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國共論壇 解決問題重於歡唱頌歌
· 2011-05-19 旺報 【杜震華】
第7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獲得19項共識,牽引兩岸經貿和文化關係進一步深化。然而,在這個俗稱「國共論壇」的平台,歷經了5個年頭的成長,特別是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已經進入初步執行和深入諮商的階段時,有必要檢討這個平台的價值,嘗試賦予新的元素,以達成當年設立的目的。
氣氛和諧 難題依舊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雖然已經擴大到親民黨、新黨、無黨聯盟,以及主張統一的小型政黨,但因民進黨和台聯黨拒絕參加,而無法成為完整的兩岸「非官方」互動平台,似乎讓國共兩黨耿耿於懷。筆者兩度(第4屆和本屆)以學者身分受邀參加並發表論文,觀察大會的互動狀況,發現雙方出席代表,基本上都持平客觀地探究如何促進雙贏,是個高品質的交流平台。
然而,在兩岸經濟交往已經如此深化的情況下,這個平台似乎只關照到兩岸繼續深化合作,對於兩岸合作下所產生的各種問題卻沒有深入地探討解決方案,乃至於迄今會議的氣氛總是維持在「革命形勢一片大好」的狀況。這種和諧的氣氛雖然有益深入合作,但卻對現存的某些問題沒有探求解決的機會,無法對比較正式的諮商提前做出建設性的建議。
這也讓獨派政黨和其他無機會參與的團體認為,論壇只是國共兩黨為了「統一」和維持「執政」目的互取所需而已。
這樣的質疑當然誤解了論壇的功能和實際的貢獻。然而,如果能針對論壇的內容進行檢討,讓兩岸間某些敏感卻現實的問題,需要形成解決模式,一旦獲得初步共識,就可以賦予該平台新的生命、提升其價值,有助於吸引其他在野政黨參與,使其真正成為兩岸有影響力的「民間」影響「政府」決策的平台。否則,部分台灣團體長期缺席,總是兩岸交流的一大缺憾!
其實,此次會議中就出現了兩岸交往負面碰撞的情況:一位台灣代表趙姓教授宣稱在河北張家口投資,由於該地尚未有台商投資故相關規範不足,趙教授半年來斥資5000萬元新台幣卻仍未取得營業執照,資金可能全部泡湯。他在分組討論中花10分鐘抱怨,但因主席無法讓他盡興說明而憤然離場,留下滿場錯愕的與會人士。
後續諮商 無法迴避
趙教授的個案真相如何不得而知,但是依照電電工會祕書長羅懷家在現場發表的文章來看,電電工會統計其會員在大陸遭遇的各種負面情況,已經多到令人驚嘆的程度。有些問題的確難解,因為屬於個別企業或個人恩怨,但是由於大陸方面法治發展較慢、某些地方政府仍有偏差心理而造成台商損失,迄今無法有效解決;如果國共論壇無法找出較佳解決方式,難免令人對這個平台的功能產生重大疑問。
當然,類似議題的設定需要國共兩黨溝通,的確會有某種程度的困難;但兩岸交往已經由易入難,就像ECFA的後續諮商,已到了需實質討論的階段。國共兩黨都必須面對這些問題,務實地找出系統性的解決模式,才可能讓台灣民眾對未來進一步的交往產生信心,有利於論壇後續發展,以及兩岸持續深入合作。
否則,民眾因耳聞各種訊息所造成的疙瘩,還是會阻礙兩岸未來的交流合作,無法完全達成論壇設定的目標;而國共論壇也將會給予外界「只能歌功頌德,不能解決問題」的看法,企盼主事者三思。
(作者為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經濟組副教授 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