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1日 星期五

鮭魚返鄉的時刻到了 (台灣時報 社論 2010.6.11)

鮭魚返鄉的時刻到了

│中國已不是世界工廠,逐水草而居的台商不如返鄉打拼,政府更應該改善台灣投資環境,以降低生產成本。



 全球著名的鴻海企業發生一連串的員工自殺事件,演變到郭台銘董事長決定將鴻海企業的員工薪支提高一倍,到熟工(三各月以上)每月兩千元人民幣,相當新台幣約一萬元。同時取消相當員工十年薪支的高額死亡撫卹金,以防度持續不斷的自殺事件,並強迫休假以洗刷「血汗工廠」的污名。這項決策震驚全球,特別是在中國投資的眾多台商。我們呼籲在大陸投資的台商審慎考慮,如果要環境許可,優先考慮「鮭魚返鄉」,和這塊母親大地上的同胞們共同奮鬥!

 其實,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歷經三十個年頭,平均國民生產在二○○八年已經達到二九四○美元,遠遠超過菲律賓的一八九○美元和印尼的一八八○美元,逐漸逼近泰國的三六七○美元。易言之,中國的勞工已經不再是過去傳統認定的「廉價勞工」了。尤其是在二○○四年以後,各地的基本工資年年調漲,就在這一兩天,深圳基本工資就調高了百分之十五點八,達到月薪一千一百元人民幣。即使鴻海不調高工資,中國官方也會逼得台商提高工資。鴻海早一步調高待遇,其實只是走在官方之前一步,並策略性地洗刷「冤屈」、吸引更優秀的員工,已達到逐步提升產品價值的生產模式。

 鴻海這樣的作法,並不見得會影響太大的獲利。因為它是一家在中國擁有九十萬名員工的龐大企業,有足夠的議價能力來和下單的國際大廠商議價,將提高的勞動成本轉嫁給下單的大企業,再進一步轉嫁給龐大的消費者群。但是,其他眾多的台商可就不一定有這樣的能力,只有當絕大多數的企業都無法承受勞動成本的上升之下,才會被迫提高價格來維持最起碼的正常利潤。因此,在這段調適期間,所有被鴻海影響到的鄰近廠商都必須忍受勞動成本大幅提高的成本壓力,否則就會有找不到勞工,或遭到勞工罷工的風險!

 其實在二○○四年後,已經有部分台商受不了勞動成本的快速提升,放棄了在中國的生產基地而回到台灣投資,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的內部統計顯示,這種台商達到了八百家。部分台商是回台投資不同的產業,然而也有案例顯示:部分廣東的製鞋台商轉而由珠江三角洲進口製鞋的材料和設計,在台灣從事高價值的鞋類製造,從事品牌的生產,銷售到台灣和海外先進國家的市場。雖然自創品牌相當辛苦,獲利的時間也要花費個幾年,但企業主卻認為這才是長遠之計。進一步深入中國的大西部或其他內地,衍生的運輸成本和效率的下降,其實不見得會讓情況獲得改善。而進一步外移到東南亞或非洲,因為語言文化差異更大,風險更高而不見得有信心。就算夠成功也不保證能混到何時又會發生問題!

 當然,回台投資對許多台商而言還是成本過高,或是上下游網絡已經不如中國完整。但是,如果政府有不錯的配套,是可以在相當的程度上解決這些困難的。土地成本是台商經常抱怨的一個問題,目前經濟部表面上已經將部分工業區土地的價格打折後進行「標售」,這對廠商而言價格還是過高。如果能夠事先公告計畫將以固定的「開發成本價格」出售給有意回台投資的台商進行「預約訂購」,只要訂購量未超過閒置量,就以該固定價格出售,但若未能在半年內實際設廠,則政府保留以原價買回的權力,而投資三年以後才能過戶擁有,就可以讓工業區土地真正讓有意回台生產的廠商使用。另外,還是可以在雲林或嘉義的農業區設立新的產業園區,提高農業縣分的就業機會,也可以降低回流台商的土地成本,達成互利雙贏的效果。

 當然,不見得所有的中國台商都可能回台投資,若無力如此,我們呼籲這些台商未雨綢繆,以有效的研發創新來提高附加價值,並以其他國家的投資來分散風險。否則,極可能會在中國不斷提高的勞動成本下迅速「滅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