也達到百分之六到八之間;東歐的波蘭、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亞及羅馬尼亞等國目前都在大量外資湧進之下快速發展。對於這些地區的出口成長如果無法獲得大幅提昇,就顯示存在著某些問題,才無法「搭順風車」。
一個可能的重要原因,是我國的貿易推廣機構,或者直接就點名「外貿協會」吧,沒有在這些快速成長的地區跟著設立適當的據點,來直接掌握當地的商機,提高我國的出口。以台灣身為全球第十五大左右的貿易國而言,外貿協會在全球只有三十個據點,其實過於「寒酸」。例如,整個中美和南美竟然都各只有一個據點(分別在墨西哥和巴西),而每一個據點都只有兩三個人,如何來提供足夠的商機和服務給台灣的企業?全日本僅有三個據點(東京、大阪、福岡),美國只有五個(邁阿密、舊金山、芝加哥、紐約、洛杉磯),全印度只有兩個(孟買及清奈),難怪這些地區的出口表現難以突破!
此外,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沒有據點,巨大的印尼也只有一個據點,令人難以理解,在這些國家如何服務台灣出口所需。全中國大陸最近才開始派駐代表,而且全境只有約十個代表,也過於「克勤克儉」,難以應付市場需要。據說,南韓貿易振興會派駐在中國大陸的代表早就有幾十人,我們要如何和他們競爭?
當然,要增加駐外據點就要花錢。然而,目前政府對於花錢而民眾眼睛看不到的事情都沒啥興趣。問題是,在全球化之下,這些投資是絕對必要的。而且,如果各國都在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大環境下強化了貿易競爭力,我國還不願意增加駐外據點,未來只有產生挨打、停滯的後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足夠駐外貿易單位的貿易是困難重重的,特別是在「貿易區域化」的大環境之下。經濟部必須高度重視這個問題並努力尋求改善,我國對外貿易的前景才可能樂觀!
(作者為台大國發所副教授、台大農經系學士、經濟學博士)
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出口競爭力還有提升空間 (台灣時報 專論 2011.6.25)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