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投資促進消費 因應大失業朝時代來臨
在金融海嘯的侵襲之下,負面的台灣經濟統計陸續出爐:十月份失業率達到百分之四點三七,創下五年來的同月新高;十一月份的出口金額較去年同期大減百分之二十三點三,創下七年來最嚴重的衰退;對中國與香港的出口更減少百分之三十八點五,創歷年最大降幅!最新的資訊,是經濟學人資訊中心預測,台灣明年經濟將下跌百分之二點九,名列負成長最嚴重國家的第六名!
在這種全球性經濟災難衝擊之下,物價已經沒有上漲的空間;「失業率」成為「痛苦指數」的全部內容。連傳統以來被視為天之驕子或「科技新貴」的科學園區員工,目前也多半被「無薪假」掩蓋其「半失業」的情況,隨時會被資遣的威脅令人膽戰心驚,更別提年終獎金了!民意調查顯示,全民中有百分之七十一擔心自己或家人加入「失業族」,百分之七十的民眾感受收入減少,百分之三十一的人認為已淪為貧窮階級,百分之七十一的民眾開始減少日常花費!
政府並不是沒有在努力。從新政府上台時提出的近六百億元「擴大內需方案」,到近日提出的八百多億元「消費券」計畫,乃至於「擴大內需新方案」的四千億元計畫,在在顯示政府的確是「無所不用其極」地要刺激景氣、降低失業。然而,經濟現狀卻顯示:再多的計畫方案和擴大支出,似乎都擋不住潮水般的失業潮!令人不禁懷疑:難道真的沒有辦法緩和景氣下滑,或減少失業情況嗎?
我們並不同意這種看法。在兩個大方向上,可以讓景氣不要如此惡化:一是「擴大投資」,二是「促進消費」。有人可能認為,政府不是已經擴大了不少投資嗎?還可以擴大嗎?沒錯,政府的確擴大了不少「支出」,但是真正的「投資」有限。屬於真正的投資多半是在「擴大內需新方案」中,將要在四年期間逐年推出的「愛台十二項建設」內容;我們不解的是,為何不將這些必要的基礎建設提早到明年大量地推出,卻要等到四年期間才逐年推出?
其次,擴大投資除了政府部門以外,應該注意「民間部門」,而目前政府似乎完全沒看到民間部門。其實,經濟景氣不佳,還是有不少賺錢企業或新興產業;如果在此非常時期,提出優厚的租稅獎勵措施,並限期在半年內提出才能享有優惠,則不少原來在規劃中的投資就會提前落實,達到緩和景氣不佳的效果。例如,營業所得稅計畫調降到百分之十七左右;可以優惠在明年年中以前推出的民間投資案,給予百分之十的營所稅優惠,就可以獲得不少情況還不錯的企業呼應!
在擴大消費方面,由於民眾對未來沒有信心,要民眾自動提高消費是不容易的。而「消費券」的效果,在最樂觀之下,也僅有國內生產的百分之零點六四。但是,如果政府撥出一筆「消費獎金」來獎勵民眾消費,讓中高收入的民眾為了獲取高額的「獎金」而提高消費,應該會有不錯的效果。例如,以金額超過一千元的統一發票對獎,中獎比例提高到二十分之一的話,一百億元的獎金就可以激發出兩千億元以上的消費,值得政府慎重考慮。
此外,政府花錢的方式值得謹慎斟酌。如果在此關鍵時刻,撥出一筆大錢來進行「職業訓練」,讓所有的失業者大幅提昇競爭力,未來景氣回歸正常時,就能和外國進行經濟競爭。目前「給魚而不給釣竿」,不可能是良好的失業政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