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

日本超級大震的影響與啟示 (台灣時報 社論 2011.3.13)

日本超級大震的影響與啟示


 


    日本東北部宮城縣附近三月十一日中午發生了八點九級的超級大地震,引發了海嘯和大火;兩座核能電廠受到波及,輻射外洩的狀況仍未明朗;震波影響日本全國,海嘯並傳遞到太平洋沿岸的國家。目前已知超過千人死亡,損失將遠遠超過一九九五年的阪神大地震。全球高度矚目此災害之發展,正在瞭解災情並提供各種必要的援助。在此鄰國發生重大災難之時,我們謹以嚴肅悲憫的心情表達深沈的哀痛,並且冷靜思索這件重大災難對我國和世界造成的影響,以及如何面對未來更不可預期的環境。


 


    在災難發生之後,立刻有台灣的產業分析師認為,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將會有「轉單」的正面效益,言下頗有沾沾自喜之意。然而,這種評估失之簡化,因為只有相互競爭的廠商才會獲得短期的轉單效果。事實上,日本災情嚴重地區的大部分製造廠商是在生產台灣高科技業的機械設備和零組件,如果這些廠房受到波及,對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將有不利的後果,其詳情將會逐漸明朗,答案尚非如此清晰。


 


    比較明確的影響,是日本短期的生產設備受到破壞,石油的需求量將會減少,使得世界的石油市場受到打擊,而事實上石油市場也已經反應了這種效果。而日本被破壞的大量建築設備將需要重建,這將會嘉惠一些和建築有關的產業,如建材、鋼鐵等。而日本的生產減少將會影響民眾的所得和消費能力,台灣對日本的消費出口品多少會受到波及。而短期內會受到最大影響的,可能是來自日本的觀光旅客會減少,因為日本受到地震災害的民眾將因為財產減少而刪減支出,類似旅遊這種奢侈性消費將會首當其衝!當然,在滿目瘡痍之後,以日本為目的地的國人赴日旅遊也會大量減少,經營日本線旅遊的企業也會受到影響;而赴東南亞旅遊者將會增加,短期內替代的現象將會十分明顯。


 


    雖然短期內的影響逐漸會弱化消失,但這次災變的中長期影響其實非常巨大。因為自然環境近年來的變化越來越大,人類將會對這種變大的風險做出反應:未來所有建築對抗各種風險的安全係數將會大幅提高,其成本將因此大增;而耐震、防火的建材也會受到學校和科研機構的高度重視。此外,這幾年鹹魚翻身的核能發電的安全性會受到重新檢驗,核能發電的成本會大幅提高,使得其他新型的替代能源(如風力、太陽能、海浪)更加重要。而選擇郊區居住來避免人口密集區的地震風險的民眾也會增加。


 


    各國政府都會更重視對災變的應變,不管是各種防災的設備要求或是民眾對災變的應變訓練,大概都會成為常態性的事務,甚至於成為一門學科而在學校就必須學習。防災的建築和設備的材料應該會成為顯學和重要的產業。高地震頻率的國家會受到衝擊,不管是國內或海外的投資都會產生迴避的現象;可以想見的是,日本比較不耐震的高科技製造產業可能會顯著地外移,而台灣是否可以接收到部分來自日本的外移投資還有待觀察,因為台灣也在地震帶上。


 


    受到這種影響的,包括台灣未來的投資地點管制會更加嚴格,所有的斷層帶上未來都更難以核准設廠,現有的廠房標準可能也會提高,使得製造產業的成本更高。再加上雲嘉地區的地層下陷,未來台灣的製造業前景受到了負面衝擊。但是,不管是中國大陸或是越南,各地都有不同的風險,台灣不見得馬上會有產業外移的影響,除非近期內也發生類似的大地震。


 


    災變已經如此頻繁和巨大之下,必須將其納入國家安全的範圍之內:國安會除了過去傳統的研究題材之外,有必要納入各種巨大災變的對應,才足以面對全新的自然環境。上自府院,下至家庭,人人都要以「災難隨時就在你身邊」的心情來面對未來及生命,大家加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