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和通膨威脅下的台灣自處之道
│茉莉花效應將使油價上升,更帶動通貨膨脹,政府除了要規劃節約能源政策外,還要積極研究替代能源,以因應未來的衝擊。
最近,由於突尼西亞民眾要求民主所展開的「茉莉革命」已經向中東、北非地區的回教世界蔓延開來。除了突尼西亞和埃及因此變天以外,葉門、巴林、摩洛哥、阿爾及利亞、伊朗和利比亞的示威活動此起彼落。利比亞是全球前十大產油國,該國東部地區已多半由革命派占領,但主政超過四十年的領袖格達費上校卻在軍方支持下,揚言戰到最後並威脅炸毀位處東部的主要油管。雖然國際石油的供需基本上目前維持平衡,但是在局勢不明、動盪加劇、恐慌心理升高之下,油價漲聲連連,倫敦北海布崙特原油四月期貨在二月二十三日已經漲過每桶一百一十美元,為二○○八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最高價,迫使國際能源總署放話將釋出戰略儲油。在輸入型通貨膨脹的威脅加劇之下,又面對了這樣的新局面,台灣應該如何自處,不管是企業或政府,都應該早做預備、妥善因應。
其實,利比亞的石油儲量占全球百分之四點四,日產量一六○萬桶,還不是特別重要的石油國家。國際間更擔心的,是儲量占全球百分之十二點九、日產量三六○萬桶的伊朗,如果也步入利比亞的後塵,那麼全球石油市場的夢魘才會真的開始。然而,伊朗會走向那個地步的機會還不是很高,石油的恐慌性飆漲應該會逐漸地緩和,國際貨幣基金預測全年的石油價格也只在每桶九十五美元,應該不會造成災難式的後果。此外,其他商品的價格其實是漲跌互見,並非全面上漲:廿二日紐約黃金期貨價格每英兩漲破一千四百美元,銀價也飆漲到卅年最高水準;但是小麥、玉米、大豆等農產品的商品價格卻是暴跌的,顯示市場上也擔心油價過高導致景氣下滑後,消費者將無力購買的狀況。這種擔心也發生在其它的金屬,銅、鉛、鋅、鎳以、鋁和錫等金屬價格也全數大跌。
處於這種混沌狀況下的台灣其實相當尷尬,因為這種輸入型成本上漲的舒緩之道有限,除了國營企業緩漲、降低或除免除關稅、打擊囤積居奇、消弭獨占勾結以外,多半要從長期面著手。如果依照風險驅避或分散的原則來看,有幾種策略可以選擇:一是讓能源和原物料多元化來降低風險;二是多使用替代品來降低對它們的依賴;三是更節約地使用能源和物料。我們分別來思考這些策略:在能源多元化方面,台灣目前做得很差,因為油和電力幾乎都是政府獨占,它們沒有誘因來進行能源的多元化,結果到目前比中國做得還差。民間也沒有動力來進行,因為政府設定的收購價格也沒有誘因。因此雖然台灣「綠色能源」設備的生產能力不錯,卻只能出口給外國使用!而在原物料方面,台灣耕地面積有限,就算恢復休耕的農地,自給率的提升有限,但短期內也不能不開始規劃復耕方案。只要是在成本和價格上的考量上是明顯有利可圖的就可以恢復生產,來降低未來更大的供應風險。
在替代品方面,長期上我國應該透過工研院、國科會、大學院校更加鼓勵材料科學的發展,來減少各種礦物的使用,或找到其他新的替代品,以減少目前逐漸稀少的礦物使用。另外在短期上也應該發展新的製造技術,來節約各種礦物在生產上的使用量。此外,應該提高對礦物和原材料、物資相對豐富的國家的生產面投資,包括在海外的礦業開採和租地來進行農業生產活動以掌握進口來源。中油公司過去長期地進行這種工作,最近在查德也有些斬獲;但總的來說,其績效並不顯著,必須強化或以誘因鼓勵民間企業來進行。
最後,我國應該將資源和能源的供應和掌握,提升到一個國家安全的層級。雖然國家安全會議和行政院也都有相關的設置,但是國家對於這個問題的重視還是不夠,除了少數的研究計畫以外,並沒有適當的研究機構配置,乃至於無法形成有效率的能源和資源政策及技術的發展。我國的經濟規模不小,在全球排名為二十左右。目前已經是仿效大國設立能源或資源研究所,以及戰略研究所的適當時機,才能更深入而周全地研究和規劃應對這個越來越複雜的國際現況。
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
油價和通膨威脅下的台灣自處之道 (台灣時報 社論 2011.2.25)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