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後ECFA簽署FTA 之策略(蘋果日報 論壇 2010.6.15)

ECFA 簽署FTA之策略(杜震華)


20100615日蘋果日報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已經獲得突破,依預計時程簽署不成問題。雖然還要在後續的「貨品貿易協議」及「服務貿易協議」中處理沒有被列入「早期收穫計畫」清單的大部分商品和服務項目的開放模式,但為了平衡台灣的貿易對象,目前國內識者已將注意力分散到台灣應如何選擇下一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對象的問題上。


 


目前浮出檯面,被考慮的對象包括了美國、日本、新加坡、紐西蘭、澳洲、菲律賓等國。這些國家對我國各有優劣之處:和美國簽署當然有政治效益,但經濟上不見得是台灣的最佳對象;因為製造也是她的強項,台灣不見得佔到便宜。另外,美國的農業競爭力可能讓台灣難以招架,和她「自由貿易」帶來的國內反彈可能極大;而如果農業不大幅開放,美國大概也不會和我們簽署!日本雖然農業保護頗高,和我國容易找到「共識」,但製造業強烈競爭力可能還是難以招架中韓目前也只是找日本「研究可行性」,還未正式和日談判,應該是對日製造業競爭力感到憂心。


 


東協國家不敢領頭


 


新加坡是經常被提出的國家,她的確也有意和台灣(及其他所有周邊國家)簽署。然而,新加坡的關稅原來就已是(或接近)零,簽署的話主要是要相互開放服務市場,台灣的服務業和新加坡相比可能是「自曝其短」,加上還要對其調降貨品貿易的關稅,那麼台灣極可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有人認為和新加坡簽署可以突破東南亞市場,殊不知自由貿易協定中都會有「原產地規則」的規範,沒有在當地加工生產到相當程度通常無法獲得「原產地證明」,要從新加坡「突破」東協市場其實不太可能。





紐西蘭和澳洲的確對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態度頗為積極,兩國的製造業也都不算強,可以讓「台灣精品」長驅直入。但是,兩國的農牧產品極有競爭力,其教育產業又執亞太地區之牛耳,要台灣開放這兩種領域,可能又會讓台灣面臨極大壓力而難以定奪。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也有可能: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研究顯示馬來西亞對台灣的經濟效益相對最大,而菲律賓對台灣的經濟成就向來是垂涎不已,當然會有基本的興趣;但兩個國家對中國百般敬畏,可能不敢擔任「領頭羊」的角色;其他東協國家也是一樣!



因此對台灣而言,並沒有一個完美的簽署對象。如果要早日簽署來形成「示範效果」,卻又不希望造成太多「損失」的話,類似「歐洲自由貿易協會」(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EFTA)或她的成員國應該在選擇之中。
EFTA
(包括挪威、冰島、瑞士和列支敦士登)本身只對工業產品自由貿易、成員國規模不大、和台灣距離遙遠,卻又都是先進國家,可造成示範效果卻不太會對台灣造成衝擊。更重要的是,她積極簽了21個自由貿易協定,目前在談判中的還有9個,包括和中國及香港;和她簽署應沒各種政治和經濟風險!



最好的方式,是先向對台灣有興趣的各國發出訊號,然後對有正面回應的國家評估選擇,再多方談判諮商。北京還要和台北繼續諮商另外兩個協議,不太可能杯葛,我們要加緊營造自由貿易的大環境!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經濟組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