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別再騷擾新加坡(杜震華)
2011年 02月22日 蘋果日報
曾幾何時,「到新加坡觀摩訪問」已經成為台灣政壇的怪異現象。每一位新上任,或要推動「新政」,或要參加選舉的官員或百姓,只要想要建立一點形象、推展一些新政、獲得一些新點子,就要到新加坡朝聖,進行一趟「學習之旅」、「觀摩之旅」、「請益之旅」、「選前之旅」。彷彿到新加坡一趟,就可以鍍一層金、脫胎換骨,成為一個有前瞻、有魄力、有辦法、有品德的領袖人物。如果能夠獲得李光耀資政的接見晤談,那更是金袍加身,大有魚躍龍門、躋身全球政壇A咖的加持效果。
於是,不管是要考察廉政、促進投資、學習公共住宅、舉辦都市更新、提升市容美化、研究博弈事業、改善基礎設施、提升政府效能、提高全球化、鼓勵生育率,我們的大官、小官、縣市長、小代表,一天到晚、絡繹不絕地往返星國,今天到經濟發展局拜會,明天到市政府作客,後天到政策所訪問,煞有介事地問東問西、點頭稱許,但回國之後幾乎都是虛應故事,寫份報告存參了事。
經過多年的折騰,新加坡政府官員一看到台灣「朋友」又來訪問,心中充滿著疑問:為什麼一樣的議題訪問又訪問、觀摩又觀摩,但是幾乎沒有一樣學會!筆者20年前訪問星國時,對於星國某位官員那種無奈又狐疑的表情,到現在仍然印象深刻;如果該官員尚未退休,想像中其表情現在應該更加難看才是!
成為官民消費對象
然而「訪問新加坡」還是有其極為正面意義。不管是否學到東西,至少可以提高國際化、消化預算、犒賞媒體或朋友、彰顯自己的「上進」,順便觀賞一下美麗的機場和充滿鮮花的道路、重溫一下夢幻的烏節路、逛逛吃吃牛車水美食,現在還可以到新賭場賭它一把試試手氣;玩膩了香港和澳門的話,到新加坡換換口味絕對是正確的選擇。
新加坡何其有幸,成為台灣永遠的膜拜對象;新加坡又何其不幸,成為官民一體的消費對象!但這些行為舉止,除了讓人家看不起以外,老是在「拼新加坡的經濟」,為他們的公關部門增加就業,卻改善不了台灣什麼狀況。最好是由行政院定下規範:5年內各政府機構不得以相同的理由訪問新加坡。而立法院也應該嚴審預算,審計部要落實決算,以免「朝聖團」越來越大,而兩國差距卻也越來越大。
其實,新加坡的成功之道,台灣上下了解得太清楚了。20年前的《天下雜誌》就有一本《新加坡專刊》,全本介紹新加坡的制度和特質。坊間介紹新加坡的成功發展,以及李光耀成功祕訣的書籍可說是汗牛充棟;新加坡政府的各種措施在網路上唾手可得。但是我們就是學不會─說穿了是不肯學、不能學,因為學了對很多人都會「難過」。因此,醉翁之意不在酒,去新加坡也不是去學習,是去旅遊、去消化預算、去鍍金罷了。
所以,每一次看到又有人要去新加坡朝聖,我和一些朋友就會胃痛。拜託,行行好,別再騷擾新加坡的朋友了,好嗎?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經濟組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