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擴大參與休閒農業 優化觀光 (某報社論 2013.7.10)





擴大參與休閒農業 優化觀光



 























 



近年來台旅遊人數大幅攀升,從2008年的385萬人快速增加到去年的731萬人,成為挹注台灣經濟的一大活水。然而,今年前4月的來台旅客統計卻比去年減少了9%,值此擴大開放大陸自由行之際,來台觀光客不增反減,值得注意並謹慎以對。


 


當然,全球景氣不佳可以被拿來做為代罪羔羊。然而,全球旅遊市場高度競爭,包括先進國家的旅遊項目推陳出新,後進國價廉物美、創新的旅遊模式不斷加入競爭,在在顯示這個市場的掌握絕非易事。台灣若無法持續創新,很快就失去相對吸引力,讓客源的成長產生停滯現象。


 


台灣旅遊近年來在部分國家或地區頗有斬獲,但不可諱言的,來自中國大陸旅客巨幅增加才是跳躍式成長的主因。因此,如何穩定其他客源,但特別重視這個主客源的成長潛力,絕對是台灣爭取境外旅客的政策核心。但就算台灣擁有阿里山、日月潭等對岸教科書上出現的「殺手級」景點,自然風光仍無法和對岸的大山大水相互拚搏;必須不斷推出具服務品質、文化創意的景點或體驗,才能透過口碑及各種傳播途徑,陸續吸引陸客前來感受這種生活經驗。


 


近年來,台灣的民宿在東亞獲得不錯的口碑,許多新馬、港澳旅客趨之若鶩;不僅組團來體驗者頗多,甚至被選為婚宴的場所。去年陸客自由行來台旅客為19萬人,今年預估將會倍增。由於6月中旬陸客自由行開放的大陸城市由13個倍增到26個,如何爭取對岸自由行旅客已經成為台灣旅遊業的核心業務,台灣的民宿也將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然而,如果以農業為基礎,在農業體驗、農特產銷售之外,加入生態旅遊、體驗活動和優質的台灣民宿,就足以讓一般民宿轉化為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營運模式,形成對境外旅客無法抗拒的吸引力,引發周邊國家人民年年來此進行「心靈療癒」的衝動,也會成為台灣民眾重要的悠閒選擇。這種休閒農業應該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民間業者都要積極投入的產業升級利器。的確,我們見到台灣少數機構正往這個方向邁進,包括宜蘭香格里拉農場、頭城農場、台南走馬瀨農場、苗栗飛牛牧場等都是著名的案例;走馬瀨農場甚至加入了熱氣球體驗來強化其吸引力。這種具規模的休閒農場,是台灣農業轉型升級最具潛力的途徑之一,融合了農業、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精華,經常被稱為六級產業(1×2×3),除了提高體驗者的生活品質之外,也可以成為創造在地就業的重要動能。


 


在台灣,休閒農業的主管機關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管理休閒農業是依照「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為落實政府的「黃金十年-樂活農業」政策,目前正在修正部分條文,包括設置農業體驗設施、生態體驗設施、農特產品零售設施、放寬農業設施面積上限為20%等前瞻性條文。可惜的是,得申請休閒農場的法人,僅限於農民團體、農企機構、農試研究機構及其他有經營實績之農業相關團體,排除了其他有興趣的個人、企業或公部門機構。


 


這種限制和民國89年後非農民也可以購買農地經營農業的規範,在精神上是相互矛盾的。許多擁有土地或有能力經營休閒農業者不一定是農民相關團體或個人,排除其他個人或團體的參與,表面上看來是在保護農民或農業相關者之利益,但其效果卻是限制農地發展的機會、減少創意刺激,絕非好的政策。不少擁有或有意租用農地,或擁有經營能力的地方縣市政府或鄉鎮公所,因此喪失了公共造產的良機;而擁有大量農地的台糖等機構也喪失活化呆滯農地的契機。


 


當前施政必須從「防弊」走向「興利」,能否從擴大休閒農業的參與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